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瀚元 張禮琴
摘要:提高中職教學質量,關鍵是轉變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采用現代新型的教學策略,培養中職業能自主學習,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關鍵詞:中職教育教師觀念自主學習
現今的中職學校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幾種情況:要么教師繪聲繪色繪形口若懸河,學生呆聽呆記呆背呆若木雞;要么迎合學生的口味哄學生,海闊天空,東扯西拉,言不及義,學生學不到真本領;要么是對學生要求嚴,方法簡單,硬逼學生學習,結果出力不討好,學生意見一大堆,領導大會小會都在批。如此這般,學生年年招,老師年年教,學生沿海去報到,優良中差他都要,年復一年,老師缺乏成就感。
如果轉變教師的傳統觀念,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思想、情志,全方位激勵學生奮發向上,那么那些過去備受老師冷落、同學歧視、家長放棄的差生,就會自尊、自愛、自重。恢復積極向上的斗志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也會由教師逼著學,變為我要學。因此中職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必須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相應的教育現象,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育學生的主體認識,它直接影響教師對教學問題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職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既有課堂教學,又有實踐教學,所以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學習、自主評價、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進教學方法的轉變顯得尤為重要。這樣就要求教師要重新認識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關系:由書本知識的復制者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發號施令者轉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從以教論學向以學論教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一、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促進者
中職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相比,中職學校沒有合理評價教師工作能力的體系,一般認為,只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就可以了。但從時代發展對中職教師要求來看,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就必須打破傳統的評價體系。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僅局限在傳授知識技能上,還要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就給中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不再是僅僅為適應就業的需求,而是要貫穿于學習者的一生。因此教學應致力于發展學生包括智力、技能在內的整體素質。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解釋知識的發生過程,闡釋知識形成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訓練。一個學生之所以能學好、能成才,決不光靠教師教授知識,還靠學生自己學會知識。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是以學生學會為標準的,而不是由教師教完講清決定的。所以,每位教師都能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以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促進者,不再是單一知識傳授者。
二、由管理者向引導者轉變
我國中職教育效果不夠理想,不完全是由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計劃造成的,不良的師生關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特別是任專業技能課的教師受“嚴師出高徒”和“師徒如父子”的觀念影響,師生關系常常被扭曲,師生對立的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學活動的進行。教育的過程是師生雙向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因此改變“師道尊嚴”的教育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樹立新型的學生觀、人才觀,不斷地端正教育思想,擺正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必須尊重學生、研究學生、相信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基礎上,引導和激發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
三、由居高臨下的發號施令者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轉變
新型教學要求教師不能再以先知先覺、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而是以向導和同行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共同體驗學習技術的艱辛和掌握技術后的喜悅。年輕教師不妨告訴學生,其實老師在這一領域也只比你們先讀了幾本書;中老年教師不妨告訴學生,隨著時代的變遷,教材和課程的改革,課本和生活中有好多問題教師也正在從頭學起,重新思考。教師要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智力發展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從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錯誤,讓學生體驗思維價值,享受思維快樂。教師要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促進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從而使抑制學生獨立思考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也使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因有教師的同行而不再感到孤獨無助。教師在課堂上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先學,學生會的不講,學生不會的,教師加以點撥,允許質疑,鼓勵爭論,營造一個暢所欲言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發言做到言為心聲,語由己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四、由以教論學向以學論教轉變
因為中職生成績差,老師既要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又要轉化差生,工作是繁重的。美國教育學家盧布姆說:“學校學習中的許多個別差異是人為的、偶然的,而不是個體所固有的,只要提供適當的先前與現實的條件,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一個人在世上所能學會的東西”。但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盧布姆對論述教育的至理明言并非易事,而洋思中學倡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值得中職借鑒: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行解決,教師只作點撥性的引導;教師要采取合適方法指導自學,只抓住要領少講精講,讓學生自主學習占據課堂上的絕對優勢的時間和空間。中職教育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應該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現有的條件下為每一位學生構建良好的發展空間,把每一位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勞動者。中職生的年齡正處在16—20歲之間,正處在不斷成長、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而教育的作用就是更好的促進其發展和成長。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要掌握中職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開展適當的教師活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不僅要具備完善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還要引導學生體驗全部生活。由于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環境、精力等的差異,每個學生都會形成獨特的心里世界,在興趣、愛好、動機、要求、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各方面的要求不相同,這種獨特發展的前提更是教育的基礎,所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給予學生發展個性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在學得專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個性得到完全的、自由的發展,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更好服務于社會。
總之,中職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觀念轉變是關鍵。要以學生為本,提倡每位教師都能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以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要使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能將好的學習方法伴隨他們終生。學生能協調融入經濟建設的洪流中去,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這才是中職教育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