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俊
摘要:旅游業是當今中國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生態旅游作為重要的旅游方式一經推出,便在全國形成了新的旅游熱點,各類森林游、冰雪游、海島游、探險游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但是,生態旅游在為旅游市場提供新賣點的同時也給生態旅游資源帶來了深刻的負面影響,作為可持續旅游方向的生態旅游,其實踐性受到嚴重挑戰,生態旅游影響生態環境的現實問題迫使我們要來思考和解決生態旅游應向何處去的問題。
關鍵詞:生態旅游 自然 可持續發展
生態旅游興起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其最初的含義是指到自然中去旅游,并保護自然環境不受損害。隨著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發展滲透,生態旅游逐步吸收了可持續發展思想,成為一個富有涵義的概念。九十年代傳入我國后,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生態旅游熱潮,一方面給旅游地乃至整個旅游業經濟的發展帶來勃勃生機,另一方面也引發和加劇了一系列環境、社會問題,可見作為可持續旅游發展方向的生態旅游本身也存在著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一、對生態旅游實質的認識
1.生態旅游提倡尊重自然環境。生態旅游是這樣一種旅游方式,尊重自然的異質性。它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強調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要求旅游者約束自己的行為以保護自然環境,以欣賞、探索和認識大自然為目的,對自然環境、生態平衡具有較高的責任感,同時要求旅游從業者開展工作必須圍繞自然環境的保護而進行,不能為了獲得經濟效益而犧牲生態資源。
2.享受自然是生態旅游的目的之一。科技化進程的負面影響是人們對自然環境的索取和掠奪,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森林資源迅速減少、空氣污染、生態平衡等自然環境的惡化。人們期待能更多地享受自然環境的美,于是以親近自然和享受自然為主的生態旅游倍受青睞。生態旅游與近代旅游業產生以來的各種類型的自然山水旅游的根本不同之處,正在于對享受自然觀念的轉換。
3.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生態旅游的核心是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它強調當代人與后代人享受旅游資源機會均等,當代人不能以犧牲和破壞旅游資源為代價,而剝奪后人本應享有同等旅游資源的機會。它要求人們從長遠的角度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確保旅游話動的開展不會超越旅游接待地區目前和未來的接待能力。
二、我國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
1.生態旅游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和設計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缺乏,造成了旅游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諸如旅游活動對地質地貌、植被、動物、土壤、水體和大氣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有些旅游活動如狩獵、垂釣等影響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導致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縮小,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
2.生態旅游對經濟環境的負面影響。生態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導致當地物價上漲,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如旅游業的發展會增大對房地產的需求,使建筑成本增加和土地價格上漲。另外由于旅游業的高敏感度和高脆弱性,如果過分依賴旅游業,將會導致當地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
3.生態旅游對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生態旅游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可以促進生態旅游地社會進步,但同時也會對當地社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如旅游者的過多涌入會導致當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且有可能使一些傳統文化消失。
三、可持續發展思想
國際學術界一度認為可持續性包括:生態、經濟、社會三個方面,生態可持續性指維持健康的自然過程,保護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和功能,維護自然資源基礎和環境;經濟可持續性指保證穩定的增長,尤其是迅速提商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社會可持續性指長期滿足社會的基本需要,保證資源和收入的公平分配。
四、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分析
1.加強生態旅游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生態旅游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旅游活動和環境保護應該是互相促進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加強旅游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的旅游環境保護意識,向全體游人、旅游從業人員和區附近居民宣傳旅游環境保護知識。
2.做好生態旅游區環境規劃。生態旅游環境問題的產生、旅游區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不當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預見性的旅游環境規劃。用于組織、管理經濟、旅游及其它破壞旅游環境的活動,來解決發展生產、擴大旅游規模與景點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協調一致,以保證經濟發展和旅游活動持續穩定地進行、防止生態旅游區環境的破壞。
3.加強資源保護,充分挖掘原生態價值。風景區旅游開發應該遵循“越是自然才越是人類的、越是原生的才越是有價值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的原則,充分利用風景區景點原始性、獨特性、不可替代性等明顯優勢,展現奇、特、野、原始的風貌;充分利用其人文旅游資源稀有性、歷史久遠性的優勢,展現景區獨特之處,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4. 認真制汀生態旅游的規劃。良好的旅游環境是旅游業的基礎,是旅游業能持續發展的前提,開發旅游資源的目的.是為了美化景觀,促進人類與環境有機整合。使大自然和文化更好地為人民生活服務,為旅游事業服務,做到永續利用,長盛不衰。旅游開發應注意以下幾點:(1)統一規劃,科學布局.適度發展在新建旅游區.應首先規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做到凈化,美化環境與項目建設同步進行,并注意保護的區域內地形地貌和自然植物,規劃建設中須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結構的嚴密性和生態功能積極性特征。防止“只取不還”,“只用不護的掠奪性開發,重視開發保護結合,統一規劃、科學布局。(2)注意適度開發,控制接待人數要限制環境容最界限,對于一些重點的保護景區,必須防止太多的游人進入.即使是一段旅游區,也應嚴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以免資源和環境的過量損失。
總之,生態旅游不僅僅是為游客提供一個大自然的游樂場,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旅游資源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旅游區別于傳統旅游的最大特點。用旅游保護生態,以生態促進旅游,將是生態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佳結合。
參考文獻:
[1]彭希喜.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時策研究.國際市場,1998,33
[2]張建平.生態旅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 2003.
[3][美]溫斯頓·赫斯本茲,林恩·C.哈里森.國際旅游規劃案例分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4.
[4]鈄曉東.生態旅游及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之二——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探討[ J].四川環境, 2003, (5 ).
[5]廖佰翠,李旭東.關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之思考[J].岱宗學刊, 2002, (3 ): 79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