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強 張全智
[摘要]在金融危機條件下,發揚我黨多年錘煉成的優良傳統,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是戰勝危機和困難的強大思想武器,更是戰勝危機的題中應有之義和當務之急。引導人們辯證地看待形勢,居安思危,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提振人民信心,克難制勝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關注民生,凝聚共識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
[關鍵詞]危機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化危為機;思想武器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2-0032-02
當前仍在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挑戰。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新的調整、新的考驗,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面對危機和困難,靠什么攻堅克難,化危機為契機,變被動為主動?當然要靠黨中央和國務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千方百計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想方設法渡過難關,走出困境。然而,我們黨在戰勝危機和困難方面,更有著其突出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因此,在金融危機條件下,發揮我黨多年錘煉成的思想政治工作優良傳統,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是戰勝危機和困難的最強大思想武器,更是戰勝危機的題中應有之義和當務之急。在當前金融危機侵蝕實體經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呢?筆者認為,應當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人們辯證地看待形勢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
當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引導人們辯證地看待優勢和劣勢、危機和機遇、成績和問題,增強人們防患未然、臨危應變、共克時艱的能力,更加堅定我們戰勝困難、轉危為機的必勝信念和決心。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雖然在倫敦成功閉幕,但是倫敦金融峰會不可能提供徹底解決當前金融危機的所有“靈丹妙藥”,它只是國際社會應對危機全部努力的一部分。從當前形勢看,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危機沖擊的范圍和領域仍在擴大,外部經濟環境更加嚴峻,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國內總量與結構問題交織,經濟與社會問題交錯,當前與長遠問題疊加。在復雜的形勢面前,引導人們要冷靜、理性、辯證地看待和分析形勢,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對不確定因素保持高度警覺,寧可把問題想得多一點,把困難估計得足一點,把措施想得細一點,這對實現預期的目標有百利而無一害。要利用有效形式,進行應急教育,從危機衍化的辯證性質看,危中寓機,機中有危,禍兮福之倚,福兮禍之倚。使人們真正認識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兩者永遠是辯證統一的整體。如果說金融危機的沖擊是為我們提供了外在機遇和外在壓力,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內在機遇和內在動力。我們要牢牢把握這兩個機遇,變外在壓力為內在動力,以科學發展之策,對金融危機之害;用科學發展之機,樹科學發展之為;以科學發展之路,立科學發展之業。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如何看待增強憂患意識與堅定信念的關系?這一表面看似矛盾的二者用辯證法來看,恰恰是一個有機整體,正如在戰略上藐視和在戰術上重視是一個整體一樣。憂患意識是一種積極、辯證地看待事物、應對問題的防范意識和預見意識,源于自覺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世人皆知的道理。最大的憂患是沒有憂患意識。一個缺乏憂患意識的人,不可能從容理性地應對危機、應對挑戰。有信念,并不意味著我們不正視問題。不重視困難。而正是我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能充分認識困難,重視問題,因而能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加強預警。提前防范。
二、提振人民信心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開展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人民樂于參與的提振信心為目標的主題教育活動,努力把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使人們清楚認識到: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堅定信心,在困難面前,如果失去信心,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在危機面前,如果沒有飽滿的精神狀態,就沒有了一點希望。危機當前,困境之中。最需要什么作支撐?無疑是信心。信心是戰勝金融危機的關鍵,信心是成功的精神支柱,信心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信心是發展的動力,信心是走出低谷的精神杠桿,信心是排除萬難的力量之源,信心是經濟的精神支點,信心是社會的活力之源,信心是時代的本質特征。總之,信心是寶,信心勝金。
在危機和困境中依靠信心崛起的企業和事例不勝枚舉,世界級的大公司也大多經歷過浴火重生的磨礪。英特爾、西門子、摩托羅拉等耳熟能詳的世界級企業,莫不有一個戰勝危機、鳳凰涅磐的過程。由石油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滯漲,帶動了日本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亞洲金融危機以后,韓國開始從重型工業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韓國三星公司在1997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重組之后一躍而起,飛速發展。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事在人為,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只要我們提振信心,砥礪勇氣,上下同心,攻堅克難,就一定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讓我們以這些先例為榜樣,滿懷信心闖難關,堅定不移促發展,逆勢而行,負重前進,去爭創新的佳績,再寫新的傳奇。
要暖經濟首先暖人心。信心不僅給人帶來溫暖,更給經濟帶來希望。在新的形勢下,提振信心,把握機遇,迎戰困難,化解危機,克難制勝,更能突顯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觀。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用新形勢要求審視思想政治工作,以化危為機精神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創新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體制機制,努力做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依法保障人們在化危為機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最大程度地提振信心,凝聚人心、形成共識,不斷發展壯大自身力量。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人們認識經濟危機的本質,以增強信心;通過認識自身的不足以揚長避短,化“危”為“機”;我們就能同心協力,共渡難關,迎來企業發展的美好前景。
三、關注民生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金融危機、利益多元的格局下,利益矛盾自然難免;面對新的困難,問題也必然凸現。如何化解矛盾,凝聚共識?關鍵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把維護人民的切身利益作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不僅平衡了各方面關系,穩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也搭建起合力解決問題的平臺。這樣的平臺,說到底還是來自于信息的公開透明。人們常說,最大的危機是心理危機,而心理危機往往來自于對眼前與未來的“無知”和不確定。列寧指出:“在我們看來,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這句至理名言,又何嘗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寶貴經驗。正反兩面的事例都在啟示我們,思想政治工作只要不斷啟發群眾覺悟,
讓群眾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難題才能破解,社會才有和諧,壓力才會變成動力。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的經濟形勢異常嚴峻,企業面臨破產、減薪和裁員的困境。現有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已不能得到有效滿足。更何況我們每年還有五百多萬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到求職大軍中來,國內就業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諧穩定工作受到巨大挑戰。為此,國家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發出號召來盡量保證就業人數、控制失業率,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找不到作。有白領、有工人、有農民工、有大學生,這部分人有的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有的有純熟的技術、有的有豐富的知識,這些財富就是生存的保障。為此,要細致地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們面對危機和困境,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必勝的決心,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千錘百煉的意志,只要敢于拼搏,失業不可怕,怕的是失去重新來過的勇氣。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思路開闊一些、膽子大一些,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自己創業。引導他們客觀的看待失業,不要鉆牛角尖,認為失業了就沒有了活路,頹廢、萎靡的態度最要不得。可以多角度考慮問題,雖然失去了工作,改變了舊有的生活方式,卻得到了機會,擁有了重塑人生的可能。當前,中央及各級政府都順應形勢出臺了一些鼓勵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幫扶政策,不僅僅局限于稅收,一些行政事業性收費、手續也得到了有效的規范和精簡,工商部門適度放寬了一些行業的準入門檻,可以說創業時機、條件前所未有的好。而且自主創業既能解決個人就業問題、提高個人收入,又能提供就業崗位,給他人創造就業機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四、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
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是化“危”為“機”的重要政治力量。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都要增強責任感,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把化解危機作為一次鞏固和加深黨群關系的契機,切實幫助基層和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充分體現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先進性。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對我們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一次嚴峻考驗。一個黨員干部是一面旗幟,也是一面鏡子。危機和困難面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表現如何,代表了黨組織和整個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會直接影響到周圍群眾。因此要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各行各業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在應對金融危機中起模范帶頭作用,為渡過難關率先垂范,以身作則,靠前指揮,充分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在困難面前都行動起來,率領億萬群眾萬眾一心,戮力同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化“危”為“機”。我們要經常教育黨員干部“平時工作能看出來,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危急關頭能豁出來。”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既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估計和重視面臨的危機和困難,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又要看到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貌沒有改變,具有不少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身先士卒,起帶頭作用,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給群眾作出表率,然后帶動群眾更加積極地應對危機,為戰勝危機、渡過難關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總之,黨組織的政治優勢,最集中的體現在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上。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中國人民蘊藏著極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關鍵在于通過黨組織的有效組織與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地發掘中國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眾志成城,同心協力,戰勝危機,渡過難關。
責任編輯:李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