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云
[摘要]返鄉農民工創業對于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具有重要的影響。源于自身、經濟以及政策背景,農民工選擇返鄉創業。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實際困難,需要在政策、資金、人力、環境和宣傳上得到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促使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返鄉農民工;政策;創業
[中圖分類號]F3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3-0102-02
近幾年來,不少農民工紛紛選擇離開城市,回到家鄉進行創業。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海嘯席卷而來的時候,這股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潮驟然掀起。從理論上來說,返鄉農民工創業問題不是簡單的勞動力轉移回流問題,這里面蘊含著多方面的因素和關系,值得深入探討。從實踐上來說,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也高度關注農民工就業問題,說明其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返鄉農民工創業具有深遠影響
(一)積極的影響
1有利于積累農村人力資本
以前,由于農村有大量剩余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轉向城市,導致建設農村的人才匱乏。農民工返鄉創業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為農村的建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本。與留守在村的老人、婦女以及兒童相比,這些返鄉農民工無論在體力上還是見識上都更具優勢,更能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任。更為重要的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中很多都受到過城市現代化的感染。因此,這份歷練使得他們較單純在家務農的農民來講,開拓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勝一籌,不但可以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領頭人的作用,而且可以為農村的民主政治建設注入新鮮活力。
2有利于拓寬農村產業
選擇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大多在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接受了先進的理念,積累了經驗。這些人回到農村。從縱向來說,他們會把在城市中學到的相關的先進生產流程和加工技能與本村的生產實際相結合,提高農村的產業效能;從橫向來說,因為在城市中看見了較新的市場信息行情,返鄉的農民工在創業的時候會組織大家開辟一些新的產業。比如,甘肅省岷縣農民於海珍,依靠10年前在陜西漢中一家養殖場打工學來的技術和賺來的微薄資金進行創業,現在已經在岷縣、西安擁有兩家藏獒養殖場,資產超過數百萬元。
3有利于緩解部分社會問題
隨著農民工返鄉,農村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諸如留守兒童、老人撫養和贍養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雖然重新的團聚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但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使得兒童和老人因為親人的回歸而不再孤獨,這對兒童的成長和老人的健康都有積極的作用。并且,因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在階段性的時間內,基本不會再發生大規模的流動,這就減少了鐵路運輸部門的壓力。
4有利于推動城鎮化進程
農民工返鄉創業必然帶動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積聚。借助創業這個契機,農村的經濟產業規模和人口數量將會提升,加之返鄉回來的農民工帶來的現代化觀念,極大地推動了本地的城鎮化進程。
(二)消極的影響
1容易引發社會治安問題
農民工返鄉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段時間來過渡,所以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妥善安置好創業準備期內的農民工。因為在這段敏感時期里,大家基本都處于無事可做的狀態,閑散在村落中,加上失業的不良情緒,很容易引發酗酒、斗毆甚至賭博等擾亂社會治安的問題。
2容易導致信心的喪失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信心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對于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來說,信心的作用不可小覷。眾所周知,創業是要承擔風險的,返鄉的農民工能夠鼓起勇氣進行創業實屬不易。一旦創業出現問題甚至失敗,這對于他們的打擊是致命的。而且因為村落范圍相對較小,信息的傳播相對容易,對于其他正準備創業的農民工將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引發“多米諾骨牌”式的信心倒塌現象。
二、促使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背景分析
1自身背景
中國的改革最早是從農村起步的,被解放了的農村生產力一部分涌入了城市,成為城市現代化的建設者,即我們現在俗稱的“農民工”。雖然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并沒有擺脫差別的待遇,沒有改變尷尬的社會地位。工資權益維護、養老醫療保障等一系列問題使得廣大的農民工缺乏一種“社會認同感”,無法徹底融入城市。加之內心里固有的“鄉土情結”,也促進了農民工重返故土的可能,以上是大部分農民工的自身寫照。當然,在農民工這個龐大的群體中還存在一小部分人,他們具有主動性,在離鄉之前就有明確規劃,要在城市開闊視野,學習技能。這一小部分群體在城市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和經驗,有返鄉進行創業的愿望和激情。
2經濟背景
據相關資料調查顯示:2006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分別有20.9%、11.6%和11.9%的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環渤海地區打工。從業較為集中的行業及其所占比重分別為:建筑施工業16.3%、電子電器業13.5%、制衣制鞋業11.7%、住宿餐飲業9.4%,在以上四個行業就業的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比重為50.9%。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農民工所從事的一般都是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工作。這些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尤其是面向出口加工的中小企業,在此輪的經濟危機中受到的沖擊較大。這是導致目前農民工返鄉的直接原因。
3政策背景
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關注“三農”問題。對于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問題先后下發了一系列惠農文件并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商討,主要有:在《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民X-7-作的通知》指出,要引導掌握了一定技能、積累了一定資金的農民工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要求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傳遞出強烈的信號,積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具體有:作為農民工輸出大省,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可享受下崗職工優惠政策”,千方百計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湖南省啟動實施重點工程就業服務計劃和承接產業轉移就業服務計劃,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同時結合當地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淮南市開展免費創業培訓,減免進入創業園區創業的返鄉農民工的各項費用;武漢市勞動部門與金融機構聯手加大對返鄉農民工投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南昌市工商局對返鄉農民工興辦各類經濟實體的,放寬注冊資本和經營范圍的限制。一系列的政策傳達著黨和國家對于農民工的關懷和鼓勵,燃起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希望,堅定了信心。
三、返鄉農民工創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