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芳 肖 群
摘 要:從雍正時期粉彩人物畫形象的俊美傳神、造型準確生動、神態各顯其妙、色調清新脫俗、高雅秀麗等方面來系統研究其人物瓷畫的審美性特征,研究雍正粉彩人物精湛的繪畫工藝,著重強調對現代粉彩人物瓷畫的推陳出新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粉彩;人物瓷畫;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J0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30-0021-01
清代時期粉彩的有關人物瓷畫與其它的裝飾紋樣一樣在彩瓷史上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以自己獨有的藝術語言演繹出新的精彩,所繪的粉彩人物瓷畫,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豐富的文化底蘊和高雅的志趣意境,裝飾性強,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藝術色彩。
一、雍正時期粉彩人物瓷畫具有濃郁的文化內涵
在雍正朝粉彩人物瓷畫中我們不難發現處處洋溢著傳統文化的底蘊。從小就生活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雍正皇帝,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遠遠超過了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知半解的順治,也遠遠超過囫圇吞棗廣收一切的康熙。正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創造的粉彩人物瓷畫中所繪人物可謂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都是歷代流傳下來的才子佳人、文學巨匠、民族英雄,他們都是民間喜聞樂見,人所共仰的人物。他們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口碑相傳代代相承,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楷模,在完善民族性格,社會教育方面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形象題材。
二、雍正的粉彩人物瓷畫的形式
1、構圖的協調性
雍正時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時渾厚之風,代之以輕巧俊秀,嫵媚之貌,器型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協調,恰到好處,外形上素有“線條美”之譽。這些“增之一分則拙,減之一分則陋”的秀美端莊的器型,則為雍正的粉彩人物瓷畫的創作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其畫面講求布局與造型的完美統一,構圖比例協調,立意新穎,構思巧妙,給人以高雅之感。
雍正粉彩人物瓷畫大多數是繪畫性構圖,器物的口沿、頸部一般是不設計邊飾圖案,而是在人物的背后襯以各種背景,使整個畫面看起來更具有藝術性。這時期粉彩人物瓷畫中所繪的仕女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畫的人物多在工整清晰的室內陳設(幾案、棋桌、繡墩、博古架等)的背景下出現,并為了表示景深,背景的亭臺等景物則較小。整個畫面緊湊簡練,留有較大的空白空間,簡潔明了的突出了主題。這種虛實相生的構圖具有和諧協調的裝飾性。
雍正的粉彩人物瓷畫中所繪的人物在整個畫面上所占的比例并不大,雖然沒有康熙時的頂天立地的感覺,但比例更趨合理,造型準確,所繪人物都很工整。雍正時期的器物的造型重心一般在整體的下半部分,這種獨特的造型正迎合了粉彩人物瓷畫的需要。將簡潔明了的人物主題繪于瓷器的重心處,這樣則更明顯的突出了主題,讓畫面在第一時間跳入欣賞者的眼里,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這種創新的造型與構圖的結合,不僅美觀,而且有端莊穩重之感。如粉彩《羅漢圖》尊,將羅漢這一人物形象用前朝所罕見的團花構圖方式繪于器物造型的重心之處,造型與構圖結合的優雅完美,更加體現了畫面中人物的端重之美。
2、色彩的調和對比
雍正時期粉彩以淡雅柔麗名重一時,色彩種類繁多,繪畫藝術造詣提高,它已不再在澀胎上加彩,而是在胎薄體輕,胎釉似玉般瑩潤的瓷器上繪制紋樣。雍正時期的粉彩人物瓷畫正是在這種優越的技術環境下燦爛的發展開來的。加上受西洋繪畫的影響,其色彩注重虛實關系,豐富的色彩在合理搭配下讓整個畫面的色調看起來清新脫俗,高雅秀麗。
雍正時期粉彩人物瓷畫的畫面中,不僅在線描裝飾上突出人物主題,在色彩上也注意將這一環節貫徹到畫面的始終。其人物的衣紋多采用分水淡洗法,即在白瓷釉面上勾出輪廓線,再用玻璃白打底,上面施以洋紅、廣翠、茄色等凈顏色,再用干凈毛筆將凈色細細洗染后,畫面中色彩便出現了不同明度的變化、色調溫潤柔和。由于人物衣服采用的是不透明的顏色,而背景則采用的是透明的顏色,這樣在色彩上,人物與背景將形成一定的對比,人物將顯的更加莊重。
三、雍正粉彩人物瓷畫的工藝
由于雍正皇帝對瓷器工藝的重視,促使雍正朝瓷器的工藝達到了空前絕后的精湛,雍正粉彩的質量更是空前絕后,歷朝都望塵莫及,而粉彩人物瓷畫的工藝也達到了精美絕倫的境地。
雍正粉彩受院體畫派的影響,工筆、寫意俱全,以輕重徐疾的筆觸,剛勁流暢的線條來表現不同的人物姿態特征。雍正粉彩人物瓷畫中線條柔中帶剛、柔而不弱,根據人物不同的姿態有抑、揚、頓、挫的、前后虛實的微妙變化。用筆俊秀,準確生動,使構圖上產生了一定的空間感。
人物衣飾面積以玻璃白打底,在其上依據人物的衣姿動態將彩繪顏色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畫法渲染技法加以渲染、洗點,人物的衣飾產生了濃淡、明暗的層次,同時整個的人物也產生了立體感。使整幅的人物瓷畫增加了強烈的立體視覺的效果,這是康熙五彩的單線平涂無法得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