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沛 王尚翠
[摘要]湖北的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在國家政策影響、管理體制束縛和企業自身局限這三方面的作用下,企業在發展中存在著資金短缺、設備不足、核心競爭力缺失、人力資源匱乏、管理制度滯后等問題。通過對主要問題的成因分析,可以拿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相對可行的政策建議,以此來促進湖北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水利施工企業水利建設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TV-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20087-01
湖北省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資金短缺、設備不足、核心競爭力缺失、人力資源匱乏、管理制度滯后等,這些問題有些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有些是管理體制的束縛,有些則是企業自身原因使然。這三個方面的影響對企業交叉作用,在不同時期顯示出不同的影響力,是湖北省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在發展中問題的主要成因。
一、國家政策影響
九十年代末,隨著國家水利建設投入的加大,在國際氣候的影響下,水利建筑行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擺脫了計劃經濟狀況下工程建筑模式,放棄了依地方政府下達任務組織工程施工的方式。專業施工隊伍,即水利工程施工企業加快了發展。水利建筑市場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模式“四制”。招投標法開始實施后實行招標投標制節約的工程建設投資,一般在10%至15%。“四制”的引進無疑規范了水利建筑市場,同時催動了企業的發展,確保工程質量,還不同程度的節約了工程資金。然而,從運行的情況來看,國家在保護企業利益方面出現了明顯的政策滯后。
在湖北水利建筑市場,以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承接一項總價1000萬元的水利工程為例:前期投標費用和投標保證金約占總價1.5%,即15萬元;如順利中標,投標保證金歸還企業,但此時需繳納的招標代理費基本與投標保證金等額,所以此時企業投入的資金仍為1.5%;企業與業主簽訂施工合同時需按工程總價的10%繳納履約保證金,此時企業投入資金為總價11.5%;開始施工后,業主將付給企業工程預付款,前期1.5%的費用可在此時列支;施工完畢后,履約保證金歸還企業,如工程款給付及時,此時施工企業可收到扣除總價10%質量保證金的剩余900萬元工程款,也就意味著此時企業獲得了100萬元,即總價10%的債權。通過以上事實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企業在一項水利工程中的利潤率為10%,那在完成此項工程后,企業獲得的現金流入量為0;如果利潤率低于10%,現金流入量為負數;利潤率大于10%,現金流入量為正值,其數額為利潤率大于10%部分。
此外,水利工程質量保證金按規定應于施工完畢,經驗收合格一年后歸還,但項目法人在單元工程驗收、單項工程驗收上的時間大都超過一年。在以最低價中標的項目上,有的業主為保證合同的正常履行,沒有按規定的10%,而是按20%甚至30%收取履約保證金,在湖北水利建筑市場“僧多粥少”的現狀下,多數施工企業也只能委曲求全,這種情況無疑給企業增加了額外的債權。
二、管理體制束縛
2003年,隨著湖北長江干堤建設的基本完成,湖北的水利建設投入逐年下降,與此同時,國家也加大了中小型國有企業的改制力度。2003年3月30日,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所有省直機關的企業必須在3月底之前與主管部門脫鉤”的要求,湖北省水利廳精心組織,在通過企業職工大會表決后,省水利水電建設總公司與疏浚公司、水利建設三公司三方的原法人代表在漢簽訂合并重組協議順利完成脫鉤重組。此前,省水利水電建設總公司一公司、二公司已完成合并重組。至此,湖北省水利廳直屬的5家施工企業與主管部門完全脫鉤,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截止2006年,全省水利企業改制脫鉤面達到了90%以上。改制工作啟動以來,湖北的水利施工企業出現了新氣象。許多企業在原有的基礎上成立了有限責任公司,引入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湖北省的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大都脫胎于某個水管部門的下屬單位,受事業單位傳統管理模式思維方式嚴重影響。不少職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還處在計劃經濟時期里,尤其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不少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在與主管單位未脫鉤前,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正式職工與系統內其它單位的職工一樣,都是具有事業單位編制的工作人員,由于施工單位條件差,大多優秀人才都愿意調到主管局或者其它單位,而企業還經常成為機關富余人員的分流地,久而久之,造成了企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人力資源短缺。
三、企業自身局限
湖北省的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在內部控制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存在以下情況:管理高度集權,經營決策缺乏科學評議的過程;過分依賴員工的道德品質、經驗和素質,缺乏相應的監督和制約;管理層次不明,員工崗位模糊,職責不清;獎懲不明,沒有良好的員工激勵機制。這些問題如不予以解決,勢必制約企業發展,嚴重的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同時,由于施工企業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在維護自身利益方面顯得軟弱無力,集中的體現就是法律意識淡薄,忽視合同管理。由于一項水利工程的驗收周期較長,在工程驗收和決算上企業都要看業主的眼色行事,企業又不敢冒喪失某個區域市場的風險,一般情況下,企業很少能有勇氣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一旦與業主出現爭執,多數對企業不利。例如某水利施工企業公司承接某水利工程,合同約定180天完工,但最后實際工期為300天。竣工結算時,業主以工程延期為由對施工企業罰款100萬。施工企業則以工程有追加變更為由抗辯,不同意扣款并訴至法院要求業主支付全部工程款。最終,法院判決施工企業應當賠償業主因工程延期竣工造成的損失80萬,理由是雙方在合同中沒有對工程量追加導致工期順延的計算方式做出約定,即使有追加,工程實際工期也遠遠超過合理工期,且施工企業未取得工期順延的簽證。法院判決對企業極為不利。以上便是施工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忽視合同管理,從而導致企業利益受損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事例。
但隨著湖北省水利建筑市場的逐步規范,水利建設對施工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湖北省水利建設的投入效果的良好體現需要高素質的水利施工企業去保障,湖北省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的健康發展對湖北省水管單位的體制改革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關柯,關于我國建筑業治本的兩點建議,建筑管理現代化,1999(3).
[2]郝玉柱,企業如何實施人本管理,施工企業管理,2002(3).
[3]賈平,企業動態聯盟,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