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龍
目前,農村的中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等特點。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往往有許多教師有這樣的同感,講了很多遍的問題,學生還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在農村中學生源普遍較差的特殊條件下,開展數學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任務更加艱巨。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農村初中生見識少,所學知識大部分來源于課本。一部分學生對為什么要學習數學還不是非常清楚。他們認為,所學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好像沒有多大作用,因而缺乏學習數學的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應多聯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給他們講解和他們生活、生產有關的應用問題,或者農村知識的應用問題,讓學生發(fā)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社會,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生活。如利用圓的有關性質,可以解釋為什么車輪要制作成圓形。學會解答勞力調配應用題,可以合理安排勞力,減少勞力資源浪費。在教“不在同一直線上三點確定一個圓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引入課題:你能幫助一個農民伯伯將殘缺的車輪修復完整嗎?你是怎樣找到圓心的?通過設計此類問題,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有趣、有用。
二、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農村初中生在學習上有較強的吃苦精神,但有一部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習雖然刻苦,但成績不佳。因此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只有方法正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導學生學會預習。預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提高課堂聽講的效率。但農村90%的學生卻不會預習,也不重視預習。預習前教師可以給學生編寫預習提綱。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不僅要知道課本中“講了什么”,還要思考“為什么”,要對知識進行分析和比較,對于重要結論及關鍵字詞作好標記,對疑問隨時記錄。
2.指導學生學會聽講。在聽講時要做到手腦并用。要抓住重點,把主要精力用在預習沒有搞懂的地方。要做好課堂筆記。對于老師分析問題的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特別重視,對于預習中已了解的內容通過聽老師講解強化記憶。
3.指導學生學會復習總結。要求學生復習時首先要把握好時機,復習越及時遺忘越少。其次要注意方法,可整理學習筆記,使老師講課內容再現,對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提煉,使復雜的問題簡約化,模糊的問題明朗化,孤立的知識系統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便于理解、記憶和運用。
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農村初中學生一般情況下學習能力差、習慣差、依賴心比較強。常言道,習慣成自然。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也是最終教育的成果。為此,教者要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愛動腦子,善于思考的學生對知識理解深刻,掌握牢固,善于運用。教師在教學中應精心設計提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學生回答無論錯對都給予鼓勵,同時指導學生掌握常用的思考方法,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2.不恥下問的習慣。農村學生社會閱歷少,常表現膽怯、自尊心強,不愿與老師、同學交往合作,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不恥下問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多積極參與活動,讓學生用眼看,用腦想,用手做,在探究過程中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3.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農村教師素質一般較低,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識沒有完全掌握,一些教師不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yè)量統一要求,致使很多學生作業(yè)抄襲。因此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yè)內容,使他們通過努力輕松完成。同時給學生提出做作業(yè)的具體要求,如仔細審題,思路清晰,書寫規(guī)范,格式合理,運算正確。
5.自覺運用數學的習慣。要求學生要將所學的知識自覺的運用到社會生活當中,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如學習了解三角形知識后,可組織學生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
四、要關注學生學習上的心理障礙
當前,農村一部分初中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學、怕學的心理。據我了解,這些學生除個別屬于智力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知識的負積累造成的。一些學生雖然升入初中,但數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還比較差。一些教師缺乏耐心,放棄差生,諷刺挖苦差生,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師應分析每個差生的成因,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轉化措施,特別是對那些知識脫節(jié)的學生,缺什么教師就補什么,使他們把斷裂的知識鏈盡快連接起來,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同時要加強學習心理輔導,對差生要真誠幫助,耐心指導,從精神上多鼓勵,消除他們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讓他們重新鼓起學習勇氣。只有這樣,才能大面積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五、結束語
數學是初中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科,但目前大部分農村初中生的數學基礎差,教學質量也在不斷下滑。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一直實施以上所述措施,在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織金縣農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