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中圖分類號:F832.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5-079-02
摘要金融危機沖擊了中國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受到了威脅。通過整合內外資源、推行專業化發展來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小企業;競爭力
一、中小企業競爭力下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在任何國家,中小企業都是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中國的情況尤其突出。目前中國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以上,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上繳稅收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對在繁榮市場、創造效益、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美國暴發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遭受重創。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本積累和出口拉動,隨著美國的消費萎縮和世界經濟衰退,中國的出口市場大大縮小,出口增長大幅下降,2009年1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創下近年來的季度新低,為6.1%。對外貿易大幅下降,進出口總額4287億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億美元,下降19.7%。因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為中小企業,中國經濟增長趨緩很大程度上因為中小企業經營發生困難,市場競爭力下降所致。
中國中小企業失業率急劇上升,2008年進城就業的農民工總人數約為1.3億人, 15.3%失去工作或未找到工作而返鄉,2009年有2500萬農民工尋找工作機會。2009年1-2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62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21萬人。2009年7月即將新增的600萬大中專畢業生將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就業形勢不理想,中國的社會穩定勢必受到嚴重威脅。
二、中小企業競爭力現狀
1.融資困難
在中國,由于經濟調整和宏觀緊縮,經濟增長趨緩,有限的資金主要流向了大項目和大企業,致使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融資困難。
(1)直接融資困難。我國中小企業迅猛發展和資本市場發展嚴重滯后矛盾日益突出,其一:中小企業對融資的需求愈來愈強;其二: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后而且層次單一,多數資本直接流入大型公司,中小企業可把控的直接融資機會非常少。
(2)間接融資困難。中小企業因資信等級低,缺乏抵押資產,融資成本高等原因,難以得到銀行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多數只能靠自我積累,自我積累的資本對于企業的發展需要往往只是杯水車薪,從而制約了企業向高深層次發展,作坊式、壽命短的企業充斥著中國市場。
(3)其他融資渠道困難。我國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但是面對占全國企業總數99.8%以上,遍及各個行業,發展技術含量弱的中小企業,的確無法滿足需要。當然,社會上有一些金融機構,可他們為了降低風險,基本鐘情于為大企業服務。
從融資渠道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資信差,抗御風險的能力弱,難以自由進入金融市場。間接融資中的銀行貸款成為中小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形式,但銀于出于風險考慮為其設置了重重障礙。企業最保險的籌資方式實際為自我積累。
2.技術力量薄弱
由于中國中小企業步入門檻低,許多企業仍停留在作坊式階段,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型企業比比皆是。這些企業的通病是技術力量薄弱,在市場上處于從屬、依附地位。俗話說: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產品。我們的中小型企業多屬于三流企業,甚至不入流。
3.人力資本短缺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人力資本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中小型企業由于所能承受的用工成本低,無法雇傭到長期性的、優質的、高效的人才,又不能高成本地培養人才。另外,中小型企業在工作中所能提供給雇員的發展空間有限,從而制約了人才的成長。
人力資本短缺,導致了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低,生產附加值低,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與大企業抗衡,更不用說與知名的外企抗衡。
三、如何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
1.整合企業內外資源
一家企業是否具備獨特競爭力取決于兩點:一是企業專有的和有價值的資源,以及必要的利用這些資源的能力或技能。二是企業專有的和管理資源的能力。中小企業若能解決這兩點要求,其競爭力將會得到極大提升。
企業資源個一般分為三類,即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有形資源:是指企業的物資和資金。無形資源:包括品牌、商譽、組織文化、技術、專利、商標及累積的組織經驗等。人力資源:是人們根據其技能、知識以及推理和決策制定能力向企業提供的生產性服務。
三類資源包含了中小企業競爭力現狀中的三點要求:融資、技術力量、人力資本。只要將這三類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就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競爭力弱的現狀。
三類資源根據其企業內外歸屬性質又可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下面分別從這兩方面論述如何整合資源。
(1)整合內部資源
方法一:企業部門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將各部門及每位員工的優勢進行認真分析,經客觀甄別后總結出最有效、最具創造力的工作流程和節點,然后將公司內部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另外,通過開發共享的信息系統使公司內部溝通暢通,使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應知曉的崗位。如此以來,公司工作效率提高,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各項資源的使用價值隨之得到提高。
方法二:通過內外培訓,提升企業管理能力。
公司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能,中小企業切忌目光短淺,不愿對人員進行培訓投入。經內外各種形式培訓,管理水平可得到適度提升。企業如能培養出特有的管理技能,將呈現出特有的管理能力。
(2)整合外部資源
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同時面臨著許多外部資源。中小企業因為實力弱,通常難以整合這些外部資源為己服務。在此,建議中小企業通過戰略聯盟的方式實現這一夢想。
戰略聯盟,也稱合作戰略,是指不同企業通過簽訂合作協議,聯合進行研發、分享技術,聯合使用生產設施,相互營銷各自的產品,或者合作生產配件或組裝產成品等。其優勢:可使各聯盟公司利用他們的競爭能力共同對付其競爭對手,而不再彼此拼搏。
目前,世界上很多企業已開始同其他公司組建戰略聯盟,以期在各自的戰略行動方面進行互補,加強他們各身的競爭優勢。如:寶信軟件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雅虎與eBay,摩托羅拉與國美電器都分別建立了戰略聯盟,成為了戰略合作伙伴。這種戰略聯盟的方式為這些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及雙贏的結果。
2.推行專業化發展
中小企業技術單一,管理力量薄弱,不宜多元化發展,宜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多元化戰略又稱多角化戰略,是指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下同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發展戰略。多元化戰略是相對企業專業化經營而言的,其內容包括:產品的多元化、市場的多元化,投資區域的多元化和資本的多元化。我國的一些大型企業如海爾、海信通過多元化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一些中小型企業紛紛效仿,如: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試圖涉足銷售、物業管理、裝飾等行業,但收效甚微,金融危機來臨后,新建的分公司(或角公司)不僅未能推動主業的發展,反而因為阻斷了現金流而牽制了主業的發展。
“專業化”經營集中在某一特定領域,特長突出,易達到較高的技術水平,能更好地滿足顧客的要求,準確把握顧客需求的變化。同時,從國內外營銷的實踐來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符合規律、盲目的“多元化”經營常常不能抵御市場風險。
世界上優秀的企業,在經營領域的選擇上,都首先確立了自己的核心業務(即主營業務),并以此為基礎,考慮多元化經營。我國的中小型企業贏利能力、抗風險能力較弱,核心業務如不發展好,難以在多個行業立足。因此,中小企業應踏踏實實做好主業,堅持專化化發展,主動降低自己的融資要求。
四、結束語
為了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減輕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提高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十分必要,整合企業內外資源,推行專業化發展是可行且有效的措施,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中小企業數已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以上》,工人日報,2007.7
[2]《2009年一季度經濟述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中國信息報,2009.4
[3]《戰略管理》主編:希爾(Charles W.L.Hill)、瓊斯(Gerath R.Jones).周長輝.2007.10
[4]《西方經濟學》,主編:高鴻業,2005年3月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