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 迎
中圖分類號:C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20206-01
人口安全問題是一個國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問題之一,樹立科學人口觀,實施以人為本的人口安全戰略,協調人口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發展過程中各種復雜關系,是構建和諧人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要前提。
一、人口安全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
人口安全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區域和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人口發展及其相關領域各種風險因素得到相對控制,避免或化解可能出現危機的狀態。其主要內容包括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人口數量、人口素質、人口結構、人口分布以及人口遷移等因素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發展要求相協調,與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的人口發展戰略就是用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優先投資于人的全面發展,加大對人的投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由此可知,人口安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和保證,它將直接決定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
二、我國人口安全所面臨的問題
(一)人口總量安全現狀
人口低增長率和高增長量長期并存,人口過多仍是我國長期面臨的首要問題。強大的人口增長慣性,使今后20年全國總人口仍將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據測算,在保持目前較低生育水平,即婦女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8,計劃生育工作不出現滑坡的前提下,預測二十一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實現零增長,接近15億。也就是說,中國人口實現零增長至少還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如果生育率出現較大波動,實現人口零增長的時間不但要隨之推遲,人口總量也會因之攀升,甚至超過15億。所以說實現小康目標任務將是十分困難的。
(二)人口素質安全現狀
——我國出生人口素質問題突出。我國人口的出生缺陷率處在較高水平。每年先天殘疾兒童的總數為80~120萬,約占當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個別地區達8%以上,特別是邊遠偏遠貧困地區出生缺陷發生率遠高于城鎮,直接影響我國人口身體健康狀況。
——公眾科學素質偏低。公眾科學素質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從人才資源的人均擁有量看,目前發達國家工程師和科學家占就業人口的千分比,日本為13.5,美國為4.5,中國僅為1.3;每萬人口中自然科學方面的科技人員比例,日本為369.9,美國為114,中國為65.4。由此可見,我國人才資源嚴重匱乏程度。
(三)人口結構安全現狀
——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2000年“五普”數據為116.9,2005年高達119.86,嚴重偏離國際公認正常值范圍。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升高將帶來很多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倫理問題。首先是總人口性別比失衡,預計2020年20歲至45歲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其次,如果任其畸形發展,必將帶來兩性、婚姻、性犯罪等方面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的婚姻擠壓問題將因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生人口進入婚齡而很快顯性化,成為危及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將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老齡人口比例迅速上升,速度之快,數量之多超過任何發達國家。200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1%以上,占世界老齡人口的1/5,按國際標準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4.4億,占總人口的1/4以上。尤為重要的是,我國進入老齡化國家時,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而發達國家通常在5000~10000美元,屬于未富先老。龐大的老齡化人口規模對社會保障體系造成空前的壓力,使我國社會和家庭養老負擔日益加重,用于養老、醫療等財政支出不斷攀升,進而降低積累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勞動力就業壓力巨大。我國人口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發達國家75%以上的水平。人口城市化滯后,無法有效吸納勞動力,勞動就業壓力加大,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高。未來20年勞動力持續以年均550萬的速度增加,2013年前后達峰值9.32億,每年有2000多萬人需要安排工作,但年新增就業機會只有800萬個,龐大的勞動人口將對我國就業市場構成巨大壓力。
(四)人口遷移安全現狀
人口城市化過程中,人口流動與遷移將成為人口問題的又一嚴峻挑戰。2005年,全國的流動人口達1.47億,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步伐加快、戶籍制度的弱化,到2020年還將從農村轉移出3億左右的人口,再加上城市之間的流動人口合計約1.8億,屆時流動人口可能突破4億。也就是說,在全國有近15%的人口處于流動狀態,其規模還在持續擴大。龐大的流動遷移人口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對基礎設施、資源環境以及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構成沉重壓力,對社會管理系統的沖擊是始料未及的。經濟上接納,社會上排斥,體制上束縛,將使這種矛盾不斷積累,其能量終歸要以某種方式釋放出來,最終影響社會穩定。
(五)人口健康安全現狀
艾滋病呈蔓延之勢。自1985年我國首次報告艾滋病病例以來,截至2007年底,我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全人群感染率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萬人。2007年,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萬,因艾滋病死亡2萬人。艾滋病發病呈上升趨勢,中國已具備艾滋病大爆發的社會條件。
三、維護人口安全,實現以人為本的人口發展戰略
(一)控制人口數量。要積極開展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研究探討中國適度人口規模的數量,保持現行生育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努力實現預定的人口發展目標。
(二)提高人口素質。一是提高健康素質。開展全民健康工程,全面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加強農村基礎醫療保健,形成以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努力控制危害嚴重的傳染病和地方病,有效控制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二是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把發展農村基礎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全思想道德和社會信用體系;倡導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
(三)改善人口結構。嚴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貫徹落實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性別文化,摒棄男尊女卑的傳統習俗和道德觀念,維護出生人口性別結構的平衡優化。
(四)引導人口合理分布。要把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實現人口要素的有效配置,實現人口發展與經濟振興、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要高度關注人口流動與遷移問題,消除人口流動的制度和政策障礙,重視流動人口的教育培訓,在流動中提高人口素質。
(五)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和諧人口的重要基礎。人是生存于大地、依賴于大地、從屬于大地的,這是人的生存所在,人的根本所在。必須改變人類中心主義的倫理思想,實現人類詩意地棲身于地球。
人口安全是個事關綜合決策和發展戰略的大問題。維護人口安全,規避人口風險或危機,是人類社會和諧穩定內在的、持續的支撐,我們只有將人口的協調發展和人類的全面發展完滿地統一起來,才可能創造出以人類發展為主旨、均衡各方面力量的、健康積極的人口發展格局,使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真正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