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語學習焦慮是影響外語學習成績的最大情感障礙,在成人學生中表現得尤其明顯。本文從分析成人心理特點入手,探討了成人外語學習焦慮的特點,并針對減輕成人外語學習焦慮提出了有效對策。
關鍵詞:外語學習焦慮;成人教育;心理特點;對策
隨著外語教學研究領域的重點由研究“如何教”轉向研究“如何學”: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越來越受關注。相關研究表明,學習者的情感狀態是影響第二語言學習成敗的因素之一。
要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有效地學習英語,首先,教師要搞清與焦慮相關的一些問題以及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產生焦慮的原因,然后,研究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和解決方法,因勢利導,及時有效地減輕、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整體優化英語教學的目的。本文擬從焦慮的定義、學生語言焦慮產生的原因、焦慮對英語學習的影響以及教師降低學生焦慮程度的策略等方面進行探討。
筆者從事成人教育事業近20年,在講授成人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程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次講完一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開始講解專項練習(精講后的練習單元)時,就會出現學生出勤率突然大幅下降的情況。在與學生溝通之后,筆者發現,導致這一奇怪現象的原因其實并不奇怪,很多學生害怕被提問,為了避免因在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而尷尬索性選擇逃避,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焦慮情緒,也就是外語學習焦慮。對于成人而言,他們特殊的心理素質使得他們在外語學習焦慮這一現象上也表現出一些自身的特點。
什么是外語學習焦慮
焦慮(anxiety)是一種變態情緒,一般認為焦慮是指個體由于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根據Horwitz、MacIntyre、Gardner等資深學者的研究,外語學習焦慮被定義為:“外語課堂學習中由獨特的語言學習過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對外語學習的看法、學習外語的感受和學習行為等特殊的心理活動,是與外語語境(包括聽、說等)有著特殊關系的緊張和畏懼感。”
近期有關學者對焦慮的研究表明,“外語焦慮”模式由三部分構成(Horwitz et al.MacIntyre and Gardner):(1)害怕交際,起源于學習者不能充分表達自己成熟的思想和觀點;(2)害怕消極社會評價,起源于學習者給別人以積極的社會印象的需要;(3)測試焦慮,或者說害怕考試。受MacIntyre和Gardner研究的啟發,還有許多其他的研究者對外語焦慮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所有這些研究的結論是:外語焦慮必須同其他類型的焦慮區分開來,它對語言學習過程產生消極的影響。
對課堂環境下的學生而言,外語學習焦慮包括交際畏懼(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負評價恐懼(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考試焦慮(test anxiety)三種表現。交際畏懼指的是個人對于與一個或多個個體進行交際而產生的真實的或預期的恐懼和焦慮,主要表現為交際回避或者退縮。負評價恐懼指的是對他人的評價有畏懼感,對負評價產生沮喪心理,以及擔心其他人會對自己做出負評價的預期心理。考試焦慮是指帶著恐懼心理來看待考查過程中成效不充分的傾向,通俗地說就是學生擔心自己考不好。
大量的研究證明,語言焦慮和外語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著負相關的關系,是語言學習中最大的情感障礙。不管是在正式,還是非正式的外語學習環境中,語言焦慮對于外語學習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成人學生的性格及其心理特點
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學家諾爾斯在其成名作《現代成人教育實踐》中指出:“成人學習的研究證明,學習的一般能力在人生整個階段基本是不變的。”根據諾爾斯的觀點,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到青年時期便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獨立感,這種獨立意味著他在心理上開始從依賴的前成年期向獨立的、自律的成年期轉化。在參與活動時,他總是要求別人把他當作成人看待,希望得到尊重,相信他既能決定自己的行為,又能對自己的行為后果承擔責任。
成人的這種獨立的心理特點使得成年人在學習過程當中具備了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有較強的獨立學習能力、自我完善的動機及較強的自制力等。但是,同時也使得成人在外語學習中的焦慮感問題顯得更為突出。
首先,成人學生由于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相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交際的欲望要稍微弱一些;而強烈的自尊心使得成人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更為強烈。這一特點表現在外語學習中,就是較少主動發起交際,而對別人發起的交際也表現出一種矜持和有所保留的態度。
其次,在外語學習課堂中,對學生的測試幾乎每天都在進行。與青少年學生相比,成人學生更容易對這類測試或考試感到緊張。因為考試焦慮的起因是學生過去經歷了過多的失敗,而回憶中只注意自己失敗的經驗。成人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毫無疑問要多,所以,在考試前或考試時容易產生負面的、不相關的想法,從而無法專注于課堂教學內容。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學生在為考試焦慮的同時,也為自己不能在課堂集中精力而著急,從而加重了焦慮的程度。
最后,成人學生對負面評價的恐懼尤其突出。如前面所說,成人學生普遍擁有獨立人格和強烈的自尊心,其中很多成人學生還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正面評價。然而,在外語學習方面,由于水平不高、時間限制、方法不當等原因造成了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成人學生對于自身外語學習評價的預期普遍偏低,這會挫傷個體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交際過程中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從而產生嚴重的焦慮感。
在外語學習中,成人表現出來的這些焦慮情緒極大地危害了成人學習外語。如果不能有效地減輕這些焦慮情緒,勢必使得成人學習者喪失外語學習的樂趣和積極性,久而久之會將英語學習當成一種強大的心理負擔,而重度焦慮將導致學生逃避甚至抵觸外語學習,因此,研究減輕成人外語學習焦慮的有效策略顯得十分必要。
減輕焦慮的有效對策
首先應當指出的是外語學習焦慮無法完全消除,因為在面對交際和學習時,一定的焦慮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也是完全正常的。那么,如何減輕成人嚴重的外語學習焦慮呢?
創造輕松的交際環境和開放互動的教學情境鑒于現在“成教普教化”的客觀事實,成人英語課堂很大程度上仍然承襲了傳統的“老師說,學生聽”的模式。教師應當結合成人學生特點,積極改革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把教師看成是可以信賴的朋友,讓學生可以放心大膽地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進行了一個有益的嘗試:在回答提問的時候不要求學生一定要起立,而是坐在座位上回答,結果學生普遍反映壓力小了很多。其次,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充當交際活動的參與者和引導者,避免英語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第三,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例如小游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多媒體教學等,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實現用外語交流,在成功交際的過程中享受到愉悅感,認識到外語只是用來交流的工具。
培養學生語言交際意識,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語言學習的目的就是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意識,可以使語言學習很快在具體的社會活動中產生效應。學生會很快注意到自己的價值,增加自信,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在此,我們鼓勵學生多參加相關的涉外活動,比如“英語沙龍”活動、“外語導游”活動以及相關的“英語翻譯”活動。這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的同時,真正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的含義,這樣也會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
改革考查方法,對學生進行考試心理指導解決成人學生考試焦慮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可以嘗試改革傳統的考查方法,摒棄“分數至上”的老觀念,采用綜合手段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例如,對于某些考查題目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視為正確;“容忍”學生在考查中出現的一些詞匯、語法等小錯誤,而著重于學生答案的核心內容。第二,對于一些氣質型焦慮(氣質型焦慮是一種較為長期的與學習者個性相關的焦慮傾向,氣質型焦慮的人可能在很多不同的情境下都會變得焦慮)的成人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心理指導,進行心理干預。如幫助學生認識到考試只是考查學生在某一階段掌握某方面知識的手段,而非最終目的,從而端正學生對待考試的態度;對于考查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給予開導,例如,告訴學生正是由于我們不懂才進行學習的,所以,成績不理想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鼓勵他們下次取得進步;對于有考試焦慮的學生,切忌強迫他們回答問題或對學生的表現橫加指責、冷言冷語。
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針對成人學生自尊心強的特點,教師在對學生做出評價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努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對學生的表現做評價的時候,可以稍微降低標準,多點耐心,多鼓勵,少批評;多啟發,少挑錯。切忌不留情面地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甚至是挖苦、嘲笑學生。要特別指出的是,有些細節是很多教師都容易忽視的,例如,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不斷糾正學生的錯誤。其實,口語交際中出現一些錯誤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出于職業習慣,很多教師習慣性地去糾正學生的錯誤,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負面評價。雖然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或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但久而久之,學生就對口頭交際產生焦慮,慢慢回避甚至拒絕參加口頭交際活動。
結語
由于成人有著特定的心理素質,作為成人外語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對其有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研究外語學習焦慮對成人外語學習的影響。我們應當改變原來強制性灌輸、約束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避免和消除學生的消極焦慮情緒,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的積極性,降低焦慮,寓教于樂。同時要把握成人學生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自身的優勢,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從而實現自我完善。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消除學生的語言焦慮,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打擊,使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以激發其學習英語的動機和努力達到學習目標的勇氣,進而實現整體優化英語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Horwitz,E.K.Horwitz,M.B.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2).
[2]諾爾斯.現代成人教育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4]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育與研究,2001,(2).
作者簡介:
韓竹梅(1966—),女,天津市人,天津市和平區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助理講師,主要從事成人教育工作。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