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軍
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那么怎樣才能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的有效選擇與運用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教知識的類型。一般說來,在陳述性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選用講授法、閱讀法等;在思維性知識的課堂教學中,要求達到理解、領會層次的內容,教師可選用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應該說,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助于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都具有獨特的功能和長處,但也都存在內在的局限性。如選用講授法,就要考慮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啟發式,則要努力克服費時費力等缺點,否則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同時還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有可能在過程的實施、情境的創設、知識的遷移、問題的拓展、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多個環節上,始終處于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的良好狀態,能夠激發學生從多個層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我想這樣的課堂教學,應該說才是有效性的教學。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
新課程強調教學行為應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不能包辦學生的一切。
教學就其效果判斷,總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標準。所以,“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主導著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那么,有效性在實踐上有一個起碼的要求,就是學生是主體主動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受學生歡迎,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永遠是第一位的。興趣需要培養。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歷史教學效果,教師應增強自己教學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幽默性。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只有合理地運用參與式教學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體驗到實現教學內容的無窮樂趣,他們才能真正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
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在教育改革的風口浪尖上,為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我們需要學生有放眼世界的眼光,需要他們在自主、創新的學習實踐中成長,需要他們把積極的思維充溢歷史課堂,而這些無疑迫切需要我們的歷史教師去用心放飛歷史課堂,讓學生的歷史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作者單位:河南省湯陰縣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