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用人單位在選拔學生時,往往更看重其道德品質,對其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對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要求。隨著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和就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職學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全員育人;全方位;全過程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中職學校的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都是直接進入就業領域。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工作,職業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畢業生數量也逐年增長。筆者多年從事中職學校的招生就業工作,深知用人單位在選拔學生時,非常看重道德品質,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對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要求。
但中職學校的生源大多為初中畢業生,入學時年齡小,文化基礎差,在心理上和行為習慣上往往存在著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探索在新形勢下如何搞好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筆者所在的學校于近期對一二年級共44個班級的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20份。現對調查結果進行簡要總結分析。
調查所反映出的正反兩方面的現象和問題
(一)受調查學生的總體精神面貌是積極向上的
多數學生喜歡或認同自己的學校和專業56%的學生表示喜歡銀行學校;50.7%的學生喜歡或比較喜歡自己的專業;在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上,64%的學生表示每門課程都要爭取得高分;77.4%的學生表示中職畢業后很有必要繼續學習。
有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畢業后最想從事的職業中,選擇“自己創業”的學生排在第一位,超過了30%;當問到哪一種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會有美好的前途時,選“勤奮踏實認真”、“能吃苦耐勞”、“耐挫折能力強”、“有職業道德”的學生均超過了半數。
有較強的遵守紀律和職業道德的意識60.7%的學生認為自己能遵守今后工作中嚴格的紀律;56.7%的學生認為按時上下課和遵守紀律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職業道德教育;85%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職業道德“很了解”或“有一些了解”;62.6%的學生認為“每一個從業人員都應遵守其所在行業的職業道德”;當問到“你認為服務行業中,是否要嚴格樹立顧客第一、竭誠服務的意識”時,61.7%的學生作肯定回答。
比較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日常行為規范養成60.2%的學生表示能和大多數同學友好相處;60.7%的學生對社團工作表示“愿意參加,因為能鍛煉自己”;51.2%的學生表示在網上聊天時很注意文明用語,從不罵人;71.4%的學生表示會認真、主動地完成班里的值日工作。當問到“當看到有人亂扔果皮紙屑時,你會怎么做”時,76.7%人選擇“上前制止”、“自己撿起來扔進垃圾箱”或“反感,自己不會這樣做”。
(二)許多學生在家庭教育和生長環境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
主要撫養人的職業影響學生的家庭教育77.4%的學生其主要撫養人的職業是農民、進城農民工或個體工商業者,由于家長工作繁忙、辛苦,勢必影響到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在培養孩子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等方面也會有所欠缺。
主要撫養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89%的學生其主要撫養人的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其中55%是初中及以下,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受限,這也是一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和行為習慣上出現偏差的原因。
多數學生來自于農村或小城鎮 68.1%
的學生多年來的主要居住地為農村或小城鎮,這對于在我校各個現代服務業專業學習的學生而言,顯然是不利因素。學生在普通話、待人接物的禮儀、服務他人的意識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三)通過調查反映出學生在認識上、行為上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多數學生沒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問到“你為自己做過職業生涯規劃嗎”,高達51.2%的學生選擇“想過以后干什么,但沒作過細致規劃”,16%的學生回答“沒有,對未來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
部分學生在遵守紀律和職業道德方面的認識不盡如人意在問到能否遵守今后工作中嚴格的紀律約束時,36%的學生回答“有時候能有時候不能”或“很難遵守”。對于是否認為按時上下課和遵守紀律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職業道德教育,有43%的學生的認識是模糊的。當問到“學校對學生在儀容儀表和作風紀律方面的要求,能否為以后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打下基礎”時,53.1%的學生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只有9%的學生選擇“只要是職業道德,哪怕自己受委屈、傷自尊也會遵守”。
部分學生缺乏服務他人的意識69%的學生對參加義務勞動持不積極的態度,在問到“你認為在服務行業中,是否要嚴格樹立顧客第一、竭誠服務的意識”時,37.6%的學生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
相當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著各種問題當問到對待餐廳占座位現象的態度時,僅有31.7%學生表示“鄙視該現象,自己不會這樣做”,其余多數學生要么認為“很正常,自己也會這樣做”,要么認為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40.5%的學生表示對網絡“非常依賴”或“有點依賴”,34.3%的學生明確表示會在網上罵人。
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思考
筆者認為,要想使職業道德教育卓有成效,必須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搞好教職工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
打鐵先得自身硬。在教職工中開展職業道德建設是實現“全員育人”的前提和基礎。任何一所學校都重視教職工隊伍的建設,但有多少學校在認識上和行動上都非常重視教職工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每個員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崗位的職業道德要求,認識到提升自己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呢?相信現實不盡如人意。
重點抓好教師隊伍和班主任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包括班主任)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著使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應該讓每一位教師都懂得:愛崗敬業是師德的基石,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為人師表是師德的靈魂,不斷進取是師德的生命。
在全體教職員工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討論應在全體教職員工(包括宿舍管理員、炊事員、保潔員、保安員等臨時聘用人員)中結合自己的本職崗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討論,使每位員工都明白什么是職業道德,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應該怎樣做才算有職業道德,使過去做得好的員工得到肯定和激勵,增強其進一步提升職業道德的主觀能動性;使過去做得不太好的員工得到鞭策,認識到今后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全員育人”最終落到實處。
教職工考核評優突出對職業道德的考核和獎勵學校應該在教職員工(包括臨時聘用人員)的考核評優中,突出該職工在職業道德方面的表現,并將其量化。如在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為人師表方面是否稱職,是否積極主動;在與其他科室人員工作的協調、配合方面是否盡職盡責,有無推諉扯皮現象等。借以強化教職工的職業道德意識。
(二)用全員參與、全方位全過程實施的方式搞好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
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開設一門德育課程或職業道德課程就可以解決的,也不是班主任盡心盡責工作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通過一項活動就可以搞好的。必須領導重視、全員參與才能完成,必須借助學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才能做好,必須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見到成效。總之,它必須以全員參與、全方位全過程實施的方式來進行。
在職業道德教育中應體現六個原則(1)主體性。在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學生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道德不只是要求主體對自身以外的規則、規范負責,而是首先要求主體對自己負責。因而,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從心靈深處喚起學生對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從而自覺地將社會的道德要求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規范,從而實現道德自律。(2)與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是現代文明社會中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教育,也是培養職業道德的基礎。職業學校應著力改變不少學生的不良習慣:說臟話、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罵人、拉幫派、敲詐、打架、上網成癮、不講衛生、不懂禮貌等等。如果不能使學生在校期間改掉這些壞毛病,職業道德教育將無從談起。(3)與行業、專業相結合。從職業活動決定職業道德的角度看,職業道德表現為職業化、角色化特征。因而,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有針對性地施教。比如,對計算機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應重點講授網絡職業道德,對財會專業的學生重點進行“不做假賬”教育,對金融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和飯店服務專業的學生重點進行“顧客至上、竭誠服務”教育。(4)與職業知識技能教育相結合。崇高的職業道德不但表現為自覺履行職業責任、遵守職業紀律,還表現為完成本職工作的過硬本領。如果缺乏搞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技能,愛崗敬業、服務群眾、做好本職崗位工作等等職業道德要求必然會變成一句空話。(5)與法制教育相結合。道德和法律盡管約束的形式和范圍不同,但都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范,社會上有許多例子說明,不遵守職業道德往往還會觸犯法律。因而,學校應將法律常識課程和職業道德課程的教學及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6)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現代社會培養學生不可或缺的三個方面。雖說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住校生,且學校往往離學生家庭所在地很遠,但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及學生與父母的親情卻是割不斷的。學校應多借助家庭的力量。除班主任應經常與學生家長聯系外,學校應每年召開一二次家長會,通報學校的學生培養舉措,尋求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家校攜手,同心育人,才能做好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教育。
著力抓好三個階段的德育工作一般而言,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可分為三個明顯階段,只有認識到這三個階段教育的重心和特點,并努力找出其規律性,才能有的放矢,使學生在校期間的德育工作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一是入學適應階段。在此階段,學校應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校紀校規教育,完成學生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身份、思想觀念、學習方法的轉變。此階段的重點應放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上,如遵守紀律,履行請假手續,講衛生、講文明的良好習慣;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不恃強凌弱、不以大欺小;規范著裝、發型和飾品佩戴,形成明確的身份意識。這些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將為下一步的專業學習和職業道德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穩定發展階段。這是學生在校期間最長、情緒和行為最穩定的一段時期,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最佳時期,也是繼續完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期。在此階段,各任課教師應在教學環節和實訓環節不失時機、見縫插針地向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班主任在此時期也應在班級日常管理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關注日常行為問題比較多的學生,通過個別談話、與家長聯系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找出出現行為偏差的原因,對癥下藥。這個階段應是完成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點階段。三是準備就業階段。職業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實踐化的道德。職業道德養成和職業道德教育目標的實現,只有在職業訓練和職業實踐中才能最終達成。可以聘請實踐、實習基地的管理人員或行業勞模介紹該行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和規范,也可由教師指導學生到實際操作現場感受和體會職業道德對企業、事業單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使學生領悟職業道德的真諦,在實踐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重視利用“五個區域”的教育功能一是校園區域。校園是了解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環境育人的重要載體。應著重從以下三方面發揮校園的育人功能:(1)搞好校園環境的美化建設。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身心、言行必然會受到感染和熏陶,潛移默化地使自己向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靠攏。(2)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利用校園的各種設施,廣泛開展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利用好專業知識展板,讀報欄,各種宣傳欄,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到知識、受到教育。(3)培養校園“兩講”、“三禮”風氣,即講文明、講衛生,懂禮儀、懂禮貌、懂禮節,教職員工率先垂范,引導學生隨時注意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二是教室區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體現出良好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和職業道德。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喜愛或不喜愛教師的理由,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無論是文化基礎課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課,均可以在其教學內容中向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只要準備充分、編排合理、獨具匠心,相信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在教室的環境布置中體現出專業特色。可將本專業從業人員應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寫在墻上,使學生每日耳濡目染,時時接受熏陶。三是圖書館區域。圖書館人員既負有館藏管理的職能,也負有服務的義務,他們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服務意識和工作態度,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針對現在許多學生不愛讀書的現狀,圖書館應有所作為、主動出擊,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品位,借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是餐廳區域。餐廳是學生天天光顧的場所,炊事員和保潔員是與學生打交道最多的學校員工,他們工作是否敬業,飯菜是否干凈可口,飯菜給的是否公平,言語是否平和禮貌,桌椅是否清潔整齊,都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培養有影響作用。要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用餐的習慣:排隊買飯、謙和禮讓、不搶占座位、不高聲喧嘩、不浪費糧食,尊重保潔員的勞動,保持餐廳的衛生,飯后自動收拾餐盤。五是宿舍區域。宿舍是學生在校期間最重要的生活區域,也是容易出現矛盾和問題的區域,宿舍管理員的工作態度、水平和作風,不僅關系到宿舍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也直接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示范效應。同宿舍學生之間能否友好相處,宿舍是否整潔衛生,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養成,還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快樂成長。如果有學生在宿舍中存在幫派和恃強凌弱行為,或衛生臟亂差,勢必影響到多數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清潔衛生的宿舍環境,就如同干凈整齊的校園環境一樣,本身就有育人功能,會使學生不知不覺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的好習慣。還應利用好樓內墻上的空間,鑲嵌圖文并茂、形式活潑、富有哲理的溫馨話語,提示學生團結互助、禮讓他人,共同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氛圍。
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共同參與一是重點發揮教師和班主任的主導作用。教師除在課堂上應結合授課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道德教育外,還應該在課后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職業道德意識培養中,特別是課講得好、廣受學生尊敬和愛戴的任課教師,更應該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職業素養,對學生加以積極的影響。班主任要樹立為學生而管理、依靠學生進行管理的觀念,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自律走向自覺、自為。應教會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活,如何開發自身潛能,并在學生與各課程教師之間以及課程教師與課程教師之間建立廣泛聯系,通過及時溝通、反饋信息使各位教師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增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整體效應。二是全面發揮黨團員和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學生中的黨團員應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首先學會教育自己、完善自己,學校也應通過黨團組織加強在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學生干部是學生帶頭人,他們的行為會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對學生干部進行定期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培訓,會起到以點帶面、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充分發揮各個學生組織的積極作用。任何形式的德育工作,歸根結底都必須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追求和自覺實踐,唯如此才能有成效。而學生組織正可以通過他們的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起到積極的輻射作用,學生組織成員在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的同時,也會帶動周圍的學生進步。四是有效發揮優秀畢業生的示范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往屆優秀畢業生返回母校,為在校學生進行有關專業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及職業道德培養的講座、經驗交流,特別是在職業道德方面,完全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用生動真實的案例去教育在校學生,相信這樣的講座和經驗交流較之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說教,對在校生有著更大的影響力和沖擊力。
參考文獻:
[1]劉潤霞.論職業道德教育的原則[J].教育交流,2008,(12).
[2]郭冰清.中職學校如何開展職業道德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9,(12).
[3]徐淮剛.新形勢下做好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職業技術,2007,(10).
作者簡介:
劉瑛明,女,山東威海人,陜西銀行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金融、保險、學生管理、招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