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智 秦文藝
一、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意義
新生入學是他們大學生活的開始,大學與中學相比,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生活環(huán)境都有很大差別,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是每個大學生必須面對的課題。如果適應不良,會導致大學生思想觀念的矛盾沖突、行為消極以及學業(yè)成績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即使是在連續(xù)的擴招之后,能夠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在中學還是比較優(yōu)秀的,進入大學之后的適應不良以及隨之而來的學習困難或?qū)W業(yè)成績下降,使他們產(chǎn)生嚴重的失敗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價值產(chǎn)生懷疑,降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習積極性嚴重受挫,并產(chǎn)生一種心理現(xiàn)象——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的,指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屢遭失敗,會將失敗歸因于自己的能力不夠,最終產(chǎn)生個體無能為力、動機缺失,并產(chǎn)生失敗無法避免的觀念。他就會傾向于放棄再試一次的努力,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好這件事,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真的不行,從而放棄努力,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破罐破摔”,心理學上稱之為習得性無助。
大學新生在遭遇入學初的適應性困境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調(diào)適,就會認為自己不能勝任學習任務,對學習失去信心,不愿在學習上作出努力。這種失敗摧毀的不僅是他們的學業(yè)以及對學業(yè)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他們?nèi)松男拍钜脖淮輾АT谖覀兊慕逃龑嵺`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習困難學生就是從此放棄學業(yè)上的追求,以極為消極的方式打發(fā)時光。
因此,優(yōu)化大學新生的適應性教育,讓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對于優(yōu)化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質(zhì)量,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新生適應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大學課堂教學方式適應不良
對于“大學的教學方式與中學有很大差別,感到很不適應”這個問題,有8.1%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符合”,18.8%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基本符合”,“介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是30.4%,“基本不符合”的是29.6%,“很不符合”的是13.1%。也就是說有26.9%的人不能很好適應從中學到大學的教學方式變化。
中學的教學強調(diào)“教會”,課堂信息量小,老師對一個問題會“掰開了、揉碎了”,反復地講。大學的教學更多強調(diào)課堂信息量,許多內(nèi)容要靠學生課后通過自主學習去融會貫通。中學與大學教學方式的這種反差,使得不少大學生對大學的課堂教學感到很不適應。多數(shù)大學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學生常常覺得一個問題還沒懂,老師已經(jīng)講新問題了,聽課經(jīng)常是似懂非懂,半生不熟,不少新生感到大學的學習較為艱難。
2對大學教學管理的適應不良
對于“大學里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能很好地利用這些時間”這個問題,有5.3%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不符合”,17.4%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基本不符合”,“介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是41.2%,“基本符合”的是27.3%,“很符合”的是8.9%。也就是說自認為能夠較好利用“大學里自由支配時間”的學生約是37.2%,其余63.8%的大學生在利用“大學里自由支配時間”方面存在困難,其中22.6%的學生困難較大。
對于“每天都有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和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習生活安排有序”這一問題,有8.6%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不符合”,25.5%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基本不符合”,“介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是39.2%,“基本符合”的是19.8%,“很符合”的是6.9%。也就是說自認為能夠較好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學習任務”的學生約是26.8%,其余73.2%的大學生在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學習任務”方面存在問題,其中34%的學生問題較大。
新生在進大學前,學習幾乎是由老師一手包辦的,學生的學習時間都有老師替他們安排好了,學習內(nèi)容、學習進度、學習結果的要求都很明確很具體。進入大學后,每天的學習任務比較籠統(tǒng),考試次數(shù)銳減,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大大增加,習慣于被動學習的新生不會自主安排學習任務,也不會合理分配學習時間,面對松散的教學管理和大量的自習時間,時常感到茫然無所適從。有的誤入歧途,迷上了網(wǎng)絡游戲,有的過多地參與活動而將學習任務一再向后推,只有到了考試臨近,才發(fā)現(xiàn)什么都沒有學,往往感到措手不及。也有的盡管忙忙碌碌,但始終覺得沒有成就感。
3人生目標的失落
對于“沒有明確的目標,非常茫然”這個問題,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符合”、“基本符合”的人分別是17.7%和24.1%,有32.2%的人“模棱兩可”,18.7%的人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基本不符合”,7.3%的人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不符合”。也就是說有41.8%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
對大學新生來說,在高中階段,他們都有非常明確而具體的學習目標——考取大學,對于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說,這也是他們唯一的學習目標。在這一直觀目標的吸引下,他們有巨大的動力,夜以繼日地學習,付出了幾乎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進入大學以后,曾經(jīng)的目標已經(jīng)變?yōu)楝F(xiàn)實,新的目標沒有及時樹立,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松懈心理。再加上目前中學教育的弊端影響,高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掠奪性”開發(fā),在一些老師的有意無意地誘導之下,幾乎所有學生都盼望升入大學后“苦盡甜來”的生活,希望在大學里好好享樂一番,在學習上不再努力。
4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學習成績在班級中的地位變化
即使是到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能夠考上大學的學生也是少數(shù),在高中時他們是班級學習成績的佼佼者,成功和榮譽體驗多,挫折體驗少。進人大學以后,大家水平相差無幾,曾經(jīng)在學習上“一覽眾山小”的優(yōu)勢地位不再,一些好勝心強的學生難免要產(chǎn)生心理上的失落感。
另外,高中階段尤其是在高三,考試的密度很大,基本是“天天有小考,幾天一大考”,考試成績及時排名公布,學生對自己在班級學習成績中的位置了解得非常及時、準確,進入大學之后的半年內(nèi)幾乎都不考試,學生不知道自己在班級的排名,經(jīng)常心中忐忑不安。
5專業(yè)思想不穩(wěn)定
由于專業(yè)選擇中父母包辦代香等原因,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缺乏興趣,直接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
對于“對自己的專業(yè)不感興趣,不是我自愿選擇的”這個問題,分別有9.1%和16.7%的大學生認為與自己的情況“很符合”或“符合”,有23%的人認為“模棱兩可”,23%的人認為“基本不符合”,28.3%的人認為與自己的情況“很不符合”。也就是說有25.8%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yè)不感興趣,不是我自愿選擇的”,由此可
以初步推測:有約1/4的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專業(yè)思想問題。
對于“目前的專業(yè)將來不好找工作,所以想換專業(yè)”這個問題,分別有7.3%和15.0%的大學生認為與自己的情況“很符合”或“基本符合”,有21.3%的人認為“模棱兩可”,25.1%的人認為“基本不符合”,31.2%的人認為與自己的情況“很不符合”。其中“很符合”“基本符合”“模棱兩可”三者之和是43.6%。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yè)缺乏信心,或多或少地對自己的專業(yè)前景表示擔比。
6環(huán)境綜合適應能力差
對于“能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環(huán)境”這個問題,有4.8%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不符合”,有13.4%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基本不符合”,“介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是31.9%,“基本符合”的是34.2%,“很符合”的是15.7%。也就是說有49.9%的人認為自己能夠“能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環(huán)境”,而50.1%的人則在大學生活適應過程中存在問題,其中18.2%的人問題存在的較為嚴重。
對于“理想中的大學和現(xiàn)實中的大學差距很大,不太適應”這個問題,有13.9%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符合”,有24.1%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基本符合”,“介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是34%,“基本不符合”的是20%,“很不符合”的是7.9%。也就是說有38%的人存在“理想中的大學和現(xiàn)實中的大學”之間有落差的問題。
大多數(shù)新生來到大學求學是第一次走出家門,離開家鄉(xiāng)、父母、親友,而且現(xiàn)在是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日漸增多,他們在上大學之前生活上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這造成部分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依賴性強、人際協(xié)調(diào)能力差。步入大學后,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缺少獨立生活、人際交往等能力,一時間束手無策,內(nèi)心常感到苦悶、孤獨,因此產(chǎn)生一系列心理問題。還有部分同學把大學理想化,想象大學應該像花園一般,具有一流的教學和科研條件,具有現(xiàn)代化的圖書館等。進入大學后,實際的大學與想象中的大學往往有一定差距,就會從心理上產(chǎn)生失落感。這些不良的情感體驗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7自制能力差
“在家是父母管著,在學校有老師管著”,這是許多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的生活寫照,他們始終是在他人的管制之下消極地完成各種指令,這導致這部分學生的自制能力很差。正如一個學生所說:“在他們(父母、老師)嚴密的監(jiān)控下,我自己的自制力幾乎降到零,明知道自己該去學習了,可還是克制不住地繼續(xù)玩,玩過之后又感到很內(nèi)疚。”
對于“感覺自己管不住自己,變得很懶散”這個問題,有13.6%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符合”,有28.8%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基本符合”,“介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是28.3%,“基本不符合”的是21%,“很不符合”的是8.4%。也就是說有42.3%的大學生“感覺自己管不住自己,變得很懶散”。
對于“常常不能夠處理好學習、工作和娛樂的關系”這個問題,有10.2%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很符合”,有23.8%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的情況“基本符合”,“介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的是32.1%,“基本不符合”的是24.8%,“很不符合”的是9.1%。也就是說有34%的大學生“常常不能夠處理好學習、工作和娛樂的關系”。
學生的自制能力差,不能有效抵制學習活動中所遇到的各種誘惑,就難以實現(xiàn)既定的學習目標,學習成績會下降,多次的失敗體驗之后,就會放棄在學習上的努力。
三、優(yōu)化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建議
學校領導者和全體教師,要充分認識新生學習適應性教育對學生個人發(fā)展以及對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意義,要對新生適應性教育給予高度重視,加強對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領導和管理。
1合理安排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時間
新生適應性教育不能停留于入學的幾天或幾周,而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依據(jù)實踐經(jīng)驗,至少應該持續(xù)一個教學周期(一個學期),最好是兩個教學周期(兩個學期),也就是說整個大學一年級都應該視為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期。可將新生入學適應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歸類,并將過去集中在短時間內(nèi)的入學適應性教育內(nèi)容,分散在一年中進行。針對在一年中不同時間段所出現(xiàn)的規(guī)律性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集中強化教育活動。
2規(guī)范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教育的內(nèi)容
針對新生適應性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新生適應性教育應該包括以下內(nèi)容:
(1)人生目標教育。幫助大學生及時樹立新的人生目標,并將人生的大目標化解為大學四年不同時間段的具體目標,避免目標缺失所導致的失落。
(2)專業(yè)思想教育。正確認識自己所選、所學專業(yè),發(fā)現(xiàn)專業(yè)的內(nèi)在價值,了解專業(yè)的未來發(fā)展前景,使學生真正認識自己的專業(yè)、熱愛自己的專業(yè)。
(3)個人正確的定位教育。對自己在班級和同學中的地位有合理期望,能夠進入大學學習的都曾經(jīng)是班級中的佼佼者,大學是“佼佼者”的匯聚之處。對大學生來說追求學業(yè)進步是每位學生應有的目標也是責任,但如果依然執(zhí)著于排名在班級的某個領先的位置或者入學后馬上要達到這個位置,往往是不現(xiàn)實的。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學業(yè)成績的得失,學會與自己進行縱向比較,而不僅僅是同學之間進行的橫向的比較。
(4)大學與中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差異比較與對策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大學與中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差異,使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并坦然面對自己在大學課堂的聽課感受,但同時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盡快適應大學的課堂教學方式。
(5)學習方法指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教給學生大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自己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減少對老師的依賴。
(6)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業(yè)成績進行正確的歸因。學業(yè)落后或自認為學業(yè)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引導其將原因歸結為努力不夠、方法不當?shù)茸约嚎煽刂瓶筛淖兊囊蛩兀苊鈱⒃驓w結為缺少相關能力,能夠否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信心。
(7)加強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對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比如對宿舍衛(wèi)生、作息時間等)給予高密度的檢查、指導、督促,使學生在離開父母后,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生活制度。
(8)新生心理健康輔導。包括一般的心理健康輔導,如人際關系輔導、情感輔導等,也包括特殊群體輔導,如貧困生心理輔導等。
3抓好新生適應性教育任務的落實
新生適應性教育任務的落實,英國大學的導師制有三點可供我們參考:
第一,學生一進校就會領取到教學手冊,其中會有專門的章節(jié)告訴他們導師的職責以及如何尋求導師的幫助。
第二,英國大學的導師不是一種職務的稱謂,而指的是老師指導學生的一種責任,大學中所有教師無論職位高低都有擔任導師的義務,無論是講師還是教授都會成為學生的導師。導師定期和學生見面,討論學術、專業(yè)、個人生活以及其他相關問題。
第三,學校高度重視入學新生的教育,大學將一年級的新生與導師見面作為強制性的規(guī)定納入教學時間表,第二和第三年,學生和導師見面就變得比較自由,學生遇到比較大的問題都會主動找導師商量尋求解決,導師為學生傳道解惑或分享學生的成就。
鑒于我們目前的管理模式,應該由學生工作部門與系部聯(lián)合組成新生適應性教育隊伍,落實新生適應性教育任務,學生工作處和系部的全體教師都應該參與到其中,具體應該以班主任、輔導員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人員為主。可以將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內(nèi)容強制納入教學時間表,由班主任、輔導員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分別針對教育內(nèi)容的性質(zhì)承擔相應的任務,定期與學生見面交流。其余教師則不定期接受學生的求助或咨詢,為學生釋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