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晶
[摘要]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給學生以全新的界面,開放形式的學習方式。其有利于老師利用生動的圖畫、文字、聲音創設情景,給學生以較大的情感感染或振動,引起學生高度注意或思索。從而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20135-01
網絡教學是遠程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利用計算機設備和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是現在更是未來的重要教育手段。它利用已經普及的家庭電腦和寬帶網絡等硬件環境,依托專業的網絡現場教學平臺,實現異地、同時、實時、互動教學和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是“實地現場教學”模式的強有力的補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總體趨勢和目標。網絡現場教學,不是網站,不是點播,不是錄制課件。在網絡現場教學模式下,教師講課工作像以往一樣準備講課稿(word,ppt,pdf等文件格式),像以往一樣按照約定的時間上課。所不同的是:上課的地點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現實地點,比如培訓中心的固定班級,而是你們單位在這個網絡系統平臺上開設的固定班級,一個網絡班級。上課的內容仍然是教師備課好的內容,只需要將講課稿文件“打開”到講課板上,整個網絡班級的學員都能異地看到內容,當然前提是學生在規定的時間登陸到了該班級。教師打開準備好的講稿(word,ppt,pdf等文件),學生端自動顯示講課稿內容,教師——完成學習點的講解,學生端同步看到教師講課過程中臨時書寫的內容。如果學生有疑問,隨時舉手發言,經過教師允許,雙方視頻/語音交流,同時這個交流班級內的學生都能看到和聽到。到下課時間下課,退出系統。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給學生以全新的界面,開放形式的學習方式。其有利于老師利用生動的圖畫、文字、聲音創設情景,給學生以較大的情感感染,引起學生高度注意或思索。從而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一些問題在課堂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可以留給學生課后完成,學生能主動地從網絡中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網絡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實施網絡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有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在網絡課堂中,使用的是計算機,靠鼠標和鍵盤學習,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存在了,從而導致學生在網絡教學課堂上出現失控現象。網絡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不在系統的教授教學內容中,但是教學時間的安排,媒體的選擇,網絡課堂教學的課前指導,教學內容的設計,知識的傳授,組織學生討論及上網學習等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由教師導航控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然起主導作用。因此,掌握網絡技術已成為網絡環境教學中教師生存的基本技能。教師應當具有與教育環境相適應的必備素質。由于網絡課堂教學參與了現代教學媒體,所以不像傳統的課堂教學那樣只需單純講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強調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學情境的創設、各學科的相互整合及對學生社會適應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教師在網絡課堂教學中以先進方法、手段進行施教的能力主要體現在:
1.選取和利用網絡資源的能力。Internet網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選取網上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2. 創設教學環境的能力。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需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部分。教師應具備利用現代教學媒體技術創設教學環境的能力,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體驗知識,求得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3.上網學習輔導能力。網絡課堂教學,由教師控制學習的全過程,在完成教師知識傳授任務情況下,可以讓學生登錄上網學習,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內容和自己的需要上網獲取知識,進行搜索研究。教師必須具備上網學習的輔導能力,促進學生的個別化學習。4.組織學生協調學習能力。網絡課堂教學可以利用網絡的交互特點,組織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學生的討論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自己不能解決,可以通過網絡的電子舉手功能向教師發出求助信號,讓教師答疑,這是比較靈活的學習形式,教師組織學生協調學習能力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進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重點在于制作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設計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體現專業培養目標。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應當具有教學性、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等特點。
1.教育性:符合教學規律,滿足教學要求。體系規范、完整,結構嚴謹;充分的資料或網絡資源鏈接,資料來源清楚,無侵權行為;教學目標清晰,定位準確,啟發引導性強,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交互良好,模擬實踐環境,注重能力培養;配有適當習題。如為網絡課件應有對習題的在線評判或學生自學的效果評價以及作業提交和反饋。
2.科學性:教學內容正確,無政治性、科學性錯誤和嚴重的文字錯誤;模擬仿真形象,能正確再現科學規律;舉例合情合理、材料準確真實;媒體選擇合理,運用多種表現方式展示教學重點、難點;場景設置、素材選取、名詞術語、操作示范符合教育教學規律。
3.技術性:界面人性化,操作方便、靈活;沒有導航、鏈接錯誤;啟動、鏈接轉換時間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如視頻、聲音、動畫,并具有相應的控制技術;素材結構規范合理;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能根據需要選用最適當的工具,應用效果好;適應性好,素材完整,脫離本機環境后運行正常。
4.藝術性:界面布局合理,整體風格統一,色彩搭配協調,符合視覺心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配合恰當,符合教學主題;制作精細,吸引力強,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實用性:具有較大推廣價值,設計新穎且有創意;易于修改、升級,易于補充和調整教學內容;所需文檔齊備(包括使用說明,參考材料等)。
總之,網絡教學應該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重心。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一定活動方式的構成體。教師應該不斷積累經驗,掌握好網絡教學的優勢,努力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