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露玉
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致使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悄然來臨。自高校擴招以來。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在國際金融危機下,“就業難”更是目前困擾大學生的沉重話題,大學生就業安全問題是關系高等教育培養人才順利安全就業的根本問題,也是關系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從當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安全著手,分析大學生就業安全穩定的現狀和原因,并力求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對策。
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安全形勢現狀和原因
1高校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
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稱,2009年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達611萬。與此同時,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愈演愈烈,不少企業的招聘計劃被凍結或縮水,對原本就面臨巨大就業壓力的2009屆大學畢業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2高校畢業生崗位需求壓力進一步加大
2008年以來,我國連續遭遇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特大地震災害、嚴重洪澇災害影響,造成大批企業停產,出現大批失業人員,對全國就業局勢帶來影響;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和完成今年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目標,職工安置擠占就業崗位,加劇了對有限蛋糕的切分。據原勞動保障部統計,近年來每年在城鎮要求就業的,包括當年新增的城鎮勞動力和上一年結轉下來未能就業的大約在2400萬人。但是,每年只能提供城鎮就業崗位1200多萬個。再加上每年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大約有800萬人。高校畢業生規模在城鎮新增就業崗位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今后幾年解決高校畢業生總量、消化增量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大,社會整體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3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結構性矛盾突出體現為區域分布的不平衡,即大量畢業生過分集中在東部地區和城市、競爭數量和增量有限的就業崗位。中西部地區、廣大的基層卻面臨著人才匱乏又難以吸引畢業生,導致“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并存的狀況十分明顯。從高等教育內部看,還存在人才培養結構不適應社會需要、不同學歷層次就業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不同學科專業的就業需求冷熱不均、有些地區和高校仍然對擴招有較大沖動等矛盾。
4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存在薄弱環節
首先,一些地方和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重視程度不到位、辦法不多,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政策,特別是扶持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需進一步完善。其次,供需信息不對稱,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需進一步提升。第三,由于傳統觀念、社會輿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仍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尤其是家長的觀念不能適應就業形勢的變化,就業預期與社會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5高校畢業生就業陷阱多
由于相關各方對大學生就業問題認識不深,作用發揮不夠,以致不依法用人、違法招聘等為大學生就業設置各種陷阱的現象屢屢出現。如招聘陷阱、中介陷阱、協議陷阱、試用期陷阱、培訓陷阱、保證金押金陷阱、安全陷阱等等。當前大學生就業陷阱主要表現出四個典型的特征: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違法性。
6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大
當外界環境發生了不利的改變,而心理行為不能隨之相應地進行調整,那么個體原有的心理平衡狀態將被打破,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諸如:冷漠、浮躁、焦慮、從眾、依賴、妒嫉、自負、自卑等負性心理Ⅲ。正如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哈內所說:“許多心理變態是由于對環境的不良適應而引起的?!痹诰蜆I階段,大學生離開校園步人職場,不僅所處的環境發生了改變,而且要完成社會角色的轉變,面對金融危機背景下“就業難”的窘境,大學生們將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身心疲憊而導致心理失衡。
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穩定的途徑和對策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正面臨新的轉型期,從注重體制和機制建設應轉變為注重內涵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就業指導、強化就業服務是高校下一個階段工作的中心任務。有關各方應以“非常時期、非常責任”來對待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1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確保就業安全與穩定
全面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是高校今后工作的重點。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主管部門和各高校要進一步落實和鞏固就業指導人員、機構、經費“三到位”,提高就業指導服務的“全程化、全員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尤其要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高校要切實落實《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強化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開展教學科研,增強對就業工作的理性思考。要通過各種形式對畢業生開展貫穿全程的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服務。當前要著重做好畢業生離校前的就業指導和服務,著力增強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對未就業畢業生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和“一對一”的重點推薦和重點服務,把對畢業生的政策指導和就業服務做實做細。針對招聘活動安全薄弱環節,以及離校前后敏感時期,高校要制訂好具體的工作方案,采取切實措施,開展就業安全教育,及時排查并消除安全隱患,并防范傳銷和就業陷阱,確保就業安全和校園穩定。
2把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努力開拓畢業生就業新空間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務。高校要精心實施好積極配合組織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團組織等部門組織實施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國家項目,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各類地方基層就業項目。高校要為到基層就業的畢業生落實好涉及教育系統的每一項優惠政策,形成積極的政策導向。要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好針對這部分畢業生的助學貸款代償政策。高校要廣泛開展動員、宣傳和組織工作,把國家引導和鼓勵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政策信息及時傳遞給畢業生,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基層建設。要持續地關心、支持這些畢業生在基層的成長成才。認真總結基層項目經驗,形成長效機制。同時,面對當前金融風暴對就業市場的沖擊,高校可以鼓勵畢業生繼續深造,重組知識。以避開就業的低谷,為將來就業市場的回暖做好準備。
3進一步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化建設
要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信息服務,通過豐富網絡招聘活動,完善網絡服務功能,提高信息發布質量,努力使網絡招聘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已開發啟動了“全國大學生就業服務立體化平臺”,集信息咨詢、指導培訓、網絡招聘等九大功能為一體,整合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系統資源的
優勢,采用網上和網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畢業生開展豐富、快捷的就業服務。高校要按照國家大學生就業供求信息發布制度和網上聯合招聘制度的要求,積極參與平臺舉行的各類網絡招聘活動,及時組織學生參加。各地要進一步完善本地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平臺,豐富和完善就業網的服務功能,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網上招聘活動,努力解決供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高校要充分發揮校園就業信息網的樞紐和橋梁作用,加大對網絡建設的軟硬件投入,充分挖掘和開發就業網的豐富功能,積極開展資源共享,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提供多種服務。高校要主動“走出去、請進來”,舉全校之力為畢業生收集就業信息,拓展就業市場。
4以創業帶動就業,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2008年發布的《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5》顯示,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l%,而在發達國家,選擇創業的大學生能占畢業生總數的20%~30%。國家大力提倡并積極扶持畢業生自主創業。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國務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將促進創業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各地要切實貫徹十七大報告精神,進一步落實中央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借鑒遼寧的經驗,進一步完善本省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體系,加大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高等學校要始終把就業創業教育貫穿于教學管理全過程,加強創業教育,倡導創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實訓和實習實踐活動,通過講座、演講、樹立創業典型等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5繼續做好災區畢業生和經濟困難并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幫扶工作
高校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抗震救災工作的整體部署,按照“優先安排、重點推薦、保障上崗”的原則,采取切實措施,確保災區畢業生順利就業。繼續開展對四川、甘肅、陜西等地未就業災區畢業生的對口幫扶工作。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和高校要繼續深入細致地做好“雙困”畢業生的幫扶工作。高校要對“雙困”畢業生進行重點指導服務和重點培訓推薦,并給予適當求職經濟補貼。
總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首先大學生要確定好適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競爭意識,克服攀比、焦慮、恐懼、依賴心理,不斷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質、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社會、學校、家庭也應為大學生就業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讓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廣開就業渠道。創新機制手段,努力開創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