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雄良
摘 要:產品的質量水平,也是企業爭取用戶、占領市場、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建筑產品的質量主要取決于過程施工的質量,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質量不高是不爭的事實,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提高施工的質量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本文在對建筑施工項目管理的重要性進行論述的基礎上,分析目前國內建筑施工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建筑;施工;質量;管理
1 建筑施工項目質量管理重要性
作為建設工程產品的工程項目,投資和耗費的人工、材料、能源都相當大,投資者付出巨大的投資,要求獲得理想的、滿足適用要求的工程產品,以期在預定時間內能發揮作用,為社會經濟建設和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做出貢獻。如果工程質量差,不但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而且還會因質量、安全等問題影響國計民生和社會環境的安全。
2 存在的問題分析
為提高工程質量,擴大單位影響,提高技術等級,爭創少數“精品、名牌”工程,無形中增大了投入,使其它工程的質量狀況得不到保障。
為嚴抓質量,加大獎罰力度,獎罰額度之大超出了單項工程本身的價值,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惡性循環,未必有利于質量管理工作的持久開展。
加大現場監控力度,實行旁站施工有效地控制了質量問題的產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員和監控人員情緒上的對立,也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質量管理的起步較晚,所以借鑒他們先進的管理體系能促進我們質量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我國的具體情況迥然不同,全盤照搬己經被實踐證明行不通,所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實為當務之急。
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下求發展的建筑企業,其管理層往往過于重視經濟效益,這種現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種不利于質量管理發展的氛圍。
很多建筑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大多是“事后處理型”的,很難起到預控的作用,這就形成這樣一個怪現象:企業寧愿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決質量問題,也不愿花一點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這種短視的行為必須糾正。
全面質量管理強調的是全過程的管理,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很多施L企業連這都做不到。質量管理在施工工程中成了點綴,往往是蜻蜓點水,做做樣子,走走過場,留下了建筑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空白、真空。
質量管理是一個邊緣學科,涉及管理學、系統論、信息論、運籌學等等,所以需要進行大量的基礎研究,比如對于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有關人體工效學研究就幾乎是空白。
3 建筑施工項目質量控制
3.1人的控制
領導者的素質和領導層的整體素質,是提高工作質量和工程質量的關鍵。在選擇工程項目的承建單位時,對項目經理、總工程師、計劃、財務、質量、試驗、機械等主要管理人員的個人經歷及能力均要進行考查以提高領導者素質和管理水平。施工管理人員,班組長和操作人員的技能和知識應滿足工程質量對人員素質的要求。從事特殊工種和關鍵工序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從人的理論水平、技術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為,人的錯誤行為,人的違紀違章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制定程序化的優化過程,把住用人關,讓人的流動始終處于全面受控狀態,從而靠人去實現質量目標。
3.2 機械設備的控制
要按設備的名稱、型號、規格、數量的清單逐一檢查驗收,關鍵性大型設備,一切隨機的原始資料、自制設備的設計計算資料、圖紙、測試記錄、驗收鑒定結論等應全部清點,整理歸檔。在設備安裝檢驗合格后,必須進行試壓和試運轉,這是確保配套投產正常運轉的重要環節。機械設備的選擇,應本著因地制宜,按照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適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維修上方便等原則。機械設備的主要性能參數是選擇機械設備的依據,要能滿足施工需要和保證質量的要求。如起重機的性能參數,必須滿足構件吊裝中的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徑的要求,才能保證正常施工。合理使用機械設備,正確進行操作,是保證項目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應貫徹“人機固定”原則,實行定機、定人、定崗任責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出現安全質量事故。
3.3 材料購配件的控制
為杜絕不合格建材危害工程質量,要堅持材料準用制度。業主、承包商、政府質量監督機構和監督人員,材料檢驗、檢測人員都應認真負責,嚴格把關,堅決堵死偽劣建材的銷路,切實保證工程質量。所有工程用料、構配件均應符合相應的規范和質量標準,不合格材料不得進入現場。在施工過程中,現場各類材料應合理堆放、隔離、搬運和保管,以確保其適用性,保持施工過程中的材料標識,以確保對原物質質量狀況的可追溯性。施工過程中的半成品、成品的防護工作應貫穿于施工全過程,搞好半成品、成品的防護與管理,進行質量控制,將會大大減少施工故障,避免不必要的質量缺陷和經濟損失,以及不必要的翻修,保證工程質量與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
3.4 施工方法的控制
方法控制是包含整個工程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內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組織措施、檢測手段、施工組織設計等的控制。技術文件是建設項目施工的依據。為了確保這些技術文件的完整性、準確性、系統性、有效性和及時性,工程管理人員應建立技術文件資料目錄清單,建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對文件資料實施動態管理,保證文件的可追溯性。在施工過程中,應將圖紙會審貫穿在每道工序施工過程之中,建立圖紙會審制度。圖紙會審后必須詳細整理及確認,并分發給圖紙持有人。若在施工中發現圖紙仍有誤差或與實際狀況不符,需對施工圖修改,必須嚴格執行技術核定和設計變更簽證制度,讓施工圖在變成成型產品的過程中處于受控狀態,為施工生產提供準確的依據。
3.5 施工環境的控制
環境監控是指工程技術環境的監控及現場管理環境的監控。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如臨近河邊進行人工挖孔樁施工,暴雨、酷暑、嚴寒都使地下水位發生大的變化,從而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前一工序人工挖孔就是后一工序澆筑成樁的環境。因此,根據工程特點和具體條件,應對影響質量的環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嚴加控制。
3.6 施工工序控制
采用數理統計方法,通過對工序一部分(子樣)檢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來判斷整道工序的質量是否穩定、正常,若不穩定,產生異常情況,必須及時采取對策和措施予以改善,從而實現對工序質量的控制。
3.7 施工順序和成品保護
在施工過程中,有些分項、分部工程己經完成,其他工程尚在施工,或者某些部位己經完成,其他部位正在施工。如果對己完成的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護,就會造成損傷,影響質量。這樣,不僅會增加修補工作量,浪費工料,拖延工期;更嚴重的是有的損傷難以恢復到原樣,成為永久性的缺陷。因此,搞好成品保護,是一項關系到確保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按期竣工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馬虎臣編著: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控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3
[2]李世華主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質量監理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3]Silberschatz A.,Stonebraker M.,UllmanJ.,ete. Database systems: Achievements and Opportunities[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1991,12(10):77
[4]Bonn-Oh Kim.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uilding across-Function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J].Journal of System,1994,12(11):56
[5]張良成主編:建設項目質量控制,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6]張元發主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見證取樣員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