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吉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呼聲不斷,語文教師的角色也有明顯的變化。本文從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了語文教師的角色問題,愿和廣大同行共勉。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教師 角色
一、教學活動的反思者
語文教師在教學上要有質的飛躍,其反思者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曾子每日三省告訴我們反思的啟示。“反思是教師以自己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作為一個反思型語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反思意識,知道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反思什么和怎樣反思。可以說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成長的教師正是經驗和反思的結果。
二、合作學習的參與者
“學會合作,學會做人。”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存的主題。從狹義上講,語文教師要有發展,會生存,首先要有合作意識,做合作型教師。與學生、與家長、與同行都要有合作的愿望,在合作中共同提高進步。只有合作,教學才能相長。善于合作,要求語文教師作為引導者、參與者、傳授者,其“平等中的首席”作用要得到發揮。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合作學習的本質是交往、對話、互動和分享。作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開誠布公地敞開心扉,同學生、同事、家長合作交流,善于聽取他們的意見,汲取他們的長處,這是現代教師必備的素養。
三、教研活動的實施者
現代教師成為教育研究者,已被新課程背景下的廣大教師所接受,成為目前大家的共識。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邏輯、哲學基礎和創造性質來說,本來就不可能不帶有研究因素。”語文教師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再不能被動地等待前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再不加思索地把這些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語文教師應該是新課程的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語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這種“行動研究”正是把語文教師由“教書匠”變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關鍵。
四、創新教育的開拓者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校教師積極行動起來,自發組織編寫《秦安史話》,開發校本課程,爭相上創新課,這在新課改前是破天荒的事。通過這些創新性的語文教育實踐活動,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高了,教學成績明顯進步。有的教師建議教研組,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增刪語文教材內容,如,“加大電腦寫作、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注重實用性教學。”受到學生的歡迎。一次,我在上口語交際課《話須生動才感人》時,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口語交際,這可把學生嚇懵了。中職生,教師們稱“雙差生”,其口語表達語言要生動形象談何容易?整個課堂死氣沉沉。我靈機一動,把話題“生動”改成“真實”,然后引導學生只要大家把自己內心真實的話語告訴老師、同學就可以了。經過我的點撥、引導,踴躍發言的學生多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這節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有創新性地駕馭課堂的能力。創新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靈魂,廣大教師應銘記在心。
五、閱讀、寫作的引領者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寫作”都有明確的量的規定,如7~9年級閱讀名著不少于6~9部。九年累計,應達400萬字以上,還提倡讀整本書,并在“附錄”中提出“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第一學段到第四學段中,對“習作”和“寫作”的數量作了說明。作為語文教師,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在閱讀寫作上榜樣示范作用尤為重要。試想,一個不會游泳的教練怎能帶出優秀的游泳隊員?同樣,一個不愛閱讀、不善于寫作的語文教師怎能從事語文教學?在第一輪繼續教育語文教師全員培訓中,我作過書面問卷調查,我縣75%以上的語文教師不喜歡、不愿意閱讀寫作。甚至有些所謂的語文教師連常用的請假條、借條寫起來有困難。所以,語文教師首先要有閱讀、寫作的習慣、興趣。
六、能言善辯的演說家
對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對現代語文教師以“能言善辯”的演說家要求一點也不過分。一個博學多才的教師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我校根據中職教育的特點,開設《演講與口才》課,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須在二甲以上。每次演講比賽,語文教師無條件參加,這給學生的榜樣作用十分明顯。我在每節課前都有“五分鐘演講”,盡量創設口語交際情境,用優美的語言引導學生互動,多給學生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以“演說家”的角色鼓勵學生“多說、敢說、會說。”所以,無論是哪個學段的語文教師,一定要苦練內功,平時注意自己的交際語言,以“演說家”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爭當現代新型的語文教師。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年第6期
2.鐘祖榮主編.《現代教師學導論》.中央電大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