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玲
[摘 要] 文章以中原油田為例,論述了油田企業建立職業化培訓模式和實行淘汰制培訓管理機制的經驗和做法,結合企業培訓工作實際,剖析了在職業化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企業如何進一步做好職業化培訓工作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 企業 職業化培訓 思考
一、職業化培訓模式及“淘汰制”培訓管理機制
1.針對送培單位的需求開展培訓,最大限度地滿足了送培單位的實際需要。培訓教材的選定是按送培單位的需求,組織有關專家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編制出適合生產實際的培訓教材。聘用的教師全部來自生產一線,具有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教學上更加貼近生產需要,在培訓過程中加強了針對性技能訓練,為送培訓單位培養生產需要的技能操作人才,經過入廠實習,深受用人單位歡迎。中原油田通過對職業鉆井司鉆及職業焊工、車工、油氣管線安裝工、石油金屬結構制造工等專業(工種)236名學員的為期一年的培訓,充分體現了這種培訓模式的可行性。
2.培訓教師采取聘任制,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培訓需要,而且便于管理,同時也降低了配備專職教師所需的辦學費用。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理論和技能培訓針對性強的特點,從生產一線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任教,對所聘用教師提出具體要求,不能滿足教學要求的教師隨時解聘,調動了任課教師的競爭意識和工作積極性,使教學能夠滿足培訓要求,更有利于教師和學員的管理。培訓作為一種短期行為,配備專職教師的局限性較大,而聘用教師在本次培訓結束時,其教學任務也隨之結束,避免了本次培訓結束后,該專業教師閑置的局面,同時也降低了教師講課酬金等投入,降低了培訓成本。
3.培訓目的明確,有利于提高學員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便于學員掌握所需的各項知識技能。用人單位有明確的培訓需求,學員有明確的培訓目標,雙方建立了“用與學”的關系,促使學員對理論知識培訓和技能操作訓練更為迫切,學習熱情更加飽滿,學習動力更加充足,易于實現培訓目標。
4.“淘汰制”的培訓管理機制便于教學管理,有力保障了培訓計劃的順利實施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培訓階段實行“淘汰制”,對學員進行嚴格管理,要求學員只有掌握培訓計劃大綱規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才能勝任將來的工作,達不到培訓要求、培訓目標考核不合格的,即被淘汰,使學員從思想上認識到只有努力學習才能不被淘汰這一硬道理,實現了教與學目標一致,確保了培訓計劃的順利實施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對職業化培訓工作缺乏長遠規劃和系統思考。企業后備人才培養規劃和目標不夠明確,導致工作存在盲目性,臨時性、突擊性培訓多,培訓效果不明顯,無論是人員選拔,還是培訓項目實施上,都缺乏對人才開發與使用的長遠規劃和系統思考。
2.對培養出來的優秀勞務人才缺少配套政策。采取職業化培訓的方式,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培訓管理部門在培訓設計及課程安排上也進行了有別于其他培訓的調整,使參加職業化培訓的學員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并取得了本專業(工種)的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和相關工種的職業資格證書,他們流失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如何能留住并用好他們,制訂相關的配套政策,使企業在做好培訓的同時應予以考慮解決的問題。
3.技能操作訓練有待進一步加強。培訓工作圍繞著企業生產需求,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加大學員技能操作訓練上,當前在培訓過程中,還存在著依賴傳統的課堂教學,以理論知識培訓為主,技能訓練偏少、學員動手能力較差等不足。
4.培訓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的優劣,培訓目標能否實現,培訓教師是關鍵。在培訓過程中發現,要保證教學質量,應選聘真正懂理論、精技術、會操作的教師,并對其先期進行必要的教學教法培訓,增強聘用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對做好職業化培訓工作的思考
1.建立健全的留住人才的制約機制。“雙選”報名之初,做“職業化”、“終身制”的宣傳工作,選擇真正愿意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簽訂培訓及用工合同、交納培訓保證金、提供規定范圍內的擔保人員,承擔違反培養合同及勞務合同時的違約責任。在培訓階段,把學員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和遵紀守法作為教育培訓的重點工作。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大力宣傳人生價值的實現是與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的愛崗敬業精神,使學員把企業的發展同個人的職業生涯聯系起來,把自己作為企業的主人翁,把企業作為自己的家來經營。既有合同又有擔保,在發生學員違約時就有據可查,有法可依。
2.制定切實可行的聘用教師管理機制,確保培訓質量。名師出高徒,培訓成功的關鍵是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更需要一批懂理論,具有一定教學經驗和豐富實習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聘用到教師崗位上。建立各專業教師信息庫,收集油田范圍內尤其生產一線科研部門和離退休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的信息,建立人才庫,合適的聘用到教學崗位上。簽訂聘用合同。從教師出勤、備課、授課、作業批改、講課聘金等方面進行約束,并且按合同約定進行使用,凡不能勝任者及時解聘。對教師每一階段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與授課酬金掛鉤,激發教師授課的積極性。
3.積極與用人單位結合,加強技能操作訓練力度,提高學員的操作技能,以便培訓出更多更好的專業化、適用型勞務人才,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生存能力。注重發揮和利用企業培訓基地和單位技能訓練點、崗位練兵臺等培訓資源的優勢,提高學員實際操作技能,培養學員能夠獨立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能力,真正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各類技能人才。
4.與有關部門協調,調整與改進培訓費用的來源及標準,以保證各項培訓工作順利有效的開展。隨著油田技術工人斷層現象的出現,職工學習一技之長,在技術崗位上尋找個人發展空間的人員越來越多,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培訓學校可結合企業實際,為用人單位培養一批懂理論、會操作、有技術的操作型人才,由各單位承擔培訓費、材料費等培訓費用,培訓學校也不向個人收取培訓費,培訓合格后上崗就業,不合格的被淘汰。既為油田節約了培訓經費,同時,也給學員傳遞了壓力,調動學員的內在潛力,真正做到了人力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把培訓作為產業來辦,在創出培訓品牌后,再為企業培訓人員,個人可負擔部分培訓費用,更有利于培訓學校的發展。
5.積極探索,努力走出職業技術培訓市場化的新路子。通過與用人單位進行信息反饋,歸納總結,利用新聞媒介對培訓學校開展的職業技術培訓及經驗進行宣傳與推廣。依托相關職能部門,積極與企業基層單位聯系,掌握各單位因新老交替所出現的技術斷層信息,搶占培訓市場與資源,加大培訓力度,通過職業化培訓的方式,為企業培養出各類急需優秀的勞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