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芬
導人新課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好的導入方法有著其他環節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導入新課這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科興趣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導人新課的方法標新立異而又不失自然親切,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導入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當然,千萬不能為了“導入”而“導人新課”。導入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為講授新課作好鋪墊。常用的導人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視聽導入法:繪聲繪形,音圖并茂
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科技與先進的教學理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高中學生活潑好動,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們對歌曲、影片也很感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歌曲或影片,創設生動的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
例如在上Unit 7 Earthquakes,Unit 11 Hurricane等單元時,學生對地震、颶風等天災了解得很少,對其破壞性的了解也比較抽象。視聽導入的好處是利用生動可感的場景播放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
二、回憶導入法:承上啟下,以舊引新
這是一種常用的、傳統的導入法。利用教材知識結構循序漸進的關系,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出新知識,以加強知識結構的縱橫聯系。它以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為紐帶,使新舊知識緊密結合。教師首先提出一些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隨后引入課文內容。這種聯舊引新、不落俗套的自然導入新課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于新的內容上。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自然地導人到新課,一舉兩得,收效甚好。
三、故事導入法:由淺入深,寓莊于諧
如:在講述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鏈》時,可先把故事情節講給大家:女主人公瑪蒂爾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她的丈夫是一個普通的小職員。她雖然地位低下,卻迷戀豪華的貴族生活,渴望參加上流社會的交際活動。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會,她從好友那里借來一串美麗的項鏈,但竟然把借來的項鏈丟失了。于是她只好借高利貸買了一掛一模一樣的項鏈還給好友。為償還巨額債務,夫婦倆度過了10年節衣縮食的生活。等到債務還清時,她才知道先前朋友的項鏈是一掛假項鏈,而自己居然為此付出了十年辛勞……下面,我們就來欣賞英文版的《項鏈》。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英語詞匯、句式很快就能掌握,閱讀興致空前高漲。
四、問題導入法:以石激浪,啟發思維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吸引注意的源泉,而問題則是思維的出發點。這正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中學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課堂教學若能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設置有吸引力的問題,就會把學生的思路引入到課堂將要解決的矛盾之中,他們會產生疑問,老師隨之激疑,將矛盾激化,再提出“致命”的問題,當他們處于束手無策的狀態時,就會迫不及待地渴望教師快講那些個“為什么”。設疑引起興趣,激發求知欲望。
五、討論導入法:創設條件,引導發現
對于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可采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的方法;而對于一些科普題材的課文,則可采用介紹一些學生熟悉的事例為切入點,從而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如在上unit 14 Freedom Fighters時,我先讓學生事先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并進行小組討論。向學生展示了馬丁路德金的照片和他著名的演講I have a dream,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然后提問:“對于人生,可能大家有過許多美好的設想,你有什么夢想?同桌之間討論一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討論異常激烈。類似的問題可引起學生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感悟人生、珍惜生命的能力。
六、表演導入法:情才斐然,引人入勝
高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可以編成劇本,如The Neck-lace,The Merchant ofVenice等。老師可以事先讓幾位學生認真熟讀課文,把內容改成劇本,再從旁指導學生進行排練,糾正不規范的語言,設計更適合人物個性的動作,再輔以簡單的道具,于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就拉開了序幕。運用表演導人法,既讓學生更容易了解課文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七、材料導入法:感性出發,聯系實際
材料型導入比較有說服力,且更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授課教師只要能引導學生理解材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授課時,加入汶川地震、2008年奧運會等鮮活的材料,引發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奉獻精神,實現英語教學的三維目標。
最后,應注意課堂教學的實用性。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導人”應與“呈現”、“理解”、“鞏固”和“小結”這幾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課堂教學過程應該突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主體過程,無論課堂導人的方法多么精彩,最終必須落腳在教學效果上,因此,課堂導入必須服從并服務于整個教學過程。新課導入要有生命力,就必須有時效觀念,注意減少無效益的時間,以提高新課導入的教學價值。同時,導人新課還必須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導人方法,以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