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云
健康的、積極的心理品質可以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類:勤奮向上的教育、謙虛謹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強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正確人生觀的教育。高中學生心理正處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轉型時期,這一時期,更需要對他們及時引導教育,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積極的心理品質,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現行高中語文教材實驗版中有許多這樣可供利用的因素。將其歸類,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勤奮向上的教育
青少年學生,求知欲強,渴望探索外部世界,渴望了解未知的東西。在對新知識的追求過程中,勤奮是必不可少的。荀子的《勸學》一文就是勸勉大家要勤奮學習,鍥而不舍,以量變求質變的。
二、謙虛謹慎的教育
謙虛使人進步,只有時刻保持謙虛的胸懷,才會更容易的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取得進步。《伶官傳》中指出"滿招損,謙受益",提倡謙虛的精神。
三、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
當今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那么如何面對新事物呢?是像《斷魂搶》中的沙子龍不肯傳藝,只在回憶中生活呢?還是像《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那樣,戰戰兢兢,怕出亂子,頑固地維護舊事物呢?還是像《寬容序言》中所說的那樣對新事物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呢?
四、增強意志力的教育
只有決心而沒有毅力,做什么都不會成功。勤奮+決心+意志力=成功。古人登山“入之愈深,見之愈奇”,他們乘風雪,登滑石,攀高峰,終于領略雪中泰山之趣味。這些都啟示我們:擁有非凡的意志力,堅定的信心,就有可能收獲到更多更好的麥穗。
五、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要教育青年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正視失敗。在困難面前,不能喪失信心,而應該勇敢地在失敗中崛起。這時,一顆能夠承受挫折,堅強的心靈就極為重要了。歷史上,偉大詩人屈原數次被陷害,罷官,放逐,但他仍舊不改初衷,提倡“美政”;《指南錄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臨危險境遇,仍矢志不移:這些都是直面慘淡人生的范例。
六、正確人生觀的教育
高中學生已經在思考人生目的,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對他們今后走入社會大有裨益。《項鏈》中瑪提爾德的人生觀是不可取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的態度才是正確的。
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滲透,使之“潤物細無聲”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培養學生的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為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而努力。
作者單位:新鄉市鐵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