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戈
摘要:《工程經濟學》課程設計是學生們在課程結束之后,第一次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的經濟評價項目。教師的指導工作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選擇難易適中的案例作為設計任務,激勵學生樹立信心并迸發出很強的工作力量。
關鍵詞:工程經濟學;課程設計;激勵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7-0247-02
《工程經濟學》是一門介于技術學科與經濟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它是研究工程技術領域內資源的最佳配置,將可能被采用的各種不同的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進行計算、分析、比較和評價,從而選擇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最優方案的科學[1~2]。
課程結束后的課程設計是學生們第一次自己獨立完成某個具體項目的經濟評價,雖然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相關理論理識,具備了獨立自主完成整個評價過程的理論基礎,但一個完整的經濟評價過程需要把課堂所學的關于投資及成本估算、利息計算、折舊攤銷計算、不確定性分析等多個知識點融會貫通、聯合運用才行。如果課程設計指導教師給學生選擇的案例太難可能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喪失獨立完成設計的信心,所選案例太容易,又達不到練兵的目的,學生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遇到具體項目的經濟評價還是無從入手,因此,案例選擇對于能否實現課程設計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目的至關重要。
一、選擇具有激勵作用的案例
激勵理論有多個流派,對《工程經濟學》的案例選擇有啟示作用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于1964 年提出的期望理論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提出的“三種需要理論”。
根據弗魯姆的期望理論,人們總是希望通過一定的努力達到預期的目標, 如果個人主觀認為達到目標的概率很高, 就會有信心, 并激發出很強的工作力量, 反之如果他認為目標太高, 通過努力也不會有很好的績效時, 就失去了內在的動力,導致工作消極[3~4]。
由于經濟評價在各行各業中均有應用,在信息收集日益簡單、方便的今天,指導教師可通過互聯網、相關書籍、科研項目等多種渠道獲得多個案例,這就為指導教師的選擇帶來一定的困難。運用弗魯姆的期望理論,以學生順利、出色地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為以后的實際工作奠定基礎為目標,可以立即得出案例選擇的原則:
(一)選擇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經濟評價案例
雖然《工程經濟學》在各行各業中都有運用,基本的經濟評價方法也相似,但行業背景不同,具體的評價方法也有其特別之處。例如,水庫這樣的水利工程,往往具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種功能,其投資與效益要在多個部門進行分攤,其分攤在其他行業的經濟評價中可能并不涉及,其分攤方法可能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背景知識才容易理解與掌握。
(二)以選擇新建項目、計算期在20年以內的案例為宜
新建項目經濟評價的數據計算與改、擴建項目的數據計算相比,更加直觀明了,利于學生掌握經濟評價的基本步驟。選擇的計算期短一些,計算量相對較少,利于學生掌握經濟評價基本的計算方法和表格的基本格式,學生制表、排版也相對簡單。相反如果計算期太長哪怕計算并不復雜,但由于計算量較大、制表、排版相對麻煩一些,學生們拿到題目會主觀上認為題目較難、可能很難完成,獨立自主完成設計題目的信心大大降低,甚至會認為,反正太難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等別人做完抄一份算了的僥幸心理。實際上當學生們通過較簡單的案例掌握了經濟評價的基本方法及格式后,以后在實際工作中再接觸更加復雜的具體項目,只需再花費較少的功夫即可弄清楚。
(三)所選案例的經濟評價能使學生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點
麥克利蘭的“三種需要”理論, 對于指導教師的案例選擇也有啟示作用。“三種需要”理論認為,個體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種重要的動機或需要:
(1)成就需要: 爭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2)權力需要:影響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3)親和需要:建立友好親密的人際關系的需要[3~4]。
根據該理論指出的第一種需要,指導教師給出的案例應使學生感到如果能夠完成整個經濟評價過程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因此課程設計的案例選擇還應遵循第三個原則:所選案例的經濟評價能使學生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點。以一個財務評價案例為例,學生們完成之后應基本掌握了投資估算、總成本估算、折舊攤銷計算、利潤與利潤分配計算、還本付息計算、現金流量計算、相關評價指標計算、不確定分析等多個環節的計算、分析、制表、作圖與說明。
把握了案例選擇的基本原則,指導教師可將收集到的案例數據進行簡化、歸并、整理以達到適合學生分析計算的目的,整理后的案例背景與數據寫入課程設計任務書供學生使用。設計任務書第一要將項目背景交代清楚,包括項目名稱,項目所處的階段,項目已完成了哪些工作等。第二要交代清楚經濟評價要用到的基本數據,例如,產品價格、產量,所需原材料價格、數量,折舊年限、攤銷年限等等。第三要寫清學生要完成的具體任務,例如要完成哪些計算,編制哪些表格,得出哪些評價指標等等。第四要寫出計劃進度,詳細安排好每一天應完成的工作量,例如,規定學生第一天應完成項目評估參數的選擇。第五要列出參考書,方便同學們查找相交參數,熟悉計算方法。
除了具體的任務書,為使學生盡快掌握評價方法,找出評價過程的切入點,指導教師還應制作明了、詳細的設計指導書與演示文稿。設計指導書應講清經濟評價的步驟,尤其要講清經濟評價中同學們不易理解的、容易出錯的難點。以財務評價為例,有以下難點需在指導書中講解清楚:
(1)投資估算中要講清各項費用最終形成哪類資產,不同類型的資產以何種方式轉移到成本中去,建設期利息何時、以何種方式償還。(2)用詳細估算法計算流動資金時,需以經營成本及其中的某些科目為基數,因此要提醒學生實際上流動資金估算應在經營成本估算之后進行[5]。(3)詳細講解總成本估算中利息、折舊、攤銷費用如何逐年計算,可變成本、固定成本、經營成本分別包括哪些部分。(4)稅金的計算要區分所采用的原材料及產品價格是否含增值稅,講清增值稅的特殊處理方式。(5)利潤的計算要講清凈利潤的分配方式,尤其要講清虧損的處理方式。(6)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的填列要講清短期借款的處理。(7)講清不同還款方式下各類借款的還本付息應如何逐年進行計算。(8)各類評價指標應依據哪些表格中的哪些數據進行計算,例如,盈虧平衡點的計算要用到總成本費用估算表中的數據,總投資利潤率與項目資本金利潤率要用到利潤與利潤分配表中的數據,項目投資內部收益率與凈現值的計算則要用到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中的數據等等。(9)講清各個表格之間的聯系及計算順序,例如,總成本費用估算表、利潤與利潤分配表、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借款還本付息計算表實際上要同時計算。
演示文稿的制作應以設計指導書為依據,突出難點和重點,并用一個簡單例子演示整個計算過程。
另外,根據“三種需要”理論中的“親和需要”,指導教師給出案例的基本數據之后,可指出其中有些數據學生可根據相關資料進行調整,允許學生兩人一個小組,在設計過程對有關參數的選擇、相關數據的調整、計算方法進行商討并得出評價結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及時指出對方的錯誤,取長補短,加快進度,還能使學生認識到交流與合作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一個具體的課程設計案例
該案例為某新建年產200萬套服裝項目的財務評價。該項目已完成市場預測;項目所需原材料、燃料動力等供應條件的評估;確定了項目的工程技術方案,建廠條件和廠址選擇方案、環境保護方案以及節水節能方案;完成了工廠組織和勞動定員、培訓;確定了項目實施規劃以及資金的籌措方案等工作。基礎數據如下:
(1)本項目的主要產品:服裝200萬套/年預估產品出廠價:235元/套(不含稅價格)。(2)項目建設期一年,生產期十年,其中投產期兩年,達產期八年。生產負荷第二年為40%,第三年為60%。(3)場區用地90畝,土地使用權按50年計算,一次性付款價格為20萬元/畝。(4)項目建設投資(不含建設期利息)估算為8 008萬元;項目所需流動資金按正常生產年份月銷售額的估算。(5)項目資本金選定為投資總額的30%,項目所需其他資金借款。建設投資部分由中國建設銀行提供貸款,年利率為6.2%;流動資金由中國工商銀行提供貸款,年利率5.94%。項目資本金的投入按每年投入總資金的30%。(6)所需外購原料、輔助材料按年銷售收入的60%估算,燃料動力按年銷售收入的18%估算;設備維修費用按年銷售收入的0.05%估算;管理費用按年銷售收入的0.5%估算;銷售費用按年銷售收入的2%估算。(7)公司員工人數第二年為100人,第三年為615人,達產年為1 050人。職工平均月工資及福利費按1 300元/人計取。(8)固定資產殘值率取5%,平均折舊年限按十年計取。(9)無形資產按照50年平均攤銷。(10)增值稅率按17%計算,城市維護建設稅為增值稅的7%,教育附加費為增值稅的3%。(11)所得稅率25%,法定盈余公積金按稅后利潤的15%計算。行業基準折現率取10%(學生可根據相關資料調整項目資金籌措方案、還款方案、產品價格、行業基準折現率)。
三、結語
要使《工程經濟學》課程設計達到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案例選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本文借鑒激勵理論的研究成果,指出指導教師應選擇難易適中、學生感興趣的案例作為設計任務,激勵學生樹立信心,自主完成設計任務,并使學生從設計中取得成就感,且認識到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