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光 杜良云
課程資源是新課改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新課程的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賴于豐富的課程資源的支持。人力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和重要的意義,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成敗系于各科教師。我們要積極開發、利用教師課程資源,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為課堂教學服務。
一、教師自身是特殊的課程資源
在新課程背景下,課程資源是豐富的、多樣的、綜合的,既有地域性、又有時效性。新課改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并不排除教師的主導作用。當有限的課程物質資源開發到一定程度時,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人力課程資源。其中,教師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人力課程資源,要因地制宜地加以開發和整合,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加以利用。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之一。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教師本身的專業建設是首位,課程計劃的執行、教學目標的實現,都必須建立在教師的教學活動基礎上。通過教師引導、啟發,教學內容才會被學生理解、內化、吸收,為學生將來的生活、工作服務。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課程評價也不再是主管部門或上級領導說了算,教師已從評價的客體轉變為評價的主體,獲得了更多的專業信心和自由創造的機會。因此,教師本身是最重要的人力課程資源。
在新課程改革中,一些教師依然固守“三本書”主義,缺乏人力課程資源開發和運用能力,疏于挖掘自身課程資源,甚至把實驗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這導致許多有價值的人力課程資源被埋沒或者浪費。
因此,我們教師要從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角度去認識開發人力課程資源的意義,激發自身參與的主動性,以主人翁姿態投入到課程資源的開發中去,并在參與過程中提高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的技能,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自身課程資源,進一步促進自身的角色轉變。
二、充分挖掘教師自身課程資源
作為教育教學的主持者,各科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創造性,使自身擁有豐富的知識寶藏,具有極大的智慧潛能,才能同時具備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的雙重功能。按照教師課程資源存在的形式和范圍,大致劃分為個人資源與社會資源。
(1)各科教師的知識結構、儀表風貌、言行舉止、家庭背景等個人資源,可以成為課程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個人資源具有待開發性、直接性、豐富性、難以復制性等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都是不可替代的。學生對教師的個人資源特別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教師的個人資源,讓學生對老師有更多的了解,師生之間的感情就更容易溝通。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特別是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態度,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向師性,從而培養和豐富學生健康的情感、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踐證明,教師淵博的專業理論、得體的衣著打扮、獨特的肢體語言、風趣的語言風格,都會對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使課堂充滿感情色彩,有利于實現認知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三者的統一。
(2)各科教師自身的生活歷練、論文論著、報刊剪集、收藏品等社會資源,一般融入了個人深刻的情感體驗,更容易影響和感染學生。這些社會資源具有動態性、多樣性、有效性和再生性等特點,可以起到豐富、補充、印證教材知識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各科教師要盡量從自身課程資源中挖掘出更加豐富的內容,利用貼近學生、社會和現實生活的素材,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使學生從生活中受到相應的教育。當教師結合讀報、上網、看電視所收集的文書檔案、時事資料,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觸及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拿著自己撰寫的論文論著講授有關知識時,學生自然會更加佩服自己的老師,更加信賴教科書上的理論。另外,教師平時如有集郵、集報或收藏文物的習慣,教學時也可以隨時從收藏品中提取與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貼近的有效信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如何開發、利用教師自身課程資源
教師的素質狀況,直接制約自身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教師在開發利用人力課程資源時,別忘了從自己身上“打主意”,使自己由一個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一個單純的教書匠,轉變為一個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建設者。
第一,要強化課程資源意識,養成收集、整理資源的習慣。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實施的水平和效果。在新課改中,我們要認識到教師自身資源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課程資源,自覺將自身資源和實驗教材有效地融為一體,形成對人力課程資源的強烈需求,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課程資源的開發技能。不僅思想政治課程的實施可以選取多樣的人力課程資源,而且同一人力課程資源對于不同課程也有不同的用途和價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勤于收集,因時制宜地整理和優化自身課程資源。
第二,要加快自身知識更新,創造性地使用實驗教材。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人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這必然在政治課教學和考試中有所體現。另一方面,實驗教材作為基本而特殊的課程資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有與教學要求不適應的地方。這就要求政治教師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加強自身知識更新和教學反思,并對開掘得到的資源進行研究、創新,主動消化自己得到的豐富的課程資源。同時,要求教師對實驗教材不斷補充、創造和升華,在使用實驗教材中不斷挖掘、整合、利用蘊涵其中的好的素材,使其應有價值得以體現,將其轉化為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因此,政治教師加強業務學習,創造性地使用實驗教材,是開拓自身課程資源的根本途徑。
第三,要發揮自身特長,構建自己獨特的課程資源庫。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各科教師首先要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根據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專長、挖掘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資源和報刊資源,不斷地對不同形式的資源分類、整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形成易于查找的資料庫。其次,要整合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和科技館等豐富的社會性課程資源和鄉土地理、民間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廣泛的鄉土資源,實現校內外課程資源優化配置,使之內化為優質的教師課程資源。最后,要注意發揮群體合力。每一位教師都要積極學習其他教師好的教學經驗,分享他人的課程資源,做到取長補短和精益求精。只有全體教師團結合作、共同參與,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提高,才能將個人優勢轉化為學校優勢,形成鮮明的學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