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偉
【摘 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是適應我國改革發展進入全新時期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校園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大學生的誠信則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本文主要從本人自身工作感受談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和和諧校園的發展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和諧校園 誠信教育 大學生
一、引言
和一位同事聊天談到學生作業拷貝現象,她給了個方法,開學初和每一位學生都簽訂一份“承諾書”,規定如有學生作業拷貝別人或者給別人拷貝,本門課程兩人均重修。本人覺得方法不錯,并開始使用,但總感覺自己心里沒底,主要是我對學生的“承諾”沒信心。雖然學校每次考試前都大力宣傳誠信考試、杜絕作弊;雖然每次考英語四、六級、AB級都要學生簽訂考試誠信承諾書,但每次考試都會有學生鋌而走險,哪怕明知等待他們的是開除學籍。
當然,作弊只是大學生誠信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中的一個,但如今,在社會弘揚“構建和諧社會”;在學校建設“和諧校園”的今天,我們大學生的誠信現狀確實令人擔憂,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老師我覺得可悲,也很無奈,下面我就大學生的誠信問題談談個人的想法。
二、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和地位
和諧的基礎是誠信,誠信是立人的根基,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它對于塑造人的思想信仰和人格,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系社會秩序,有著重要的作用。
和諧校園就是要以校園為載體,在誠信的基礎上使大學校園內各個方面、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而對于校園來說,大學生是主體,從而使大學生的誠信度決定著整個校園的和諧度。所以,加強和改善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和諧校園建設的
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更是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工作。
三、大學生誠信現狀
當前大學生誠信危機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考試作弊現象嚴重(2)惡意拖欠學校的學費(3)故意拖欠甚至不償還國家助學貸款(4)作業和論文抄襲現象嚴重(5)求職簡歷不真,夸大太多(6)和用人單位達成協議時,隨意違約(7)網絡欺騙(8)友情淡化,缺少積極向上的信任。
四、針對現狀對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分析
1.缺少誠信約束機制
我國現行的誠信教育基本都是通過說教,而具體約束和懲罰機制很少。誠信基本只是作為一種道德規范, 而非法律規范。人們往往將誠信建立在個人素質和道德良心的基礎上,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約束和懲罰機制,人們的失信行為不但得不到懲罰還可能從中受益,誠信者的利益不但得不到有效保障還有可能造成損失,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并縱容了失信行為的一再發生。
2.當代社會大環境影響
當代大學生生長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這經濟轉型時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和法律體系尚不健全、不完善,公民的道德觀念淡漠,法律意識不強,信用基礎比較薄弱,致使失信濁流在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泛濫成災。而此時,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在形成的關鍵時期,極易受到社會上些失信道德行為的影響和誤導。
3.家庭教育不到位
俗話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比如:有些家長為了能讓小孩拿到助學金或者國家助學貸款等,就開一些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貧困證明,而這就會給子女帶來一種不誠信就能得到好處的感覺,從而影響子女的誠信品質的形成。
4.高校誠信教育有待加強
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不夠。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的現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說起來重要, 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二是方法簡單。主要表現為:在教育內容上過于理論化,不能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在教育方法上“說教”和“形式主義”現象嚴重,重灌輸、輕實踐;在教育的實效性上,對問題研究不夠深入,缺乏多樣性和針對性;在誠信教育的手段上,高校不但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的教育功能,反而使網絡成為失信的重要場所。
五、引導誠信回歸,推動和諧校園建設
1.建立誠信評估機制和獎懲制度, 完善約束體制
實踐證明,誠信道德的養成,僅僅靠說教和環境的熏陶是不夠的,必須有完善的信用體系和相應的獎懲制度作保證。高校在開學初,為學生建立學籍卡的時候就應為每個學生建立個人信用檔案,詳細記錄個人基本情況、品行說明、學習成績、信用記錄以及獎懲狀況,并依據個人檔案作為學生評獎評優、入黨、升學就業、發放助學貸款等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樣定能促進學生誠信習慣養成,有助于在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最終帶動整個校園的誠信氛圍的營造。
2.充分發揮教師的楷模作用
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應該起到模范作用,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一方面應當是學識淵博的人,另一方面應當是高尚誠實的人。”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誠信品德,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做課堂上的講師,實踐上的工程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教師的誠信道德修養水平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
3.創設誠信環境,做到環境育人
和諧校園的建設最終是體現整個校園的風氣上,所以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最終解決有賴于整個校園風氣的根本好轉。因此,我們應該在全校園營造誠信氛圍,充分發揮校園輿論作用,在堅持誠信教育的同時結合誠信宣傳,全校可以通過校報、學校網站、宣傳櫥窗等各種媒體大宣傳力度。同時也對同學們身邊的種種不誠信行為,加大宣傳,利用輿論作用,使同學們感到不誠信是一種可恥的,并且是害人害己的行為,最終也必將得到應有的懲罰。
六、結束語
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并不能是一紙空談,雖然這項工作并不是立竿見影,但卻是一勞永逸的事。我們應將大學生的誠信教育落實到具體學習、生活和各種實踐中,通過各種誠信活動,來完善誠信評估機制,創造誠信校園環境,從而引導學生誠信回歸,為建設和諧校園奠定基礎,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尹錫軍.大學生誠信教育與和諧校園建設.考試周刊,2008,(25).
[2]程艷麗.論大學生誠信教育與和諧校園.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3]張志祥,蒲彥羽.論大學生誠信教育和構建和諧校園.
[4]唐忠明.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現實思考.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
[5]黃果心,李若華.信息時代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傳承,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