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勛義
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而激發學生發揮最大潛能,培養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為了實現小學語文活動課程的目標,教師應充當好以下五種角色:
一、引領者
語文教師應在語文活動課中充當參與的引領者,學會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兒童“自主參與”提供充分的條件。結合語文教學的語言交際訓練的要求,在一次活動課中我根據學生的要求安排了一堂完全由學生自主自演的班隊會文藝活動。在活動之前我首先引領學生民主討論,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決定班隊會的內容和形式;然后同學設計活動游戲,排演童話劇、相聲,布置文藝會會場等。這些內容和程序的組織,完全由學生自主安排和決定,這樣就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謀劃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按自己的目標得到盡可能的發展,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行為,但應更多地視為是一項人際互動的過程?!币虼嗽谡Z文活動課程之中,教師應堅持“在活動過程中關注的不僅是學生已學知識的鞏固,更應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習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語文活動課程之中,教師應成為組織學生自主分組合作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通過合作促使語文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高。
在語文活動課程之中,教師一定要改變把學生禁錮在課堂里、日復一日地重復口耳相授、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上網、讀課外書、詢問、討論,在課前、課后搜集資料,組織新聞發布會,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并且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點撥者
《語文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課程。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在語文活動課上重視激發學生展開想象、聯想和幻想,當好創新教育的點撥者,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比如,為了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想、發現問題,寫成建議書,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的建議。又如,指導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文章、辦小報。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干,學生的創新意識也一定會被激活,創造性思維一定會得到發展。
四、開發者
蘇霍姆林斯基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學習稱之為“游歷活的思想的發源地。”實施課改之后,自然和社會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為多樣化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根據語文活動課程開放性的特點,教師應樹立大教育觀,把學生的成長看作是一種社會責任,充當學生活動空間的拓展者和開發者,引領學生從教室走出室外、從校內走出校外,根據本校實際、班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利用社區的各種場所、人士,努力開發各種教育資源,為豐富學生的語文活動服務。讓學生從生活中參與語文活動課程,然后將自己所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成長。
五、組織和參與者
“建立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是課程體制改革的核心。在語文活動課程評價中,我們在選取評價手段時要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中心,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互相評價時具體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檔案袋評價法:這種評價主要以學生自評為主,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之下制定檔案袋的評價標準及評價內容,鼓勵學生及時將語文活動中的表現記入檔案袋,有利于學生進行不斷地總結和激發學生不斷地反思;成績評語評價法:這種評價方法主要采用老師的評價與學生同伴的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在語文活動過程中及時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恰如其分地評價,有利于學生認清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活動評價法:這種評價方法是以競賽作為獎賞機制的反饋,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主動參加語文競賽活動,讓學生從參與中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快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縣新舟鎮禹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