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浩明 盧建飛
20世紀以來,交叉學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紛紛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學科結構,對人才培養,特別是對大學生創新培養有重要作用和意義。本文擬對此進行分析。
一、交叉學科的特性
所謂交叉學科是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單一學科基礎上,由不同學科領域、部門和分支學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一類學科,是跨越單一學科性的獨立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個性與共性、理論與方法、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交叉學科具有以下特性。
1. 交叉學科的跨學科性
跨學科性是交叉學科的突出特點,主要指交叉學科涉及學科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不是前后相繼的關系,而是橫跨多門學科,在多門學科之間的科學研究。交叉學科往往橫跨兩種或兩種以上單一學科的對象,探測個中獨特的規律。如教育經濟學就是橫跨教育學和經濟學而產生的一門新學科。
2. 交叉學科的融合性
交叉學科由于研究對象上的跨越性,致使其內容和規律往往是融合兩門或以上學科的內容和規律。這是多學科的高度綜合、協同、交融而組合成的學科的顯著特點。
3. 交叉學科的創造性
知識分為顯性和隱性的。交叉學科在這兩方面都有重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有利于創造新知識。學科的交叉增強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分析,達到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形成一種轉化過程,這種轉化過程是知識在學科交叉中不斷從隱性到顯性的過程,是新知識創造的過程。
4. 交叉學科的互補性
交叉學科是多學科和互補性學科融合發展而形成的,這就使不同學科的理論、知識信息、工藝和方法均作用同一目標,而且參與科研的研究者要進行較長期的合作,在研究中形成一致的目標,并且興趣相投,是有合作意識和群體性,這也促進了交叉學科群體的互補性。
二、交叉學科與大學生創新培養
培養創新人才,必須要有全新的創造教育思想,一流的、具有創造能力的教學、科研人員和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同時還要有一流的學科和學科發展機制。特別是交叉學科的發展是開展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
1. 從新的角度把握大學生創新培養
當今學科飛速發展,學科綜合化趨勢已取代分化趨勢成為主流。交叉學科在當代社會與科技發展的許多重大問題中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學科的交叉、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通過發展交叉、邊緣學科來推動大學生創新培養,是擺在我們面前有著重大現實意義的新課題。大學生教育的創新不僅需要一流的師資,也需要一流的學科。沒有一流的學科,沒有學科的迅速發展,就不可能有大學生培養的創新。因此,大學生培養離不開學科的建設與發展,而學科的交叉、融合與發展也是大學生創新培養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
2. 加強學科建設促進學科交叉是大學生創新培養的基礎
發展多學科建設是大學生教育發展的核心。學科的交叉、融合極大地拓寬了科學研究的視野,豐富了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因此,建設和發展新興交叉、邊緣學科,已成為實現大學生創新培養的主要手段,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基礎。新興交叉、邊緣學科是科研成果的滋生地,是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搖籃,因而是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要學科基礎。
三、交叉學科在大學生創新培養中面臨的困境
1. 管理體制限制學科交叉
我國的學科專業設置是由教育部門統一管理的。學科專業設置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專業目錄,并要求經過教育主管部門批準,使得專業名稱統一,課程設置大同小異。這種體制脫離了市場和社會的需要,不能及時反映新興學科的發展狀況,不能及時根據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進行調整,無法適應各地區不同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產業發展特點,造成人才培養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矛盾,嚴重影響跨學科專業的發展。
2. 理論研究的支持不足
把不同的學科綜合起來,形成跨學科專業,需要對不同學科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依存性有深入的了解。相對于基礎教育,高校的課程設置中行政干預和條條框框過多,不少教學計劃是行政規定、經驗總結和院校間相互模仿的產物,大多停留在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對設置跨學科專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跨學科設置專業的實踐經驗,對跨學科專業的內在發展機制沒有把握,缺乏建立跨學科專業的理論指導和相應的操作技能。
3. 觀念因素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講科研工作是一個個人性很強的工作,是科研工作者從隨從階段到自立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局部的科研群體和相應的學科帶頭人就產生了,他們的范圍往往只涉及到某個學科,乃至更小的范圍。在觀念上他們往往形成一種學術屏蔽,不同的學科都只局限于本學科的研究,學科之間的交叉因為這種觀念而被遺忘了。與此同時為了維護自己的學術地位,不被他人學習和模仿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科研人員不愿參與學科交叉的研究。導致的結果是傳統學科注重縱深發展,學科之間缺乏聯絡,甚至存在某種保護性壁壘;缺乏具備跨學科知識的高級人才,從而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科交叉和開展跨學科人才培養;鼓勵跨學科人才培養和學科交叉發展的政策環境不到位。
四、交叉學科在大學生創新培養中的作用
交叉學科是20世紀科學發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新科學的生長點,在大學生創新培養中交叉學科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交叉學科有利于培養創新性復合性人才
交叉學科是學科的融合,是學科發展的前沿,體現了學科的合理化、綜合化、市場化、國際化。當今大學生的培養要緊跟學科的飛速發展,適應學科的“四化”,我們大學生教育才能培養復合性的創新人才。
2. 交叉學科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造性
交叉學科常是新科學的生長點,是邊緣學科,大學生的培養中通過學習交叉學科,可以使知識互動、互補。在解決問題時提高了大學生的業務素質,思想素質、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大學生可以從學科的交叉中學習到先進的、前沿的、實用的知識、理論、方法和技術,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創造性。
3. 交叉學科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
通過不同學科的有機組合,構建新型的學科體系,是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知識和能力結構合理、基礎扎實、素質全面、適應性強的綜合性人才的關鍵。發展跨學科專業不但適應了現代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跨學科設置專業有利于大學生奠定寬厚的基礎,熟悉相鄰的學科領域,形成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培養大學生的科學整體意識和從多學科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加強交叉學科交叉建設促進大學生創新培養的基本思路
1. 遵循學科自身規律,打破“條塊分割”
學科的發展有自身的規律,不同學科的相互滲透、交叉和綜合已成為當今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成為科學知識創新的主要途徑。學科的條塊分割阻礙了學科間的交叉,不利于學科的發展。在大學生創新培養中,必須遵循學科發展規律,打破條塊分割的局面,以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
2. 確立交叉、邊緣學科的學術地位
交叉學科一般都是新興學科,和已經發展成熟的學科相比,交叉學科在學術地位上要低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理論上重視交叉學科,積極的支持交叉學科。要通過有效機制,培養一批有創新精神的新興交叉、邊緣學科帶頭人,建立一批有特色、有發展前景的交叉、邊緣學科,為大學生創新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學科課程化和課程綜合化,加速交叉、邊緣學科的發展。開設一些交叉、邊緣學科課程,使學科發展向課程建設滲透,向培養人才傾斜,賦予創新教育以新的內容和思路。開設各類綜合課程,以促進各學科理論與知識的融合,使學科建設與創新教育在一個新的層次上得到更為緊密的結合。
3. 合理、適度、持續的激勵各學科之間的互動
合理、適度、持續的激勵各學科之間的互動,可以形成學科之間的協同效應。通過吸收精華的方式,集各學科的特長和精華,形成一種創新,從而構建新的學科體系,通過新的學科體系,促進大學生培養創新體系,現時要建立一系列立足于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的概念、關系、方法以及評價標準,進而形成一個有內在邏輯的新知識體系。
4. 產學研相結合發展交叉學科
大學生創新培養的實現歸根到底要來源于科研實踐。交叉學科的發展也離不開科研實踐。產學研相結合為兩者之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產學研的實踐中,不但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專業結構的合理性,促進交叉學科的發展。企業中的高新技術不僅僅只涉及一個學科,它是多學科的交叉發展的產物,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有利于持續的推進學科的發展,推進知識創新,推進大學生創新培養。
總之,重視學科交叉,加強對基于學科交叉創新研究的支持是目前大學生創新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措施,多學科的交叉、結合,必將大大促進我國大學生科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創新培養向更新的領域、更高的目標邁進,從而產出更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研究成果,從而大大提高大學生創新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胡海巖. 建立學科創新機制促進新興、交叉、邊緣學科建設[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2).
[2]張英,董俊國,高成云. 交叉學科是培養優秀研究生的搖籃[J]. 學位與研究生,2001(2).
[3]王恩華. 大學學科建設—學科的交叉與融合[J]. 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3).
[4]李志平. 高等學校學科交叉滲透與學科發展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1998(4).
[5]劉楚佳. 高校跨學科專業發展探討[J]. 高等教育研究,2002(6).
[6]葛朝陽,夏文莉,杜堯舜關于學科交叉與創新研究的探討[J]. 中國高教研究,2002(10).
[7]王則溫,張君,陳智峰等. 跨學科培養博士生促進學科交叉的探討[J]. 中國高教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