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君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魂,是我們炎黃子孫繼承下來的無與倫比的瑰寶。而文言文承載著傳統文化,既然如此,怎么能不掌握好它呢?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快樂高效語文教學應是語文教師首先確立的教學理念,也是學生開闊視野、培養語文素養、凈化精神感情的一個前提,還是尊重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語文學習方式,展示獨特個性,“以人為本”的一種教學思想。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課型的設計者,要使課堂快樂,激發學生興趣,把學生帶人最有生氣、最有情趣的語文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那么,怎樣才能激活文言文教學呢?現將個人思考試述如下:
一、激發興趣
要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文言文感興趣,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感悟文言文的美,在潛移默化里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把學習文言文變為學生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的欲望行動。具體做法如下:
(一)故事相誘
文言文總會涉及很多故事,而故事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筆者認為在上課的初始時刻,最好能找些與文章作者或課文內容相關的故事或文學常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勾踐滅吳》時,可以介紹“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和蒲松齡的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補充勾踐滅吳的相關史實,講述范蠡與西施泛舟太湖的美妙傳說。
(二)介紹文化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國古代的人類活動就是靠文言文記載的。如能在文言文教學中,適當介紹古代文化,比如古代的典章制度、禮儀習俗、器物用具、科舉職官、天文歷法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識,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如《鴻門宴》中的座位問題,古今相承又有所不同。所以適當地介紹古代文化常識,能讓學生了解古代的社會現實,也能達到激活文言文教學的目的。
(三)制作課件
利用多媒體把課文內容做成課件,既可做到知識點清晰全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圖片、聲音和影視片段。甚至可再現課文場景,引領學生進入課文設定的特殊時空。如教《孔雀東南飛》時,介紹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及化蝶影像,還可利用電腦技術,把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故事用視頻的形式加以再現,可以變抽象的文字為具體的圖像,學生更易于把握課文內容,樂趣自不待言。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古老的文章煥發出青春的活力,易于拉近學生與文言文之間的距離,實現了激活文言文教學的目的。
(四)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容易讓課文內容直觀易解。如讓學生寫劇本并表演《孔雀東南飛》??梢宰尳怪偾渑c劉蘭芝的愛情故事更形象、更直觀,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等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習效果。在文言文教學中,如能結合課文實際,準備或制作教具創設情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競爭學習
有競爭就有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只有在一個良性競爭的學習環境里,學生的積極性才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有必要成立學習小組,由于有了學習小組,這種競爭做起來就會較容易,提前布置預習內容,學生可以參考相關資料準備,教師要檢查并適當公布檢查結果。上課時可采用競賽的方式,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可以相互提問、答疑,學生答不出的,再由教師解決。這樣的方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它更具可比性、競賽性和趣味性。
(六)賞識激趣
在教學過程中要褒多于貶,以鼓勵為主,注意夸獎要恰到好處,留有余地,并設置獎品,獎品可以是親手寫的字(格言、詩詞、對聯等)或學生們自制小禮品(賀卡、小花、幸運星等),獎品不在多,而在有意義,目的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七)開展活動
學習本是樂事,可現在課業繁重、升學壓力讓學生疲憊不堪,所以需要借助一些手段來讓他們去放松心情,領略學習的快樂??梢葬槍Σ煌慕虒W內容組織活動,如背誦比賽、話劇表演、詩文朗誦會、書法比賽、知識競賽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二、授之以漁
老子說“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葉圣陶又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可以說最有效的學習是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知道如何學習。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最有效的方法。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
(一)吟詠誦讀
古時候,無論是京師的太學,還是鄉野的私塾,在語文教學上都特別強調一個“讀”字。讀之精妙,可以培養語感,增加積累,涵詠感悟。短文章整體讀,長文章逐段讀??梢苑蹲x、領讀、齊讀、散讀、默讀。這樣讀讓學生產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欲望。也就有了能意會課文的喜悅,也就能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鑒賞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如輔導學生學習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一文,該文表達的是作者致力于隱、淡泊名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書生形象,讀時不妨讓學生扮個超脫先生狀,玩味地讀。亦可如三味書屋老先生的讀法,搖頭晃腦,如癡如醉,用悠長的語調再現當時的氛圍,體味五柳先生的人格魅力。吟詠誦讀文言文,可以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暢游于文言文之中。
(二)自主學習
有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就會主動學習,也不會把責任歸因于環境或別人。我們應該組建學習小組,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責任到組,利用小組長監督組員,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如學習文言文時,可以讓學習小組分別負責文學常識、朗讀、重點字詞句、課文內容和課后練習等部分,課前做好準備,課上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必須自己動手查資料、獨立思考才能讓學習有效。
(三)做好預習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與學也是這樣。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上課之前,教師要教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每天都安排好預習內容,盡量做到具體可行,文學常識、朗讀、重點字詞句,甚至可以點出必須重點學習的字詞句,要求以書面的形式完成。預習文言文時要借助注釋、工具書,了解課文出處、寫作背景、文化常識、與課文有關的作者經歷。
(四)學會歸納
文言文學習之所以讓學生感覺枯燥沒勁,是因為那些文言詞句讓他們感到陌生難懂,實際上,如果注意隨時歸納總結,就會很快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詞句,這樣會讓學習變得輕松起來。高中文言文的學習同初中階段相比較,最大的區別在于高中生應該學會歸納總結。教師作了一定的提示范例以后,學生根據自己以前的學習積累,選擇字、詞、文言句式、文章結構、文章內容等知識來進行歸納總結。教師要做的工作,只是收集、整理、鑒定評價。
(五)隨時訓練檢測
錢夢龍先生主張的“三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應該能更好地在文言文學習中體現。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各種文言現象紛繁復雜,有必要多訓練、多檢測,每節課都要留出時間當堂練習檢查,每篇文章學習完之后也要以多種形式進行檢測,以鞏固所學知識,變知識為能力。訓練過程是學生經歷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訓練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一個過程,從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前后聯系,步步深入,逐步到位。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文言文學習想要事半而功倍,就要有好的方法。時代在發展,教育在革新,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模式,才能在教學上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