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丹

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是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應運而生的,所以肩負著更多的社會責任。作為一所采用新機制、新模式辦學的獨立學院,新聯學院秉承河南師范大學“厚德博學、止于至善”的優良傳統,實施“依托師大、立足本地、服務河南”的發展戰略,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一所以本科教學為主體、以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宗旨、在河南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和教師教育優勢的教學型獨立院校。近年來,學院非常重視學生工作,開闊新思路,探索新途徑,從細節著手,立足學生全面發展,在學生考研、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省內部分重大比賽、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為新鄉市乃至河南省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創新學生工作思路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高等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了更好地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學院把學生工作的指導思想確定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學生培養目標,通過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從思想道德、知識、能力、素質、創新精神和個性發展等方面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正是站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新聯學院轉變觀念,在獨立學院學生工作上開辟了一條特色之路,使學生工作成為學院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首先,新聯學院努力抓好學風建設,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學院利用河南師范大學的優良學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又注入鼓勵創新、發展個性的新鮮空氣,彰顯新機制、新模式辦學的優勢。如今,校園內綠樹成蔭,迎接清晨第一縷陽光的是學生們的朗朗讀書聲。置身其中,讓人感受著大學獨特的魅力。其次,學院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進行管理,倡導以人為本,提高服務意識。獨立學院只有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質量,才能在數量眾多的高校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學院要求學生工作者要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做好管理工作。因為學校建立時間短,學院學生工作沒有積累更多的經驗,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也沒有更多的包袱和束縛,在工作創新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更切實際、更有成效的管理。最后,學院學生工作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靈活開展,借助自身優勢,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相對于普通高校,獨立院校與社會的融合更多,聯系更密切。這就為學生能力培養提供了最新的信息,也為學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動力。
建立學生工作新體系
新聯學院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5300余人。學院日漸發展的規模讓學生工作者倍感壓力,也促使學院不斷完善組織機構,建立學生工作新體系。學生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也必須建立一個良好的體系,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是健全完善組織機構。學生工作的開展需要依托完善的組織機構和良好的政工干部隊伍。新聯學院學生管理機構健全、獨立,特意安排一名院領導主抓學生工作,并設有團委、學生工作部,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建設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專兼職輔導員隊伍,形成學院、系部、基層三級組織機構設置模式。各級組織之間下情上達、上情下達、管理有序、運行順暢。另外,學院高度重視政工干部培訓和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的培養,學院主要領導定期參加學生工作例會,加強管理和指導。同時,學院通過舉辦培訓班、團校學習等形式加強學生工作者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穩定意識,使學院學生工作能夠與維護學院穩定、樹立學院形象、培養學生成才結合起來。
二是建立學生工作新體系。首先,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使大學生們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這對于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新聯學院一直都很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了由學院書記為組長、主抓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為副組長、學工部和團委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學院積極開展團日活動、主題班會、理論學習、座談會、報告會、宣傳欄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其次,建立社團管理體系。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學生社團發展,于2006年6月成立了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學院團委通過對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進行職責明確、干部培訓,有效地帶動了學生社團的有序發展。目前,學院學生社團已經發展到21個,涉及學術、政治、藝術、實踐、體育等各個領域,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繁榮校園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再次,建立社會實踐體系。新聯學院自2006年開始,逐步建立了以暑期社會實踐為主體的社會實踐體系,組建了義務支教隊、中原文化調研團、重走長征路紅色農村調研團4支服務隊。在過去的3年時間里,學生們走遍了南陽、駐馬店、信陽、開封等市的數十個鄉鎮開展實踐活動,并在當地建立了社會活動實踐基地。
最后,建立公益活動體系。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院形成了由院團委策劃活動,學生會、學生社團組織實施,各班團支部具體負責落實的公益活動體系,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學院先后開展了貧困山區支教、關愛弱智兒童、老年公寓慰問演出等活動,在大池山中心小學、特殊兒童救助中心、弱智兒童托管中心建立了愛心實踐基地,將愛心活動長期開展下去。
學生工作顯成效
通過學院各方面的努力,學生工作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機制,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首先,形成了良好的學風、校風。學院繼承了“學在師大”的優良傳統,重視學生良好學風的培育,通過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國內外專家學者講學、高低年級學生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充分利用“三好學生標兵”“三好學生”“學習單項獎”等評優評先活動鼓勵學生爭當學習先進。學院學生都努力學習,力爭上游,愛學、好學已蔚然成風。2008年學院學生研究生報考上線率達到15%,2009年提高到38.5%,其中,化學專業學生2009年達到88%。同時,學院學生的英語四級一次通過率也以40%位居全省獨立學院前列。2008年,學院有90名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14名學生榮獲“省級三好學生”稱號,5名學生榮獲“省級優秀學生干部”稱號,5個班集體獲得“省級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
其次,學院學生在各類比賽中頻創佳績。2008年,在各種級別的數學建模大賽中,新聯學院學生獲得國家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在河南省教學技能大賽中,學院4名參賽學生全部獲得一等獎;在河南省科技文化藝術節、“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河南省創意創業大賽上,學院學生共獲得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2項等各類獎項32項,位居全省獨立學院前茅。
最后,學院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在2008屆畢業生中,有33人被評為“省級優秀畢業生”,300人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生”。另外,學院有近30名畢業生分別成為選調生、赴泰國支教志愿者、國家西部計劃志愿者、大學生村官等,到祖國需要的地方作貢獻。這些都給在探索中發展的學生工作提供更強大的動力,推動改革創新,為更多學生鋪就成才之路。
責編: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