黃春蘭
(江西省石城縣第二小學,江西 石城 342700 )
中圖分類號:G4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121-01
由于種種原因,我校生源復雜,有城市的,也有鄉村的。學生家庭尤其復雜,有父母外出打工祖輩監護,也有寄居他家托人照顧;有單親子女,甚至還有自我照顧,無人監護的。又由于我校位于鬧市區,網吧、游戲廳都離學校很近。因此我校的學生管理面臨新問題:如學生出口成“臟”,開口便是臟話;出手成“臟”,隨地扔果皮紙屑,隨手涂墻畫壁等等。
近年來,我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可是成效不大,各種不良現象總是反反復復,總能找到滋長的空間,下面結合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嘗試,就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談幾點體會。
一、言傳身教,更重身教
在德育工作中,言傳與身教都地需要的,問題在于以什么為主?我認為,一味言傳,德育未必隨之真正強化。我并不一概反對言傳,某些時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言傳,往往會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但是,作為德育的常規方法,還應以身教為主。這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一個不合格的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一個稱職的教師則教學生自己發現真理。我們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確,但我們的教育痕跡最好淡化,而春雨潤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陳詞的德育說教更為奏效。
例如,為了養成學生不隨地扔果皮紙屑的習慣,我與很多老師一樣,在班會課上宣布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收效甚微。后來,每次到教室里,只要發現走廊和講臺前有垃圾,我就會撿起扔到垃圾箱里。在教室上課,有廢紙和粉筆頭時,我一定會等下課后再扔到垃圾箱里。學生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沒過多久,他們也不會隨地扔果皮紙屑了。
二、堅持不懈,勤字帶頭
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難改掉。的確,要養成好習慣很難,對自制力差的小學生來說更難了。就拿隨地扔紙屑來說,情況反反復復,時好時壞。這就需要班主任堅持不懈,隨時隨地,注意學生的變化,勤勤懇懇做工作。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三勤。一要腳勤,勤下班。早讀課前、午休時間,有事無事都到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二要眼勤,勤觀察。到了教室,要注意教室里的變化,善于發現問題。三要口勤,勤誘導。發現了問題,及時提出。當然,學生表現好,也要及時表揚。有時,表揚比批評更有效。
三、拓展空間,育人為本
長期以來,我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專門的課程(即班會課、思品課)中進行。而新一輪課程改革認為,道德教育應從課程功能的完整性、整合性角度進行規定,從而建立起基于完整課程功能觀的學校道德教育理念。這也就是說,要拓展學校道德教育的空間。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本質就在于道德教育。美國當代德育學家托馬斯·里考納也明確提出各種教育對道德教育來說是一個“沉睡的巨人”,潛力極大。
例如,為了扭轉出口成“臟”的風氣,培養學生的語言美。我在班會課上利用各種形式的活動教育學生。在我任教的數學課上,我都盡量使用禮貌語言。如“請你來回答”,“請你到黑板上寫出來”,“請坐”。當我走到學生中間巡視時,不小心踩到了學生的腳,我會對他說聲“對不起”。
又如,一次數學課上,做一道簡便計算題:25×(4+0.4),有十幾個學生用25×4+0.4。這顯然是錯的,應該用25×4+25×0.4,可他們就是不明白分別乘。我就舉了一個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事例。你家來了兩個客人,你爸爸是只與其中一個客人握手,還是分別與兩個客人握手,為什么?有一個學生馬上說:肯定分別與兩個客人都握手,這樣才有禮貌。這樣,學生既弄懂了“分別乘”,又受到了禮貌教育。
四、建立評價機制,共同進步
一個班集體幾十個人,僅靠老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班主任只有建立評價機制,培養得力助手,協同管理。班干部是第一級助手,小組長是第二級助手,專項工作指定一個或幾個人專門管理,形成一個老師管理學生,“助手”督促學生的管理網絡。建立評價機制,形成組組競賽,人人競爭,共同進步的良好班風。
以上幾點是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的有效途徑。但是,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工作中一項艱巨而又細致的工作,僅靠管是不夠的。從慈母般的角色來講,班主任是學生的“班媽”。是啊,哪個母親不疼自己的孩子,哪個孩子不愛自己的母親。當班主任也好,做專職德育工作者也好,都應認識到,德育要實效,愛字先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