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蘇星
【摘 要】本文根據社會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針對高職院校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體會和做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 計算機技術 創新能力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
1.教學理念陳舊,考核方式不合理
培養應用型人才,以實踐運用能力為主的高職院校在我國近幾年才得以蓬勃發展,高職教育還未有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體系,目前高職院校只能是照搬本科院校培養研究生人才的模式進行教學,而在考核上重理論,輕實踐,重考分,輕能力。甚至有許多高職院在考核上采取以計算機等級考試來代替期末考試,以此來評判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方式看似教學改革,實則是走了應試教育的老路。在沒有計算機等級證書就不予以畢業的壓力下,學生們做大量習題,死記硬背大量的概念,以此來就應付考試。雖然許多學校學生的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都很高,但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卻很弱,擁有計算機等級證書卻做不好畢業生簡歷的同學大有人在。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是與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相悖的。
2.教材內容滯后,知識僵化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計算機教學中相關知識必須及時更新。但是許多院校的計算機教材常常是幾年都不予以更換。究其原因是這些教材大多數由本院校的計算機教師所編寫,教師們都知道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但教材的再版涉及到一定的經費,教師們更多的是從經濟利益考慮,不愿及時更新教材內容。
再者教學方式方法更是一成不變。教學上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上機實驗為輔。以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顯然是很難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教師與教育主管部門齊心協力,在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的同時,強化上機實踐,同時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育主管部門要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培訓機會,讓他們了解最新學科動態,始終站在本學科的最前沿。
3.課程設置不科學
在我國,由于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尚未形成一套經得起實踐檢驗,符合我國國情的高職課程設置體系,各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缺乏必要的溝通,院校間極少的聯系也由于招生上的競爭而相互設防,導致各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各自為政。特別是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設置上所選教材不嚴謹、不科學。重理論教學、重概念傳授,輕上機實訓指導。上機課往往變成上網課,由于上機課沒有一個具體的實訓目標,沒有給出具體的實訓作業,學生在機房更多的時間是上網聊天,看視頻,玩游戲。
二、如何利用計算機教學特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1.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本學科的特點,有意識地留出給學生探索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能力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不外乎教授WORD、EXCEL、POWERPOINT、網頁制作軟件等。這些軟件大多是美國微軟公司研發,其主界面各功能菜單都極其相似,教師在詳細講解了其中一至兩個軟件后,其它的軟件不用講得那么透徹,可有意識的留出思考空間讓學生具體去思考、探索。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能力。
2.介紹計算機的發展史,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計算機從誕生到現在短短幾十年的發展中,每前進一步無不體現出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意識。從巨型機到微型機,再到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的網絡化、人工智能機等,都是創新意識的體現。可以說沒有創新意識,就沒有計算機的今天。
3.在計算機教學中可借助網上的信息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其創新意識
網絡世界有豐富浩瀚的資源,圖文并茂的生動界面,多姿多彩的影像資料。使教學具有感受性、新穎性、可組合性、可擴充性等特點。使學生的思維更容易具有發散性,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POWERPOINT及PHOTOSHOP軟件教學中,就可以利用搜集網上豐富的素材,完成相關作業,以鍛煉學生的查找資料,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開展創新教育轉變教育觀念
要使學生具有創新能力,教師就應轉變已有的教學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該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認知過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不應該是向學生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應該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知識。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的答案都告訴給學生,而實際上想把所有的問題都向學生講清楚也是做不到的。
在教學中要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其實在計算機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幫助系統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大有幫助的。幾乎所有計算機軟件都有幫助系統,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在上機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職院校的一切教學工作都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宗旨。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和繼續學習的能力為目標。因此要特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徹底改變以往只注意理論學習不注重實踐的教學模式。計算機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實踐教學無論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是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上機操作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使教師把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所以,一方面在教學中要保證上機實習課與理論課有合適的比例,另一方面,教師應高效地利用每一節上機課,如在上機課前對上機學習做出明確安排,明確每次上機學習的目的、任務、內容與要求等等。課后要求學生寫出上機實驗報告。這樣做,可以避免學生上機學習的盲目性,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杜春盛.實驗室工作研究與探討[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1998.
[2]姚麗梅,王玉生.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7).
[3]王義高.創新人才理論初探[J].比較教育研究,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