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聚蓮
摘要: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教學工作的好壞是一個關鍵因素。學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學,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命脈,教學管理又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優化教學管理過程,是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教學管理質量
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教學工作的好壞是一個關鍵因素。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不斷優化教學管理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和保證。
一、以人為本,優化教學管理過程
管理的真諦在于發揮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學校教學管理更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制訂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管理中了解教師的需要,理解和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他們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認識、估計和發揮他們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加強服務意識感染人
學校領導要變權力管理為服務管理,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在生活上,要盡可能多地關心和理解教師,努力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重視對教師進行情感投資,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以便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工作中,要嚴格要求教師,讓教師正視現實,增強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給教師定出目標,增強他們的工作緊迫感;提供教師更廣闊的活動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性。
(二)規范制度引導人
以人為本,是要充分肯定人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但自覺不等于自由,是要循規有道的;主動也不能盲目,必須要明確方向。所以,要按照學校工作的根本目標和總體任務制定明確的制度,讓干部能率先垂范,指導并督導全體教職工;讓全體教職工清楚自己應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好了是什么結果,沒有做好是什么結果。這樣就為實施“以人為本”確定了目標,提供了導向。這就是一種有序、有規的人本化管理。
(三)以科學評價激勵人
科學合理的評價能有效地診斷、矯正、導向、調控和激勵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過去人們關注較多的是如何評價學生,評價教師也只是以其學生學業成績的排名為依據,不去關注教師的教學、教研過程和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茖W地評價教師,一是有利于形成教師高度的責任感;二是有利于教師提高理論素養,轉變教育觀念;三是有利于引導教師把新的觀念轉變成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四是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幫助教師學會自我調控。
二、校長素質是優化教學管理的關鍵
“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這是因為校長的角色地位與一般的教師不同,校長是辦好學校的關鍵性人物,是發展教育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一)校長要正確把握學校的辦學方向,規劃學校的辦學目標,領導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作為校長,不僅要會管理,還要懂業務;不僅能檢查教學,還要能指導教學;不僅要能聽課、評課,還要能為教師上示范課;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要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強烈的改革意識和科研精神,要提筆能寫教學論文,開口能為教師進行理論講座;不僅能經營好學校的當前生存,還要能謀劃好學校的未來發展。
(二)校長應有較高的政策水平,并要懂得學校的管理規律,善于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除了促成內部形成凝聚力以外,還要使學校得到廣泛的社會支持
當前形式下,校長還需要千方百計為學校創收,增加經濟收益,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因此,校長又要具備經營意識和公關能力,才能引領學校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三)校長要成為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要既會用人又會培養人
學校中層干部的進步與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校長是第一責任人。一方面校長要讓學校形成良好的學習機制和學習氛圍,促進教師自主學習與提高;另一方面校長要合理調配,提供機會。讓教師通過媒體或走出校園去學習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優化教學管理的基礎
教學的問題歸根到底是教師的問題,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決定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不斷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一方面是靠教師的自主發展,這是內因。另一方面要靠領導的管理和促進,這是發揮外因的作用。這種外因起作用的途徑很多,在當前形勢下,開展校本培訓和學校間的“教研手拉手”幫扶活動是兩個有效的途徑。
校本培訓是為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求,應以學校為主陣地,針對學校和教師實際,由學校自主確定培訓目標、內容和方式,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為目的的一種活動。它充分體現了“以校為本”、“研訓結合”的培訓理念。教師的自主學習與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是校本培訓的三個要素。在實施校本培訓過程中,要注意以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為保障,以案例反思為載體,以骨干引領或師徒結對為指導形式,以課題研究來牽動,以研討交流來組織,以歸納總結實踐來提升,使校本培訓豐富多彩、卓有成效。
校本培訓的主要特征就是“基于學校、為了學校、在學校中”,而學校自身的培訓資源是有限的,同地域學校間、城鄉學校之間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因此,開展城鄉學校之間、同鄉鎮中學之間的“教研手拉手”幫扶活動,可以促進學校之間經常進行合作與交流、取長補短,幫扶拉帶。能達到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目的。
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優化教學管理的方向
“只有優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這一觀點,已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接受。學校文化是學校在自己的歷史發展中,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所有教職工和學生創造和積淀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辦學思想、價值觀念、學校作風與傳統、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以及體現這些內容的各項物質載體和行為方式。它對學校的發展起著潛在的影響力,也并不會因為學校領導及教師的變更而失去其對學校發展的潛在作用。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創造——享受——再創造的動態過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校長和教師的素養只是為學校文化構建奠定了基礎,但還得通過校長和全體教師反復積淀、升華,才能呈現出特有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