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紅
摘要:對于初中畢業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來說,會計課是陌生的、深奧的、難于理解的,文章旨在通過作者本人近幾年的一些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強化實操技能訓練,使之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基本掌握會計核算的操作技巧,為自己即將展開的職場拼殺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學生會計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14(2009)04-140-01
筆者從事會計教學已有幾年時間,經歷了一個學生由普遍聽不懂,到現在每次的學生評議結果都比較令人滿意的過程。自己不斷總結經驗,針對學生的特點摸索出一套適合的教學方法。筆者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技校,是一所中職類學校,生源決定了學生的素質。
一、中職類學生現狀分析
1、中職類學生的由來。中等職業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目的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主要由中等職業學校實施,招生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基本學制以三年制為主。這類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高中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
2、中職類學生的特點。目前的初中畢業生他們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習過程中,主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以自然科學為主的課程,對于在中職教育體系中接觸到的與人文科學密切相關的經濟類學科普遍比較陌生。他們的年齡基本都在15-17歲左右,生活閱歷相當簡單,基本沒有個人財產,所有事情均在父母的安排下,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是一張白紙。由于生活中沒有相似的經歷,授課時如果僅是照本宣科的話,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基本上以大打瞌睡為主。
二、開設經濟類課程的意義
1、了解社會形勢的必然。因為中職類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兩年后,將踏入社會,必須使他們了解社會的現實,明確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2、專業組成的需要。因為中職類學生到了職校以后,必須選定一個專業進行學習,而這個專業與他即將從事的工作有著必然的聯系,那么,職場中的五花八門的職業沒有一個能跟經濟脫得了干系。而會計更屬于基礎的入門類學科。
三、會計類課程教學法初探
1、從生活人手,以引起興趣為主。以《會計基礎》為例,學的應該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會計知識,難度并不大,但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一個很基本的問題。“我為什么要學會計?”是啊,書本上有現成的會計工作的意義和任務,但當你照書讀完了以后,學生是不會有多大感覺的。授課老師必須用平實而且接近生活的語言,告訴他,你平時的零用錢還記得花到哪去了嗎;記得了吧,如果你學會了會計記賬的方法,設置一個流水賬,那么錢花到哪里,怎樣能省點錢,一翻賬本一算賬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想開個小店做點生意,那么你要知道的東西就更多了:哪種商品好銷,哪種商品好賺,一個月下來究竟是盈利還是虧損。必須通過規范的會計核算才能取得準確的結果。如上所述,在第一堂會計課就把學生吸引住了。
2、緊貼生活,以最近發生的重大財經新聞聯系所學內容展開分析,加深印象。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每天生活中的新聞層出不窮,因為學生也不會生活在真空里,他們也能聽到很多東西,但知識有限很多只能是一知半解。作為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些現象,并運用正在講授的課本知識給他們進行相關的講述,肯定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大大有利于課堂知識的吸收。
3、運用語言工具,使枯燥乏味的會計理論透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加以表達,化繁為簡。所謂運用語言工具,就是在講課過程中,不是毫無感情的平鋪直敘,而是要抑揚頓挫,有重點有強調,特別是部分知識點在教師深入理解后可以用非??谡Z化的語言予以表述。例如: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關系如何理解呢?我們就可以說:橙子和康師傅橙汁;蓮子、咸鴨蛋與中秋月餅的關系等。學生普遍對“所有者權益”難于理解,那么我們可以跟他說,如果你本人拿錢出來做生意,你肯定要在這盤生意中不僅顯示出你所占有的份額,更期望擁有話語權。這就是“所有者權益”。至于幽默那就要視授課情況,當學生普遍注意力分散時適當運用,可以由課程相關的論題引出,這需要教師具備比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常識。
4、強調實操訓練。讓學生樂于動手,參與課堂實踐。會計課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僅僅是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的情緒肯定不會很高,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讓學生邊思考邊計算,在上課過程中讓他們有成功感,滿足感,師生之間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達到積極互動,氣氛熱烈,最后在習題冊選出與教授內容有關的習題。趁熱打鐵鞏固所學,布置作業。
會計這門學科,對于我們面對的這一群較低齡的初學者來說,的確存在一個理解問題,問題的關鍵是老師如何把他們引入門,培養他們的興趣,只要一開始不反感,慢慢接觸下來,學起來并不難,只要建立起信心,學下去就有希望了。這門課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而言是獲取謀生門道的捷徑,為什么這樣說,因為錄用這些中職學生的多數是中小企業,吸收一個多功能的低成本勞動力可以節省相當一部分的勞動力耗費。所以,既然社會有這么樣的需要,我們這些“園丁”就應該想方設法,使我們的樹苗能盡可能多地從書本,從我們身上吸收到更多的養分,以增強他們的抗風防寒能力,能更健康地生長壯大。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