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田華 王 雋
摘 要:隨著動漫產業的興起和飛速發展,動漫產業的人才短缺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本文從當前高校動漫培養人才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高校動漫人才培養的改革模式和主要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動漫產業;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30-0074-01
一、引言
動漫產業成為我國政府和企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組成之一。當前中國影視動畫市場,日本和韓國出產的占60%,美國和歐洲出產的占29%,中國出產的只占到11%。未來三至五年,依據廣電總局規劃,我國原創影視動畫年產量將占據30%國內市場,全國每天約需要900分鐘、一年需要32.4萬分鐘的動畫節目,國產動畫產業產值空間將在1000億元以上,國產影視動畫正處于快速發展,2008年已突破13萬分鐘。未來國產動畫呈快速增長趨勢調研進一步表明,我國當前約有6.8萬人從事影視動畫工作,如果按人均產能來和日本、韓國的動畫從業人員(約占其各國從業人員的3%)對比計算,我國的動畫人才3年內必須有20萬人以上才能應付市場的需要,深圳未來三年也將需求約1.2萬人。深圳影視動畫產能排居全國城市前列,深圳確立文化產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影視動畫產業已成為深圳動漫、游戲行業的支柱。
二、中國動漫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動漫教育的規模
據《2007中國動畫產業年報》統計數據,到2007底我國有447所高校開辦了動畫、漫畫類專業。1230所大學的院系開辦了涉及動畫專業的課程。這些學?;旧隙际窃?000年以后才開始創辦動畫類專業的,絕大多數都是從計算機專業當中分離出來。本科院校中只有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三所高校是在原有的影視專業的基礎上開設動畫專業的。藝術類學校有中國戲曲學院等幾所大學開設了動畫專業,有相當多的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動漫類專業。所開的專業中以動畫和數字媒體藝術和數字媒體技術為主。
(二)動漫教育存在的問題
由于大多是新專業,因此,不管是師資的配置、課程的設置、教材的建設,還是專業的設置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
1.從師資力量上來看,動畫專業缺少與影視、動畫創作、動畫管理等相關的師資。動畫專業基本上是從無到有建設起來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很多學校動畫專業的中堅師資力量畢業于計算機專業。他們有很好的技術能力。但缺乏影視創作能力。
2.從課程設置來看,偏重動畫技術的課程,特別是電腦設計技術,忽視與影視相關的人文課程。正如游益萍說的,漫教育對動漫人才的培養其實“只是狹隘的技術上的培養。文化上的培養少之又少。”目前在447所有動畫專業的高校中僅有少數高校開設了與影視相關的課程,很少有學校開設動漫管理類課程。如動畫劇本創作,動畫制片管理,動畫營銷,動畫衍生產品設計和開發等。
3.從動畫教材來看,缺少與動漫創作與營銷的教材。目前比較多的是有關動畫作品制作類的教材,關于動畫前期創作和營銷的教材相對較少,特別是動畫營銷教材僅有王一夫等翻譯的《動畫劇本創作和營銷》(美,Jeffrey Scott)等少數教材。
4.從專業設置來看,缺少動畫創作與管理專業。在447所擁有動畫學院的大學中有上海大學等9所高校開設了動畫文學專業;僅有北京工商大學1所學校開設了數字管理專業;僅有北京電影學院1所大學開設漫畫制作專業。
三、高校動漫人才培養的改革模式和主要途徑
(一)高校動漫專業課程設置必須以市場為導向,開設動漫類專業的高校應經過市場調研,對地域的動漫產業的人才供需情況要經過細致科學的調查,對所培養的動漫人才明確應具有的能力體系,深入的了解對人才需求、行業標準、企業運作方式,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要針對社會需求性,注重人才培養特色。
(二)高校動漫人才培養必須以動漫產業鏈相銜接、重視市場開發。在國際上,動漫生產——播出——衍生產品開發——收益——再生產,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循環鏈。因此,高校在培養動漫人才過程中,動漫教學必須根據企業的各個崗位工作要求進行細致的劃分和組合,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確定未來工作的方向和目標。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論素質及實踐的培養,還必須注重進行職業素質及職業拓展訓練,使學生加符合企業用人的各鏈接環節素質要求,教學中應重視打造動漫衍生產品人才,針對產業鏈盈利模式環節所需求人才進行培養。
(三)以提高創意素質為目標,改進動漫教學方法。動漫行業注重“創新”,特別強調藝術與技術上的創新,當前中國動漫產業科學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乏優秀的原創作品和原創人才。高等院校應高度重視并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以創新為標志的核心競爭能力。圍繞培養原創人才,推進動漫教學改革,要求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傳授者轉為教學活動組織者,從單純教學演示角色轉變為一個復合型的教學導演角色。在具體教學中,要將更多精力放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重點強化學生設計思維的啟發,鼓勵學生的個性與獨創。把課堂集體傳授與課外一對一的個別輔導結合起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分組討論,模擬企業現場個案進行綜合實訓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