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霞
摘要:森林濫伐、水土流失、地球變暖、臭氧層出現空洞,以及各種各樣的污染,時時刻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更危害著我們地球人的子孫后代。 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一項重要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 環保教育 自我監督 多媒體
在語文教學中對同學們滲透環保教育,使同學們感知現今社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自覺養成環保的良好習慣,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下面我們來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采取做法。
一、利用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插圖,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多,色彩鮮艷,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師可利用教材的優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而滲透環保教育。
如《秋天》一課,在教學時可先讓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天那么高,那么藍,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藍天白云,色彩多么美麗!令人多么舒服!我補充: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讓同學們了解到天空是藍色的原因。再讓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思考:為什么現在我們已經很少能見到這么藍的天空?原因是什么呢?--是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而引起的。所以,我們小朋友也要行動起來,從身邊的事做起,比如叫父母不必要時少使用私人汽車、冷氣機等,保護環境,減少大氣污染,保護大氣層,讓天空永遠都那么藍,那么美。
又如第四冊課本第七課紹八種樹:高大秀拔的楊樹、蔥綠蒼翠的松柏、枝葉如蓋的榕樹、紅葉如彩霞的楓樹……教師讓同學們看圖讀詞語,圖文對照,樹木的形狀與名稱。再看圖自讀兒歌,了解這幾種樹木不同的特點。然后引導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常說植樹造林,造福人類?讓同學們知道我們根據樹木生長的特點,在不同的地方種植不同的樹木,可以提供氧氣、除塵、防風沙、美化環境等。并告訴同學們,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進行植樹活動,我們也要加入到隊列中,綠化番禺,美化祖國。這樣,對學生進行了植樹造林的教育,增強了環保意識。
二、仔細品味小學語文課文,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小學課本中有許多瑯瑯上口,語句優美,富有童趣,描寫大自然美麗風光的詩歌與短文。優美的文字中蘊含了不少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思想和知識,它們為教師進行滲透環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材料。
如《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講解此課時,可讓同學們反復品味古詩,想象詩句的意境,令人仿佛聽到春鳥婉轉的叫聲,啾啁起落,遠近應和,多么活潑的春色。此時教師適時點撥:人類要保護環境,愛護鳥類,才會使大自然變得更美麗。
又如學習《四季的腳步》,可鼓勵同學們反復朗讀,邊朗讀邊想象,在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于四季美景中:春天來了,溪水流淌,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春去夏來,金蟬在樹上歡叫;秋天來臨,秋風吹得落葉滿地,像黃蝶飛舞;冬天到了,雪花飛舞,大地穿上銀裝,四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小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并不發達,他們認識事物,認識問題需要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運用多媒體教學,生動活潑,具體直觀,形象鮮明,印象深刻,感染力強。它可以直觀形象地讓學生體驗周圍環境問題,體驗人類在活動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能最大限度激發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如學習《清清的溪水》時,教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在黑板畫畫,一邊對同學們說:"大自然有許多非常值得我們欣賞的美景。大家看,清清的溪水慢慢地流淌,魚兒在水里快活地游戲,真美!但是,如果不注意保護環境,這樣的美景就會遭到破壞。大家讀了《清清的溪水》這篇課文就知道了。"接著,播放錄象演示大自然美麗風光,讓同學們感受溪水又清又甜的美境。再讓同學們通過反復朗誦第一段課文加深對美麗環境的向往。等到同學們對語言環境有一定的感悟后,再播放錄象,演示大自然美麗風光受到破壞,河水變得渾濁。這時,同學們臉上的笑容消失了,眉頭皺了起來。教師讓同學們閱讀第二段課文,帶出問題:為什么一場雨過后,溪水變黃了,這是什么回事呢?然后讓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去讀課文。原來是大象和野豬比賽誰的力氣大,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樹,雨水把泥土沖進小溪,使清清的小溪變渾了。同學們明白了溪水變黃的原因后,教師讓同學們聯系現實生活,說說為什么市橋長堤的河水變濁變臭是什么原因?同學們發言中談到:由于人們亂排污水,使河道變得黑黑的,臭氣熏天,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和破壞。教師再用電腦演示課前收集的網上信息材料,如人們砍掉樹木,造成空氣不再清新,噪音加重,風沙大;黃河水土流失等。接著讓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我們怎樣做才能恢復美麗的自然環境?這時,學們爭著舉手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植樹造林。""馬路兩旁、河邊多種花草樹木。""?大家愛護花草樹木,不去攀、折、砍樹木。""在空中設置監督眼,對破壞環境的進行監控。""在河道養殖'清道夫'吸掉垃圾,保持河水清潔。"……。
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地讓學生體驗周圍環境問題,增強了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懂得保護樹木的重要性。
四、引導小學生課外自我監督,終生樹立環保意識。
環保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牢固地樹立環保思想,自覺抵制破壞環保的不良行為。談談自己外出游玩時應該怎樣做,如果看見有人不講公德,亂扔果皮,你又會怎樣做呢?課后,可以請同學們收集一些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圖片或文字報道,辦一份"環境報",把自己對于現代人對生態環境無休止破壞的看法與改進的建議寫在報里,全班開展"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手抄報展覽。同學們都認真完成功課:現場觀察了河道、公園、馬路的情況;畫漫畫,設計環境保護小標語;與父母上網收集環保資料和探討改善環境的措施等。
總之,只要我們廣大教師和學生都行動起來,我們的環境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