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姿 俞彩英
摘要:高職“專業英語”的學習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研究高職院校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的動機,分析目前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英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專業英語;學習動機;教學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職教育研究會2007年度規劃課題““2+1”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YB07161)。
作者簡介:夏英姿(1971-),女,浙江永康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課程與教學;俞彩英(195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4-0057-02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它對我國提高工藝、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質量、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本科教育,主要是培養在生產、管理、技術和服務等各行業第一線工作的業務技術人員,因此在培養模式上必須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礎與職業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職業教育特色體系。長期以來在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上,高職英語教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體現不出“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和“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語和書面交流,明確提出了必須以畢業生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將會面臨的涉外業務英語活動為核心。專業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簡稱ESP)是根據學習者的專業需求而確定教學大綱、內容和方法的語言教學。專業英語的學習是專業知識的再生和遷移,有助于進一步學習與提高專業知識、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各學科相互交叉與滲透。高職院校開設專業英語課程,對
于旅游、金融、法律、文秘等許多專業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高職“專業英語”學生學習動機調查
(一)調查設計
1.調查對象。筆者于2007年9月發放了190份問卷,收回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73份。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和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大一、大二非英語專業學生。他們的年齡在20歲左右,其中女生85名,男生72名,專業是城市規劃、文秘、電力、旅游、汽車配制、法律、金融。
2.調查方法。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面談兩種形式收集數據。問卷調查采用了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Likert Scale)。回收問卷后,筆者任意選取了30名愿意合作的被調查者分別用中文進行了面談,請他們就問卷調查內容進行具體說明。
3.調查結果與分析。英語學習動機是指英語學習的動力因素,包括學習英語的社會目的和需要。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的動機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就業需要,內在興趣,專業實踐和交流,獲取專業信息以及出國深造。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的動機(楊杰瑛,林曉,2001)有一定差異。普通高校學生對專業英語知識的學習更趨于專業化,閱讀專業文章的動機最高。而高職學生則希望通過專業英語的學習為今后從事專業領域工作服務,以增加自己的就業機會,實現英語學與用的“零距離”接軌。
二、高職專業英語教學策略
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將來從事與自己專業有關的行業打下良好基礎,其主要內容包括初步具備專業知識和所需信息的獲取與交流能力、綜述和摘要寫作能力、英漢翻譯能力等。就高職生而言,重要的是掌握專業用語的常用詞匯;能用英語講解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并基本能適應英語語言的要求。但目前不少高職院校把大學英語或實用英語作為基礎教學,且學時非常有限,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為統編公共英語教材。只著重英語素質培養的全面通用性,而未涉及到高職學生所需求的專業英語知識。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全國A、B級英語考試,或三級考試,談不上對專業語境的具體運用。有追求的學生也不過僅僅通過背專業單詞和閱讀有關專業英文資料來提高專業英語水平,或在專業課的學習中有所接觸。但是專業課教師即使是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中也會由于自身各方面的原因只介紹必要的專業術語。因此,高職學生最多只是掌握了一些專業詞匯和構詞法,遠遠達不到專業學習的要求。
1.改革專門用途英語的教材。與通用英語相比,專門用途英語顯得單調、枯燥,只有把專門用途英語與所學專業密切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專業英語教材應該由各個高職院校根據自己所設專業、生源情況,以及周課時數,自編或聯合數家同類院校合編。從學生的基礎和實際需要出發,與專業知識相融合,讓學生從英語中學習專業知識,從專業中回顧英語,實現跨學科之間的遷移學習。這樣編寫的教材會更貼近專業、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更能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可考慮從國外引進一批通俗易懂的專業基礎教材、專業簡易讀本。如果利用這類教材,既可以學習專門用途英語,又可以復習專業知識,相當于雙語教學。另外專業用途英語教材還要一改傳統的模式,可以專業內容為主軸,開展靈活多樣的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提倡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模式。專業英語是一門語言應用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高職英語教學的對象主要是高等職業術教育中的學生,其英語水平不能與普通本科高校的學生同日而語。高職學生生源水平差距巨大,尤其是應用能力,更是參差不齊。通過訪談了解到有90%的學生認為專業英語的學習應該更側重于聽和說,他們希望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專業領域進行實際意義的交流。所以必須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設計、調整好教學層次,突出職業崗位的重點能力,有所側重,并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各項語言技能協調發展。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努力營造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語言交際活動。比如酒店管理專業可以利用所學的酒店業務詞匯和酒店服務用語,在課堂上進行模擬訓練,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感覺。法律專業可以開展模擬法庭訓練。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能為高職英語學習者高效地獲取職業或專業所要求的語言交流形式提供一種可行的方法。總之,專業英語課堂模擬訓練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門用途英語應用能力。
3.建立一支新型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師隊伍。專業英語教學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是一個新的挑戰,它不僅要求任課教師具有扎實的語言功底,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以英語專業畢業為主,基本從事基礎課的教學,不完全熟悉某專業的知識體系和實際業務,無法進行專業英語的教學。而對于大多數專業課教師而言,由于專業英語基礎欠缺,講課必然存在一些困難。所以為了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首先可以選派英語課教師到本科院校進修一段時間的專業課,以彌補其不足。其次專業英語的教學可以采用“合作教學”(吳也顯,1991)的形式,即專業人員或專業教師和語言教師共同擔任教學。專業人員可充當專業顧問,協同分析和確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組織實訓等,使專業英語教學更貼近實際。專業教師與英語教師應經常進行教學研討和相互交流,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進而保證教學質量。此外,可以組織教師到對外業務單位或公司實習、調研、掛職鍛煉。這既可以提供教師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可以使教師了解社會對學生專門用途英語能力的需求。
4.采取與國內外企業實習相結合的模式。學校可以采取通過外語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新型語言教學模式,實現專業英語教學的資源實際化。參加國內外企業或單位進行對口專業的實習,如到公司做見習秘書,到旅游景點當導游,到公司編制財務報表,到海關參與進出口報關業務,到計算機公司參與軟硬件的開發,等等。學生以一個職業人的身份頂崗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承擔工作崗位規定的責任和義務。學生通過到企業實習,開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化了他們的專業意識和自我學習意識,鍛煉了管理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并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專業英語學習興趣。實習企業提供給他們鍛煉和創業的機會,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練就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使他們一畢業就能夠“提鍋上灶”,成為企業的骨干。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可以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特別是國外的環境能鍛煉學生的語言和實際操作能力,為他們走向社會做好了較好的銜接。
三、結語
辦學特色是辦學質量的靈魂,沒有高職教育特色,就沒有高職教育質量。專業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把英語作為工具獲取專業信息和在特定崗位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專業英語教學對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與職業教育的根本要求相一致。高職教育的辦學特色不僅要體現在專業課上,也應體現在專業英語教學上。有效的專業英語教學對于高職的許多專業(旅游,賓館,金融、法律、文秘、商務等)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因此重視學生專業英語學習,把有效的專業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一個特色,培養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必將擴大高職院校的社會影響力,最終推動高職院校向更高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方俊明.認知心理學與人格教育[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1998(3)44-46.
[3]劉亞寧.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2001(3)121-123.
[4]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111-115.
[5]劉蘭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特色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6]劉丹.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2007(10):96-97.
[7]石永珍.大學英語學習動機調查報告[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1999(4):72-74.
[8]謝道兵.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7(11):311.
[9]王海華.雙語教學與公共英語教學的接口問題[J].外語界,2003(1):26-31.
[10]張榮根.高職藝術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調查啟示[J].美中教育評論,2008(4):33-35.
責任編輯: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