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旭楠
[摘要]在中職教育中,計算機教育在各個專業都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計算機基礎》,借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前世”與“今生”的擬人手法,講述教師如何教好計算機基礎課以及學生如何學好本門課程,為以后的計算機課程和工作的需要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基礎教法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44-01
21世紀,是信息技術的時代,而信息技術的核心又是計算機技術,因此,普及計算機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計算機文化水平是實現信息化的保證,《計算機基礎》作為計算機學科的基礎課程,在中職學校的各個專業都有開設。這樣一來,教師如何教好以及學生如何學好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就成為我們每一個計算機教師潛心探索的問題。
一、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前世”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
《計算機基礎》作為基礎課,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實用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的特點,是中職生提高信息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石,只有把計算機基礎這門課學好,才有興趣把其它的信息綜合應用課程學好、學精,因此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的轉換已成為中職教育刻不容緩的事情。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
1.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架構。(1)計算機基礎知識;(2)Windows XP操作系統;(3)Internet應用;(4)WORD應用;(5)EXCEL應用;(6)POWERPOINT應用;(7)多媒體軟件的應用;(8)常用工具軟件的應用;(9)計算機病毒與安全維護。
2.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們的中職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專生,一部分是對口生。由于中專生要就業,我們就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實踐上。由于太重視實踐,反而忽視了理論。反之,對于對口生來說,他們將要面對的第一個門檻是高考,為了更好的完成那份考卷,我們很自然的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理論上。與我們的教學相對應,我們的考試也很自然的分成兩種形式:一種是機試,這種考試主要是面向中專生的測試;另一種是筆試,這種考試則是面向對口生的測試。眾所周知,機試的側重點是操作,筆試的側重點是理論。然而,無論是機試,還是筆試都是片面的,無法全面而正確的評價學生知識水平與動手能力的綜合能力。因此,考試后反饋的信息就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大多數對口生筆試的成績很高,但是他們的操作能力不強;大多數中專生操作的基本功很扎實,但在理論方面幾乎是一無所知。這就是很明顯的理論脫離實際。
二、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今生”
既然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那么,我們就應該考慮如何擺脫現狀,在教法和學法上進行改革。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與建議
1.對教材內容進行“四舍五入”
上面我已經介紹了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架構,其中包括九項內容,我們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四舍五入”。何謂“四舍五入”呢?這里的“四”指的是因特網應用、多媒體軟件的應用、常用工具軟件的應用、計算機病毒與安全維護這四項內容,所謂“四舍”并不是把這四項內容舍去,而是要對這四項內容進行精講,這樣做的原因是這些內容會在今后的教學當中出現,因此,在基礎課中,我們主要是介紹就可以了;這里的“五”指的是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件應用、電子表格處理軟件應用、演示文稿軟件應用這五項內容,而“五入”就是把這五項內容作為基礎課中的重點,說的直白點就是要求學生在第一學期熟悉操作系統、提高打字速度、掌握辦公軟件的應用、以及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理論部分進行深入的理解。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1)一改以往機房上大課的模式,真正做到講練結合。教師講一個任務,學生完成一個任務。這種方式可以兩種方法實現:方法一,把多媒體教室開設在機房旁邊,教室在多媒體教室講20分,學生馬上到機房去練習,這樣就避免了學生無法及時消化教學內容的問題;方法二,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把所有的課程都設置在機房,前提是機房一定要安裝電子教室軟件,這樣更加有利于教室掌握課程進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
(2)靈活設置實訓內容,增強教學內容趣味性。教師可以找一些開發學生創造力的上機內容,練習的內容可以不是固定的(比方說給學生規定運用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己選擇主題等)。另外,對于授課內容要結合教學目標有選擇性地進行精講,對于操作性的內容要練為主。
(3)增設課外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后復習是學生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的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舉行計算機操作技能比賽等形式來開展多樣化的第二課堂教學,學生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可以真正的掌握并升華課堂內容,增強動手能力。
3.活化考核方式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的考試內容為微型計算機基礎知識、使用辦公軟件、因特網的基本技能,這些恰好是我們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因此,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這些內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參加一級考試。取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期末考試,以考級的方式取而代之。這樣一來,學生既掌握了技能又獲得了證書,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幾點建議
1.自主學習法。我們都知道,中職生并不愛學習,以前都是被老師、家長逼著去學習,這種被被人牽著鼻子走的學習方法當然不會產生好的學習效果。要讓學生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重點還在于教師的引導。中職生必須去學習計算機基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就業需要。現階段,計算機應用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沒有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根本無法適應現如今的工作崗位。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為了自己的明天而努力”的想法,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2.觀察法。要讓學生處于真正的融入課堂,就不能一味的只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這種老一套的方法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我們在講課時有些時候需要學會“只做不說”,讓學生在教師的操作中找到問題,發現問題,把“說”的權利交給學生。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3.舉一反三法。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就是舉一反三。在課堂上,我們布置一些靈活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在學生獨立完成自己創作的某一作品后,教師要及時的用贊賞的口吻表揚學生,同時還要中肯的指出還存在哪些問題,這樣做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對于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來說,教師應采用案例教學與實戰應用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養成自主學習、細心觀察、舉一反三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曹娜,計算機等級考試對高職計算機教學的促進作用[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2]楊寅華、程武山,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中的“三新”探索[A].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