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
摘要:在自主學習教學觀念的實施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做的應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快樂地參與學習。
關鍵詞:興趣質疑情境自學
《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腦子不是—個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可見,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在自主學習教學觀念的實施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做的不是拼命往學生的腦子里塞知識,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快樂地參與學習。
一、以趣點燃
激發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參與意識。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嚴重束縛了思想政治課潛力的發揮,使其枯燥無味。讓學生無法喜歡。沒有興趣就沒有參與,新理念下的課堂應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配合新教材的實施,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可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使“死水”變“綠洲”。
教師可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我的手機,在按鍵“5”上有個凸起的小疙瘩,是手機的質量問題還是別有用心?由此引入內容。學生有興趣,就會積極參與教學。當然,幽默的語言、學生關心的話題等,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資源。
二、用疑引燃
嘗試質疑,點燃學生的創新思維。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創新欲望、好勝心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思維又是朝著尚未明白的問題前進,疑能促思,有問題才會去思考。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科學上的突破、技術上的革新、藝術上的創作,無一不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蘋果落地的現象司空見慣,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原因不在于他是第一個看到這一現象的人,而在于他是首先提出“為什么”的人。
正如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科學上的實驗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以及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目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1.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良好課堂氛圍
教師要為學生質疑提供心理安全感,使學生敢于質疑。傳統教學理念下的政治課堂學生被看成是“容器”,強行灌輸。嚴肅的氛圍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他們沒有質疑的余地,更喪失了質疑的意識和勇氣。因而,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處在民主的、歡快生動的氛圍中,是學生敢于質疑的前提。
2.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克服思維惰性,激發學生好奇心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并非成績好的學生沒有問題,成績差的學生有很多問題,恰恰相反,能夠提出問題的是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而大多數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卻沒有問題。事實上,沒有問題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許多學生不愿意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愿意去獨立思考問題,因而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具有思維惰性,缺乏學習的動力和創新的欲望。
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鼓勵,的時候一個人自身的潛能只能發揮20%-30%,正確而充分的鼓勵則能使人發揮自身能力的80%-90%。因此,激勵學生發現問題并樂手提出問題,教師的熱情鼓勵將是一種強大而有力的催化劑。
為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品味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就讓學生體驗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悅,極大地激發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感受到思維勞動本身的樂趣,正是這種愉悅的心理體驗引導學生樂于質疑。
3.多方啟發,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善于質疑
教師要啟發學生從單純的課本知識中超越出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自己獨特的眼光和角度去審視社會,思考問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達爾文也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因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和技巧就等于給了學生一把開啟知識的鑰匙。提出問題的過程實質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如在對照比較中去尋找問題、運用逆向思維尋找問題、通過假設提出問題、聯系實際發現問題等。
三、用情促燃
情境感染,點燃學生的主體意識。情境感染即情感心理的交流過程,人的情緒和情感總是相互感染的,教學活動既是信息的交流過程,更是教師、教材、學生間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悅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授課對象,使其產生強烈而積極的內心感應,從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動機和需要,也就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活動創設情境,也可以利用畫面、音樂、文字等方式感染學生。
四、自學自燃
指導自學,為學生激情自燃創造條件。據調查顯示,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只占他廣性應用知識的20%,絕大部分要靠自己走向社會后自學自獲得。可見,—個人握否能成才,不僅在于所受教育的層次高低,而且還取決于自己是否善于獨立獲取知識。并將之系統化的能力,目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獨有的見解或創新。
為此,在教學中要強調學生通過自學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而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給學生的自學創造條件,使學生在自學中體現自我價值,點燃學習的激情。
1.營造自學的氛圍
教師要為學生的自學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權,鼓勵他們獨立自主地研究學習。給學生留出空白讓學生去思考。
一方面保證學生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它包括課前預習中的質疑、課上探究中的討論解疑、課下探索的回味和延續。另一方面,保證學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間,即教師不要一講到底,需要將一些問題留出來讓學生獨立去思考。
2.指導自學
在組織自學中,教師應首先給學生明確自學的目標和步驟,使學生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其次注重學生自讀方法的指導。根據不同的需要,指導學生粗讀、精讀,讀目錄、標題和內容;又根據不同的側重,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
再次指導做自學筆記。做自學筆記的過程是學生在自學中感悟的過程,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和積累的習慣,另一方面,在感悟的過程中擦出求知的火花,孕育出強烈的主體意識。新課標的頒布實施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使其能夠以開放的觀念、先進的思想、多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因學生的樂于參與而充滿生機,煥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