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萍 謝 玲
摘要:文章闡述了我國小城鎮特色的五種主要類型,并且研究了我國近年來小城鎮發展的主要問題:生態系統的失衡、景觀特色的缺乏與無序以及文化內涵的缺失。文章針對現狀存在的問題指出加強小城鎮規劃中特色的塑造,以此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是小城鎮健康有序發展的核心。
關鍵詞:小城鎮;特色;塑造方法
1 小城鎮特色的類型
任何一個城鎮的發展都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進行的,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根據每個小城鎮的自然資源、社會歷史背景、經濟條件、科技水平、交通設施、基礎設施等條件的不同,小城鎮特色風貌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1以商貿為主導型的小城鎮
利用市場化程度高,服務能力強,并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小城鎮,形成以商貿服務業為主要產業的市場型小城鎮,如溫州城市經濟圈包括溫州、臺州及陰水等地區的小城鎮。
1.2以貨運交通為主導型的小城鎮
位于鐵路、公路、江、河的交匯處,或毗鄰航空港口等交通樞紐地帶的小城鎮,承擔著一定區域內的中轉、及客貨運的職能,如寧波城市經濟圈包括寧波、舟山等地區的小城鎮。
1.3以特色產業為主導型的小城鎮
小城鎮的特色產業大多以當地的特色資源為依托,利用特色的林果類、水產品類等農產品,建立觀光農業區、度假體閑區、生產基地;或以特色的礦產資源等產品,建立教育、參觀、采購等基底,最終形成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效益。
1.4以旅游產業為主導型的小城鎮
具有奇山異水、人文古跡,或者瀕臨大城市,有著與大城市截然不同田園風光的小城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型小城鎮,如福建構建以武夷山為中心的閩北綠三角生態旅游區,閩西客家民俗風情旅游區,均以小城鎮為其主要節點,形成旅游產業。
1.5以文化產業為主導型的小城鎮
有特定的文化底蘊支撐,具有突出的地方文化特征,形成文化旅游、文化傳播、文化教育等基地,如山東曲阜不僅展現了豐富的儒家文化,還是國學教育的基地,并且通過豐富的街道空間、協調的建筑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人文環境。
這些特色風貌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幾種特色的有機結合,或以一種主導特色帶動其他特色的的發展。
2.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2.1生態系統的失衡
一些小城鎮在發展建設中,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進行景觀建設,忽視生態型綠化景觀,導致景觀生態系統失衡,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的行為還時有發生,生態保護也存在不少問題。許多小城鎮的周圍成為大城市的垃圾場,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大量地使用水泥和柏油、大量地建設廣場和停車場,以及資源的過度開采,使得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退化,自然環境承載力進一步降低。
2.2景觀特色的缺乏與無序
小城鎮的土地、河流、山林等自然景觀系統與道路、建筑、基礎設施等人工景觀系統缺乏整體的、系統的、有前瞻性的規劃,景觀的建設處于無序狀態。一些建筑景觀只注重單體效果,忽視與整個街區的協調統一,造成景觀建設的雜亂無章。使得當前的小城鎮建設,雷同的景觀比比皆是,單一化傾向十分明顯。對景觀的性質、功能沒有明確定位,盲目模仿,求大、求全之風盛行。
2.3文化內涵的缺失
一些城鎮盲目開發,大拆大建,破壞歷史文化街區,導致城鎮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逐漸喪失,歷史文脈得不到延續,文化的斷裂與落后,與高度信息化社會形成強烈的碰撞,導致小城鎮居民對傳統文化徹底的否定,規劃建設,以統一格局的現代格局代替傳統格局,使得小城鎮原有的文化內涵得不到有效地繼承,城鎮特色也因而喪失。
3特色塑造的理念
3.1 “自然”理念
小城鎮是聯系城市和鄉村的橋梁和紐帶,具備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水文、氣候、地質、資源等,它們構成小城鎮的自然風景,形成小城鎮的獨特氛圍和城市印象:山區丘陵地區的小城鎮應充分利用地形起伏的條件,依山就勢布置造路,形成多層次、活潑的城市空間,比如重慶的之字路、半邊街、爬山街等體現了山城的特色;而江南水鄉應考慮其“親水”特點,采用沿河、沿街、垂直道路布置及其綠地系統,營造出水鄉小城鎮的富澤風光。
3. 2 “人本”理念
環境質量是以人的需求為基礎的,質量意味著空間環境的優越程度,應用到城鎮就取決于對人愉悅的自然聯系,探討生活質量和場所意義,將人的活動和舒適性作為城鎮景觀設計的出發點,將多重功能結合到設計中,以營造優美、舒適、富有人性味和完滿活力的城鎮空間。
小城鎮不同于大、中城市中人口密集、車流量大、生活節奏緊張的特點,因此在小城鎮景觀設計中應該排除現代城市慣有的經濟尺度和機械尺度,應以小巧玲瓏、清新雅致取勝,從平面布置到空問組合以及色彩的搭配、體量的選擇,都要考慮人的感觀,精心策劃、構筑城鎮的標志,形成生動活潑、協調和諧的景觀。
3.3“文化”理念
城鎮的特色是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環境特性的反映。建筑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載體,越是本土的就越是國際的。小城鎮規劃的建設風格不是簡單的復古或者崇洋,而是需要加入現代的生活理念和新的技術,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依附于客觀事物而存在,是人們長期社會交往活動的結果,是小城鎮的精髓之所在,應當給予保護和挖掘。
文化是城鎮發展的靈魂和生命,文化功能的發揮決定著城鎮品位與內在價值,也是增強城鎮凝聚力、競爭力、吸引力的基礎。城鎮中所有的廣場、小品、建筑、街道都是城鎮形象的重要組成因子,它們的新建與改造必須與城鎮的歷史文化傳統、地理環境、當代文明組成有機協調的整體。
4特色塑造的方法
要想成功塑造一個城鎮的風貌特色,首先要準確的給該城鎮進行定位、定性,明確其特色內涵,在此基礎上,再對其進行城鎮內部各個方面的特色塑造。
4.1塑造生態環境特色
小城鎮具有良好生態條件,由小城鎮規劃相對于大城市要簡單得多,因此也更有對其整體進行生態環境規劃,或者在規劃中提出以生態學為指導思想,小城鎮規劃可以由規劃師和生態學者共同來完成,是真正的生態規劃。
4.2塑造布局形態特色
小城鎮的布局形態城鎮特色在空間上的投影,是城鎮特色的總體框架,是創造有個性城鎮的重要基礎。小城鎮的布局形態指的是小城鎮呈現出的幾何形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城鎮各項功能活動、城鎮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空間形式的基本特征。它在小城鎮中表現為城鎮中心系統、交通系統及功能分區系統的分布特征。這三個系統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構成了小城鎮平面幾何形態的基本特征,從而也反映了小城鎮的總體風貌。
4.3塑造建筑特色
建筑特色的塑造是小城鎮特色塑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各城鎮建筑風貌的統一協調形成了整體上的豐富多彩和個體上的獨具特色,在城鎮建設中應充分借鑒歐美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城鎮規模考慮建筑高度與密度、建筑形式與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要求,刻意塑造城鎮特色風貌。如對城鎮建筑的屋頂、墻面等統一顏色,對屋頂形式、坡度甚至用料做出明確的限制。
小城鎮中小品景觀,如:路燈、圍坪、欄桿、廣告牌、路標、雕塑等也是小城鎮景觀和特色的組成部分,其造型、色調等要與整體城市環境相協調。
4.4塑造文化特色
小城鎮發展是以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過程,其本質上是一種以文化變革推動社會發展的理論。因而,必須形成現代文化精神,實現與環境的協調,體現出自身優勢。小城鎮發展必須與自身定位相結合,以各自特色形成優勢互補關系,在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中尋求長期發展。
小城鎮特色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反映,是城鎮歷史文化的積淀,同時也反映了城鎮居民的文化素質。沙里寧說:“看看你的城市,可以反映居民對文化的追求。”有特色的城鎮可以增加居民的自豪和榮譽感,可以增強小城鎮的凝聚力,塑造小城鎮特色,是小城鎮規劃與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使小城鎮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方穎.小城鎮景觀設計淺析[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2004, (4)
[2]朱中金.對小城鎮景觀特色及設計的思考[J].城市規劃,2002, (4)
[3]劉映芳.大市區城塑特色風貌研究[J].現代城史研究.2001.(6)
[4] 田耀全,尚陽.對特色小城鎮規劃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9)
作者簡介:吳萍(1959-),女,大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謝玲(1981-),女,大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