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瑛
事故經過
新發建筑公司承攬了一項市政工程,在馬路兩側的人行道上鋪設地磚。建筑公司只要承攬了工程,就會招用一些農民工來施工,而農民工的住宿就安排在距離施工地不遠的地方。通常,建筑公司都在施工地附近支起一排簡易帳篷,作為臨時辦公場所和宿舍,這次也不例外。張福是來自湖南的一位農民工,常年在建筑工地打工,只要新發建筑公司有工程,就會找張福來上工。2007年9月的一天下午,張福正在工地鋪路面地磚時,烏云飄來,大風刮起,不一會兒下起了大雨,此時已是下午5點鐘,因露天作業沒有避雨的地方,無法繼續施工,張福與其他幾個工友商量后決定,干脆提早收工。張福與其他工友一同拿著工具離開了施工現場,這時雨越下越大,他們開始加速往住地跑。在穿過馬路時,張福只顧著低頭猛跑躲雨,沒注意觀望來往車輛,被一輛行駛的小轎車撞起,眨眼之間就倒在了血泊之中。面對這起突然發生的交通事故,大家驚呆了,看著滿地的鮮血和破損的車輛,司機趕快報警,一位工友隨即用手機撥打了999急救中心。
張福被送到醫院后,因流血過多,搶救無效死亡。交管部門在處理這起交通事故時,認定張福應負主要責任。建筑公司在處理張福的善后事宜時,問張福的親屬有什么要求,其親屬正處在悲痛中,一方面覺得死者在交通事故中負有主要責任,不知該提什么要求,另一方面又感到失去了親人,也失去了主要勞動力,孩子上學、老人撫養都是實際的問題,真是不知該怎么辦,他們只是提出能否多給一些錢,幫助解決家里的困難。
可否按工傷處理
對于這起事故能否按工傷處理,張福的親屬和建筑公司都心里沒底,但建筑公司領導認為,根據建委和勞動保障局的要求,在開工前公司已按建設項目給農民工辦理了工傷保險手續,不妨讓項目部負責人到勞動保障局咨詢一下,能認定工傷就按工傷處理,不能認定再想別的辦法。就在這時,項目部派人從勞動保障局拿回了一套有關工傷保險的資料,有法規、宣傳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大家就此詳細地學習了一下《工傷保險條例》,并以張福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為由,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了工傷認定申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調查核實,認為建筑公司填寫的事故經過符合實際情況,張福提前離開施工現場為客觀情況所致,而且確實是在趕往施工地附近的帳篷途中被機動車撞倒致死。雖然在這起交通事故中,張福負有主要責任,但可以確定張福所遭遇的傷害,是在下班途中,按照工傷認定的原則,在機動車事故中,對雙方當事人誰負有主要責任在過去的工傷保險規章中曾有過規定,但在2004年1月1日起實施的《工傷保險條例》的工傷認定條件中,并沒有作出規定。因此,新的法規在這點上做的調整更具有人性化,對于上下班途發生的機動車事故中,誰負有主要責任,并不影響工傷認定的結論。最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款的規定,認定張某為因工死亡。
妥善處理解后顧之憂
此案是由于在露天作業過程中突然遇到下大雨,農民工提前收拾工具往駐地返,雖然沒有到正常的下班收工時間,但遇到特殊情況提前收工也被新發建筑公司認可為是下班。因此,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
張福之死被認定為因工死亡,張福的親屬因為有工傷認定的依據,也有政策的規定,今后面臨的孩子上學、老人撫養的實際困難已經迎刃而解。接下來倒是在選擇什么方式解決更為妥善,成了張某的親屬和建筑公司需要抉擇的事情。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中有關待遇方面的規定,因工死亡的待遇,除了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外,因工死亡職工的供養親屬符合條件的還可以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張某的孩子和老人都符合供養親屬的條件,可以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而對于農民工的工傷保險待遇在政策規定方面是比較靈活的,具體地說,就是農民工因工死亡后,親屬除了一次性領取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外,符合供養親屬條件的,既可以選擇按月領取撫恤金待遇,也可以要求進行一次性補償,但兩者必須做出擇一的決定。這樣的政策規定,主要出于考慮農民工流動比較頻繁,用人單位如果沒有給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只規定按月領取待遇,一旦用人單位解散、破產或不按規定支付,則享受待遇的人員就會失去保障,所以給出了2種選擇空間。究竟張福的親屬選擇哪一個方式更有利于今后的生活,建筑公司也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了咨詢。
由于建筑公司已按建設項目給農民工辦理了工傷保險,張福屬于被保險對象,其供養親屬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待遇。如果張某的供養親屬選擇按月領取工傷保險待遇,他們則可以隨著社會進步而分享成果,將來供養親屬撫恤金可以隨著工傷保險定期待遇水平的調整而不斷增加,生活上有了社會的保障。而一次性領取的補償,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后,則斷絕了與工傷保險的關系,一旦把錢用完,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將會陷入困境,所以建筑公司根據政策,勸說張福的親屬選擇了按月領取供養親屬撫恤金的待遇支付方式。這也就意味著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張福的子女至滿18周歲(在領取待遇期間參軍、工作了的則待遇終止);支付張福的父母至喪失享受待遇的條件出現為止。
案件的啟示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工作中一旦出現事故,只有參加了工傷保險,才能充分享受到社會保障。這起事故也帶給我們以下啟示。
1.用人單位給每個員工辦理了工傷保險,無論事故造成多少人員傷亡,工傷保險都可以幫助用人單位抵御因工傷事故所帶來的風險。
2.建筑企業由于人員流動比較頻繁,在工傷保險的政策規定方面,應依據政策,針對參加工傷保險的方式和辦理繳費手續進行探索和嘗試,以適應這個高危行業的特殊性需要。
3.“安全第一”時時刻刻都要銘記在心,無論是在工作期間,還是上下班途中,絕不可以掉以輕心,生命是脆弱的也是最寶貴的。這起事故中的張福雖然被認定為工傷,但張福的家人卻失去了生活中的主心骨。如果張福在過馬路的時候注意左右觀察不搶行,就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4.一旦發生工傷事故,一定首先要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屬于因工負傷的要通過勞動能力鑒定,這些必要的程序是享受工傷待遇的依據。
5.農民工發生工傷,凡符合享受長期待遇的,在選擇待遇支付方式上,對于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最好選擇一次性補償的方式,以避免長期待遇得不到保障。
編輯林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