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寶
摘要:高校國有資產是指高校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和。它是發展高等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必不可少的物質保障,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著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監督、忽視無形資產管理、固定資產重復購置等主要問題,應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建立有效的監管監督機制,以真實反映高校的資產狀況。
關鍵詞:高校;國有資產;監管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G4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4-0205-02
一、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手段落后
1.管理技術落后。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已使用計算機進行固定資產管理,但使用的軟件主要以統計功能為主,側重于數據庫管理而不是業務流程管理。同時使用的軟件自成體系,只能獨立運行和操作,無法與財務部門和使用部門連接實現數據共享,使資產管理、價值管理和資產使用各自為政,互不知情。這種封閉式的管理軟件顯然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對資產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2.管理方法落后。目前,大多數高校對資產管理的對象不加區分,不論類別、不分重要性都采取統一的管理方法,對價值幾十萬元的教學設備和價值幾百元的辦公用品采用同樣的管理方法,從而造成管理人員精力分散,不能有重點地關注重要資產的使用情況和動態變化,嚴重影響了資產的管理效果。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執行制度不嚴格,管理意識淡漠,缺乏有效監督
其一,一些新購置的資產、接受捐贈的資產以及已竣工的基建工程不及時入賬,特別是房屋和建筑物,由于基建會計實行單獨核算,工程竣工結算和審計的滯后性,使許多已交付使用的基建工程長期不能在固定資產中得到反映。其二,有些使用部門對已報廢的資產不及時辦理財務核銷手續。其三,資產清查工作不到位,由于高校資產數量較大,資產管理部門人員和技術力量有限,往往不能徹底清查地固定資產,使賬目與實際不符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即使發現了問題又不能及時處理,使問題越積越多。其四,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缺乏溝通,沒有定期核對賬務,導致賬賬不符的情況出現。同時,許多高校對資產缺乏動態管理,缺乏有效監督,不能掌握資產的變動情況和現時狀況,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一些高校的教職工由于教學或科研的需要,長期占用學校的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在工作調動時物隨人走,也造成資產的流失;一些高校教師錯誤地認為自己申請的科研經費是個人財產,從而將用科研經費所購儀器設備和資料等據為私有;還有一些部門或個人則將國有資產私下用于對外教學、科研或租賃以獲取部門或個人利益。
(三)忽視無形資產的管理和利用
高校作為知識型事業單位,無形資產是學校的重要資源。但長期以來,高校普遍存在的“重有形,輕無形”觀念,使許多高校缺乏對無形資產的認識,沒有制定相應的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忽視對無形資產的開發、利用,造成無形資產的流失和浪費。一些高校在教學科研活動形成的專利技術、非專利權技術和著作權等科研成果,學校負擔了設備的損耗、人員的工資等諸多費用,應屬于職務發明,理應納入學校無形資產管理,但由于缺乏無形資產保護意識,往往為課題負責人個人占有,這些無形資產帶來的收益自然也就成為個人私有財產,一旦課題負責人離開學校,由于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制約措施,導致長期研究和積累的無形資產被無償帶走。同時,一些高校管理者缺乏市場觀念和價值觀念,對科研成果的時效性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的急迫性認識不夠,不重視無形資產的及時利用,造成了無形資產的白白浪費。
(四)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利用率低
大多數高校對固定資產實行部門管理,無償使用的管理模式,缺乏統一的調劑。同時由于高校大多實行二級財務核算體制,各院系都是單獨的利益單位,使得各部門各院系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盲目攀比而不考慮自身的實際需要,其他學校或部門有什么儀器設備,也攀比購買什么儀器設備,而設備購進了卻閑置不用或使用率較低,導致資產重復購置現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嚴重浪費。另外,高校資產管理部門由于受管理水平的制約,不能充分掌握全校的固定資產分布狀況和使用動態,對長期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設備心中無數,因此,對各部門資產進行合理調劑實現資源共享也就無從談起。同時,在固定資產購置前缺乏可行性論證,對請購計劃審批不嚴也是造成高校資產重復購置、利用率低的原因。
(五)資產的賬面價值偏離實際價值
高校實行的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資產采用歷史成本法計價。由于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也不計提減值準備,無法反映各項資產的實際價值,使得高校資產賬面價值嚴重偏離現值,無論財務部門還是資產管理部門都無法確切掌握學校資產的實際價值情況。
二、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全過程的動態管理
1.加大對現有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信息化開發的經費投入,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更完善的管理軟件。對所有固定資產進行從購置到報廢整個周期的全程動態管理,實時記錄固定資產增減、調配等變化情況,及時掌握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以及結存等具體情況。
2.利用校園網實現網絡化管理,通過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平臺,實現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和各使用部門的對接。使各級管理部門可以隨時了解每個部門固定資產使用、變動情況,以充分利用現有儀器設備,避免資產重復購置,實現資產的合理流動、資源共享。另外,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要保持充分的協調與溝通,保證固定資產賬賬相符。
3.對固定資產按重要性加以分類,實施差別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對價值較高、教學科研非常重要的資產,應由資產管理部門專人負責管理和維護,并隨時關注其使用情況和維護狀況;對于價值較高、對教學科研有重要影響的資產,資產管理部門應定期檢查其使用情況和維護狀況,這兩類資產應列入年末資產清查的必查項目。其他價值較低、重要性一般的資產可委托使用部門進行管理,年末清查時由使用部門自查,資產管理部門隨機抽查。
(二)加強預算管理,實現資產的優化購置
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互為前提和基礎。預算資金是資產形成的主要渠道,高校資產的購置、日常運轉和價值補償主要依靠預算安排來實現。預算安排不合理,將導致資產配置的不公平,導致資產的閑置浪費,降低資產使用效率。因此,應在建立科學的資產配置標準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各部門資產存量情況,結合各部門履行職能的需要核定部門資產購置、使用、處置預算。并通過嚴格執行預算、及時分析預算差異和進行預算執行考核等手段,加強資產的預算管理,確保預算編制、執行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從而達到從源頭上控制資產重復購置的目的,從而實現優化配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的目標。
(三)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管理力度
一是明確財務部門管理流動資產的責任。財務部門要完善貨幣資金的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保證資金安全,要督促對外發生經濟業務的經辦人員及時辦理相關手續,建立定期核對往來的賬務制度,保證往來賬目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防止發生壞賬損失。二是建立高效統一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梯級管理模式。建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統一負責全校的資產管理工作,各部門各院系應配備熟悉資產管理的人員負責本部門的資產管理工作。三是建立資產管理責任制,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四是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并堅決執行。
(四)加強無形資產管理
具體而言,完善無形資產管理制度,明確職務發明所有權的歸屬問題,明確科研成果的保密責任;建立健全無形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制約措施;加強對教職工特別是科研人員的宣傳教育工作,強化教職工對無形資產的保護意識;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同時,無形資產管理部門要做好無形資產的檔案整理工作,避免人才流動造成無形資產的流失;財務部門要增加對無形資產的價值核算,增強各級管理人員對無形資產管理的責任意識;審計、監察部門要監督無形資產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過程,防止利用無形資產牟取私利等行為的產生。另外,科研成果只有轉化為生產力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要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業績的考核和激勵制度。通過有償轉讓、投資入股等方式,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實現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使對科研的投入得到補償,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增添動力。
(五)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機制
為了對國有資產實施有效監管,高校應成立獨立的專職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建立規范的監督機制,以提高監管力度。
此外,對于部分固定資產建議宜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以便真實地反映高校的資產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