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英
歷史是在不斷改革中向前發展的,就地理教學來說,不僅面對著社會的改革發展,地理學的不斷更新發展,同樣也要求教學本身進行改革。
一、更新教育觀念
應試教育把教育目標任務更多地定位于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考試技巧的訓練,以升學考試為目的,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夠重視。而素質教育則以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身心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為宗旨。因而,地理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而且更要重視地理品德素質、行為素質的培養。
二、改革教學方法
地理課在當前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對傳統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沖擊,所以,地理教師在教學中須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改革教法,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娛樂性,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三、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改變平鋪直敘、死記硬背的傳統教學模式,講究課堂教學藝術,使課堂教學具有極大的魅力,強烈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從而使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每個中學地理教師都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
(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厭學”轉變為“愛學”
1.精心設計導言
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地理熱點問題、最新事件、鄉土內容、奧秘探討及新式教具等,都可以作為興趣和好奇心的切入點。例如,在講述《青藏地區》時,可這樣引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的MTV,展示雪域高原的迷人風光,使同學們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然后教師導語:“這悠揚激越的旋律,這深情豪邁的呼喚,昭示著雪域高原的巍峨神奇,牽動著億萬人民為之向往的衷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片神奇而又充滿魅力的土地,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迷人風光!”這樣的導課,使學生情緒飽滿地進入這節課的學習當中。
2.教學過程嚴謹流暢
良好的開場白,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緊接著,教師趁勢引導學生尋找和討論新課的知識點,運用地圖剖析難點,排除疑點,強化重點,巧妙聯系已有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構成知識網絡。同時,使用多種語言技巧,營造寬松、和諧、探討、競爭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善于向知識的廣深處質疑、解疑。并且,聯系實際運用新知識,解答相關的地理問題。最后,反饋教學效果,強化訓練,扼要結尾。整個教學過程嚴謹流暢,學生印象深刻,掌握知識扎實牢固。
3.進一步探索更適合中學地理教學的新方法
地理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地理”的特征,地理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三個表現是:地圖的運用、空間概念的建立、人地關系及可持續發展觀念。其中,地圖教學是關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使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地圖,正確分析和說明地理問題,是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梢哉f,沒有地圖就無法進行地理課堂教學。地圖資源很多,還包括示意圖表、地理漫畫及素描圖、人地關系相關圖、地理模型圖等,這些圖生動直觀、清晰明了,使學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恰當的地圖教學,首先從識圖開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的結構,然后再逐項逐條緊扣教學內容啟發設問,讓學生通過位置以及相關現象的分析,讀出圖中的地理內容和地理特點,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規律分析。地圖的展示,可通過掛圖、板圖、幻燈、投影、微機等多種手段進行。通過識圖、拼圖、填圖、繪圖、聯想分析圖的反復訓練,學生的手、口、腦并用,其觀察力、記憶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養、鍛煉和提高。進而把知識落實在圖上,達到會學、會用的目的。
(二)培養創造思維——從“定勢”轉向“發散”思維
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研究的主要課題,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時代要求,也是地理教學肩負的重任。課堂教學中如何克服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認為必須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那些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獨創一說的做法給予肯定、支持與幫助,鼓勵與指導學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而不重復別人解決問題的老路,敢于打破思維常規,另辟蹊徑,通過自己獨特的思維獲得獨特的見解。提倡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教師本身在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安排創造性思維的教學環節與過程,增加探究力度,創設問題情境,捕捉與構想克服思維定勢的信息,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教材本身的矛盾引發出來,突出重要知識點的變式,及時進行知識遷移,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徑去思考去探討,使學生的思維從“定勢”轉向“發散”。
綜上所述,新時代中學地理課堂教學風格,突出了“有趣、多能、務實、高效”的特點,通過其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教育學生,以達到培養人才,適應社會,適應未來需要的目的。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