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汝紅
摘要:本文主要對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然后針對原因分析提出預防和解決財務風險問題的可行方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內部監控機制,并運用風險轉嫁方法降低自身的風險。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理;解決措施
近年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飛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的發展
速度比發達國家企業發展速度快的多,但倒閉的速度比發達國家的企業垮得快。據統計,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七年,知名大公司的平均壽命不超過四十年;歐洲和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十二年;中國大中型企業平均壽命也不過七至十五年,大部分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二至三年,全國的老字號企業已有60%至70%倒閉了。分析其中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財務風險導致的。
一、財務風險產生原因的具體分析
企業存在財務管理風險在所難免,關鍵在于找出風險產生的原因,只有針對原因采取措施才是治本的方案??傮w來看,我國的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財務監控機制不合理
企業財務監控機制是指委托人通過預算控制、責任控制、財務風險控制等一系列手段,并以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信息披露機制作為保障,在使代理人遵守財務法規、財務制度的前提下,挖掘潛力,融合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目標,努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一種有機系統,它是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當前我們的企業對此并不理會,有的企業干脆沒有財務監控的部門,即使有這個獨立部門的,也是發現問題,指出問題而沒有進一步改正問題。另外也沒有配套的懲治措施。
2.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條理不清
財務關系是指企業在資金運動過程中與各有關方面發生的經濟利益關系。它包括所有權關系、債權債務關系、履行義務的關系、分工合作的結算關系等。財務關系又可分為內部關系和外部財務關系。企業財務關系的混亂為財務風險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其中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即分工合作的結算關系混亂尤為突出。企業內部各單位、各部門都要與企業的財務部門發生領款、報銷、代收、代付等結算關系。此外,在企業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和生產單位之間也會發生資金結算關系。但我國企業在部門設計和崗位確定尚不科學,有的崗位甚至重疊,一個員工有多層領導等等,都是關系混亂的誘因。并且可能會導致資金互相占用,財務活動不完整,資金異常流失等財務風險的后果。
3.企業適應環境能力差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周圍的環境。這里的環境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產生影響作用的企業外部條件。它包括法律環境、金融環境和經濟環境等。它是企業主觀不能改變或加以約束的,只能積極去適應。加之外部環境的變化是難以預計的,它的變化勢必會影響企業的財務活動。我國的企業缺乏創新和適應性,一旦有新的問題出現,就不能主動思變以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這樣肯定也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4.企業員工素質偏低,并且缺乏風險意識
員工的素質就體現一個企業的素質和精神面貌,員工素質普遍偏低,這不僅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效率,而且還有潛在風險存在。因為知識豐富的人們各個方面考慮周全,風險意識將會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克服風險。目前我國的人員素質還是偏低,法律意識淡薄,特別是財
務舞弊案件頻頻發生,這和人們的素質不無關系。
二、探究財務風險解決方案
1.加強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
當前我國的經濟是市場經濟,競爭是這個經濟市場的靈魂,加之我國加入WTO,
使得目前我國的企業生存壓力空前的巨大。但是我們要走向世界,就必須面對這殘酷的事實。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必須先分析研究環境,掌握關于財務管理環境的客觀發展規律,積極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以創新求發展,因勢利導,適時調整財務政策。加之,我們應吸收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方法和模式,大膽引進,先進機制和戰略,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加強自身素質,武裝自己,以保證適應環境變化的靈活性。
2.提高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素質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社會,人才也被視為企業沒活公司里的最重要的資源。所以我們國內的企業也要將眼光從物質資本建設轉移到人力資本建設上來。人力資本的增強就意味著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素質的提高,只有人們的素質都提高了,我們的防范意識才會增強,才會進一步減少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頻率和大小。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物質資本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新的財務管理機制,而其中人力資本的比重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趨上升。這樣,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重心就從傳統的物質資本管理轉向了人力資本管理,構建起了適合當代社會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財務管理機制。
3.正確審視財務管理的目標
財務管理這一過程最終是實現對財務管理的目標,因此財務管理的目標的確定實質上就成為了財務管理時效好壞的標準。傳統的財務管理的目標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缺點。這也就給財務風險的發生買下了隱患。例如,以“利潤最大化”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時,就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當企業的所有者招聘經營者來經營時,實際上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經營者受托完成所有者下達的目標——實際利潤最大化。經營者也為了實現自身收益最大化,在面對財務風險至上還是經營業績至上時,通常會優先考慮后者,而面對前者更多的則是采取蒙騙和掩蓋等措施。這樣一來,經營者就會在短期內獲得最大收益。那么我們能不能綜合各種財務目標的優點找出一個更完美的目標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以財務核心競爭力最大化為財務管理目標。
財務核心競爭力就是指企業可持續創新的盈利能力,是一種以知識、創新為基本內核的,是企業實行財務管理專用的標準,致力于提高企業財務能力的綜合整合性能力。這種目標不僅綜合了其他財務管理目標的優點,減少了財務風險發生的隱患,而且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符合了國家制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并且要求企業不斷創新,這也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基本前提。
4.建立健全企業財務控制機制
現代企業的管理過程中,逐漸興起了一種適合企業的網絡運行系統,專門用于企業管理實踐,特別是網絡環境下的財務監控,更是以實時的財務信息為基礎,以流程管理為手段,以價值管理為核心,從而提高信息的時效性和真實性。
運用網絡來對公司進行監控和治理,重要的就是以及時獲得的準確財務信息為基礎,然后利用對企業環境的變化做出敏捷的信息反饋和采取及時的措施這就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利用最為流行有效的就是ERP系統。所謂ERP系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對企業內部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把市場信息、產品的包裝設計、物料的采購、生產計劃、財務、營銷等各個環節實現優化管理,在企業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ERP系統可以有效實現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實時控制,這不僅對公司的財務治理提供了保障,而且也為企業所有者監督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對經營者實施更好的監控。因為一個有效的ERP系統要求各部分相關的工作或控制流程,按一定的程序儲存于計算機中,并且要求十分準確、規范、及時,并通過企業各個環節的電腦進行有效傳輸。這樣,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會進一步降低。
5.理順、理清企業內部財務關系
為了防止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企業必須理順、理清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例如,在實行廠內經濟核算制度和內部經營責任制的條件下,企業各個部門以及各個生產單位都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各個部門以及各個生產單位之間相互提供勞務和產品也要價格計算,體現了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利益關系。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該重視調整各方關系,嚴格按照職業規范進行操作,明確劃分產權關系,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明確各自權利、義務;按期還收款;嚴格分清各單位的責權利,制定合理的內部核算制度和獎懲制度;制定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和合理的工資、獎金分配制度等,如有問題應及時上報及時處理。
6.采取風險轉嫁措施
當風險發生之前,我們應竭力避免風險的發生,但如果真的發生了,我們也要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將損失降低到最小。風險轉嫁給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
(1)保險法
保險業的迅猛發展不僅給人身安全帶來了一定的保障,而且也對財務的安全完整提供了保證。所謂保險,從本質來講,是處理和防范特定風險事故損失的保護機制。因此公司或企業對適合保險的物品和人員進行投保,繳納一定的費用,在風險真正來臨時,風險可以部分或全部轉移出去,從而使自己盡快調整投入正常運營。
(2)分散法
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雞蛋應放在多個籃子里,這個道理對公司也一樣。當公司進行股票投資或進行其他項目投資時,不能將全部資金投放在一個項目或一只股票上,如果不是這樣,一旦發生風險將是不可挽回的。應該將資金有效分散,通過證券組合或項目組合有效降低風險。同理可得籌資也是一樣。我們不必拘泥于一種籌資方式,而要將如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和發行股票等籌資方式有機組合,利用有效的籌資組合分散籌資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孟洋.對財務風險的類別探析[J]:財經界,2006.9,下半月刊.
[2] 陳曉春.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探析[J]:管理研究.
[3] 任潔.淺析財務風險的防范[J]:財經界,2006.10 下半月刊.
[4] 吳立成, 劉杰..構建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初探[J]:對外經貿財會,2002.7.
[5] 楊傳勇,周普.財務管理目標的重新審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5 第十卷第5期.
[6] 洪樂平.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內在博弈分析[J]:當代財經. 2003.11.
[7] 劉中華.網絡環境下財務監控的具體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5 第十卷第5期.
[8] 林鐘高,王鍇,章鐵.財務治理[M]: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5,1.
[9] 王化成.財務管理理論結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4.
(作者單位: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資金結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