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指出了提高技校就業指導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并提出了技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線和輔線以及具體原則。
關鍵詞:技校;就業;效果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蔓延,面對日益市場化的就業機制,技校生越來越感受到就業難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這就對各級技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就業指導工作要想扎實、有效地進行,就要根據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對不同年齡、特點的技校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同時要注意分析和調節技校生在擇業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偏差,提出相應的輔導策略,即做到合理分析、有效控制,構建穩定、高效的就業指導體系。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是提高
就業指導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對做好技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意義在于:
有助于技校生明確職業目標、提高綜合素質沒有準確、適宜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技校生自己很難明確當前的學習任務和目標以及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其在校期間的學習就會盲目、缺乏動力、涉獵知識范圍狹窄,導致知識結構失衡、適應社會能力弱化等不利結果。所以,應從技校生入學開始就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讓他們明白,無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是職業生涯的開始,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觀,才會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才有可能獲得好的職業發展。
有利于達成個人發展與未來職業要求的和諧一致技校的良性運轉建立在能否給學生提供適合其個體職業潛能、職業傾向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上。只有讓學生盡快明白自身能力、職業傾向與想要從事職業的適配性,才會培養出合格、適時的技術人才。實踐表明,當今擇業者和從業者大體有三種類型:(1)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和真正愿意做什么而選擇了某種職業;(2)好像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或對什么感興趣而選擇了某種職業;(3)說不上適合什么或對什么感興趣,只是在機會或條件的作用下被迫“選擇”了某種職業。在后兩種情況下,成才的可能性都小于第一種情況。因此,對技校生適時、適度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可以有效提升技校整體的教育效果。
有利于激發技校生求職的主動性和目的性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引導技校生有效提高自主擇業意識,對他們步入社會后乃至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技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線
技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線,即針對技校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通過實施一整套輔導計劃,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控制和解決,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開設系統的生涯輔導課程、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全面系統地向學生傳授職業生涯知識,幫助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科學地制定大致的發展方向,以助其對學習生活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從而使他們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最大可能地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另外,應開展一些情境模擬面試活動,幫助學生增強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同時,應進行一段時間有關角色轉變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盡快調整心態,縮短角色適應周期,盡快適應就業后新社會角色。
科學開展職業心理測試與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適應新職業通過開展智力測驗、職業興趣測驗、人格測驗、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等,幫助和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自我,不僅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性格氣質、能力傾向等心理特征,還要辨析和認清個人的職業自我概念和職業價值觀,評估和診斷自身生涯發展和成熟狀況,以尋求最佳人職匹配。通過開展職業心理訓練,開發技校生的潛能與創造力(其中包括自我經營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利用時間的能力、競爭合作、交往處世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以使他們適應社會需要,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
不同時期進行不同的生涯輔導在指導技校生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根據不同年齡、年級和不同學習任務及心理發展階段,進行有側重的職業生涯輔導。比如,在一年級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二年級重點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興趣培養、職業個性認知、職業價值觀確立,從而幫助他們尋找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三年級重點幫助學生為實現職業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以科學的職業規劃來解決遇到的心理困惑,努力實現目標。
技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輔線
技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輔線即通過對技校生就業心理偏差的合理分析,對就業指導工作效果進行精確控制。技校生在實際就業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心理沖突和困惑,這樣的心理狀態不僅會影響到他們就業,也極有可能進一步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這就需要學校采取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通過全面細致地分析心理偏差(主要包括擇業認知偏差、擇業期望過高、擇業趨于功利、擇業動機失度、擇業技巧缺乏和擇業患得患失等),幫助學生察明形勢、找準自身定位,增強自信,對職業做出正確的評估,進而調整自己的擇業目標和方向,從容、冷靜地面對就業這一人生重大課題,并做出正確、理智的選擇。例如,學生對月薪的過高期望恰恰反映他們不了解社會上該工作的基本
情況,無法擺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做好技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原則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需為學生提供了解社會和認識自我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體現出主動性、理智性和靈活性。其具體指導原則主要有:
適宜原則:即選擇與本校學生實力相當的職業崗位首先要根據本校專業、層次、學生的特點,確定適當的推薦就業范圍,尋找符合條件的就業目標單位。其次,要考慮就業成功的可能性,事先準備好相應的對策,一旦首選就業單位推薦失敗,要及時做出調整。在實際工作中,要客觀、準確評價自身因素,對本校專業、層次、學生的工作能力、愛好特長、優勢和劣勢要有完整的把握。這樣才能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揚長避短,為學生找到較滿意的就業去向。
適度原則:即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不刻意追求完美結果要學會充分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職業;有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工作更適合他們。從而合理調整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最大可能地使學生心理定位與擇業目標相適應。面對就業困境,鼓勵學生采取“先就業、再擇業、再創業”的辦法,邊干邊學,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后再憑借自己的努力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自強原則:即強化信心教育,心理適應性教育強調“天生我才必有用”,鼓勵學生樹立就業信心,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心理適應能力,發揮自身的專長,以不斷提升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滿懷信心地推銷自己、展示自我,學會面對失敗。只有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幫助他們意識到自身的力量,對自己的現狀和未來作出客觀規劃,才能提高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
激勵原則:即教育學生遇到挫折,不要消極退縮就業的過程是一個攻堅戰的過程,許多學生由于信心不足就業半途而廢,很多時候可能再堅持一點點,再努力一點點,就會成功,但往往由于缺乏毅力和執著,沒能克服困難。所以,要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抗打擊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教育學生要學會在逆境、困境中生存發展。
綜上所述,盡管學生的就業之路是艱辛曲折的,但只要技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精心組織、合理安排、科學控制,就會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時堪、安鴻章.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講義[Z].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專業委員會,2006.
[2]凱·索斯,大衛·麥基.培訓師進階手冊[M].王羽,趙莉,譯.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4.
[3]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侯志謹,伍新春,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張其明(1972—),男,山西電子高級技工學校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研究方向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學生就業及管理。
(本文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