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芹
中圖分類號:G2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31—01
摘要:隨著我國傳媒市場的不斷變化、傳媒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得媒體在不論是在自身的經營機制還是管理體制和現實操作方面都愈來愈講究精耕細作。傳媒企業文化對內傳媒業增加凝聚力,對外樹媒介形象的無形資產已逐漸被廣大傳媒業接納與認可,并且還在具體的經營實踐中體現出了其應有的價值。在這樣的前景下,本文對傳媒文化的構建進行了認真研究與論述。
關鍵詞:傳媒;構建;企業文化;以人為本
一、傳媒企業文化日趨受到重視
許多經濟學家對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就是經濟的發展絕非僅僅依據經濟因素,文化因素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趨顯著。隨著傳媒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進與成熟,現代傳媒業的決策不僅是經濟決策,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決策傳媒業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說重要的不是價格競爭而是文化競爭。傳媒企業文化,作為有效整合傳媒內部資源、推動傳媒全面發展的現代管理運作方式,已日益受到業界重視。
二、當前構建傳媒企業文化存在的不足
雖然傳媒企業文化已日益受到重視,并在具體的傳媒經營管理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收效。從大環境來看,傳媒發展存在著很多不利因素,如媒體資源配置不科學,導致重復建設、條塊分割、資源分散現象嚴重,加重了財政負擔:媒體市場意識不強,媒介市場整體流通不暢;傳媒法制體系不健全,調控不力:媒介產業結構不合理,收入單一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導致傳媒企業文化建構的外部環境不健全、不成熟。其次,從小環境來看,傳媒在自身經營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現在:
1媒介產品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
傳媒同質化現象主要表現在內容制作雷同。就拿電視媒體來說,電視劇、新聞、娛樂都成為電視臺內容制作的三大法寶。節目制作“克隆化”模式嚴重,雷同的內容、相似的角度、跟風的形勢,一時間,全國很多電視臺就曾紛紛刮起“娛樂風”、“電視劇風”、“談話風”、“益智風”、“監督風”,凡是曾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都很快就被淹沒在跟進者掀起的克隆大潮中,客觀上形成相互模仿的狀態。對于報紙內容競爭而言,同質化現象更加突出。體育、娛樂、財經、TI等熱點報道成為傳媒追求所謂主流人群的“主流武器”,報紙報道策劃方式、新聞文風、版面編排樣式等內容都具有一定相似性。
2傳媒重事輕人,樹立企業文化的自身意識薄弱
企業文化對管理本質的認識應從單純硬性的方法轉變為偏重于軟的方法。目前媒介企業文化建設中雖然軟性的溝通也有不少渠道,但碰到問題的時候常以硬性手段解決。媒介文化網的建設也尚存不足,不重視人的多層次的需要,缺乏媒介企業中人際溝通的環節,一些對人的偏軟性的管理手法常常帶有形式主義。不能真正達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媒體在具體經營實踐操作中往往重成事、輕效率,重事輕人,追求人的共性而忽視人的差別,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媒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除了整個大環境對媒介機制存在眾多不利約束因素以外。媒介自身建設也存在著種種缺陷和不足,這些都對傳媒企業文化的具體建構提出了較為嚴峻的挑戰。在傳媒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傳媒自身建設存在明顯不足的現實情況下,如何建構適應傳媒發展、增強傳媒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文化成為擺在我國新聞傳媒面前一個嶄新的課題。
三、建構我國傳媒企業文化的對策
本文認為,要建設高起點、高品位、有實效的中國特色的傳媒企業文化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傳媒信息產品的“品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有無“文化”。傳媒信息作為一種廣義的文化產品,其經過制作所發出的信息能量不是簡單的“訊息”,同時也承載著使命,它包含著媒介深刻的企業文化理念,其影響力和穿透力是無法估計的。傳媒在內容制作的過程中應該著力塑造傳媒企業文化的氣質,以借助文化的張力,使傳媒更富有感染力和親和力,從而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也為傳媒贏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
2不同類型的傳媒,其內容制作的流程和現實操作是不同的。但是無論是哪種類型,傳媒制作中基本文化理念的折射是有著一定的相似性的。傳媒培育企業文化氣質,塑造文化性格,應該考慮信息產品的輿論導向、公信力、親和力等多種要素,注重在媒介產品制作中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內涵,以及信息擴散后所造成的社會影響。
3新聞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肩負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任。作為信息產品的生產者和加工者,傳媒在內容中體現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內涵,首先應該確保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政治上的鼓動性,思想上的啟迪性,知識上的可獲性和實踐上的指導性。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一方面是黨中央營造團結穩定、積極向上、正面宣傳為主的輿論環境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新聞產品質量過硬、品位提升的有效保證。
四、結束語
新聞產品是媒體和受眾聯系到一起的橋梁,新聞輿論的正確與否、信息產品質量的好壞,都決定了這種聯系的松緊程度和穩固程度。要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導向來指導傳媒生產傳播的實踐,就要求傳媒在具體的選題策劃、內容制作、形式安排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黨性原則,本著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貫穿弘揚正氣,倡導科學,改進宣傳藝術,提高信息報道質量的理念,使得傳媒成為引導輿論、文化跟進的宣傳典范,而絕不能為追求一時的發行量和收視率去搞一些媚俗無聊、品位低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