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耀峰 安維彧
教學評價是了解教學效果、測評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要途徑,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學生學習需求和課程教學內容來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符合教育規律的評價,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是提升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重要課程,需要采用與高職英語教學要求相適應的評價方式,以便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針對過程性評價中的表現性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旨在進一步發揮評價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表現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performance assessment),也稱為真實性評價(authentic assessment),屬于形成性評價的一種,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評價方式。表現性評價要求學生完成反映真實情境的實際任務或學習任務,從而展示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各方面能力的應用,然后根據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綜合表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以便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這種評價方式不同于傳統的紙筆測試評價,是對學生的能力和行為進行直接的評價。
表現性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在完成某項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與技能的水平,其目的是測量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性評價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注重過程、重視實踐、關注個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使學生的潛力盡可能得到發展,而不是為了劃分等級。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計劃能力、想象力、分析綜合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也是評價的重要內容。實施表現性評價的關鍵是確定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以及評價內容的權重。表現性評價并不排斥分數,可以計分評定,但評分標準的設定要符合評價的目的和要求。
二、高職英語課程教學
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正處于重要的改革進程之中。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正在成為高職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中也包括英語課程的改革。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與職業緊密相關,其課程方案由“職業能力描述的學習目標、工作任務陳述的學習內容和實踐理論綜合的學習時間”構成;其課程教學以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將學習領域中的能力目標和學習內容,轉換為主題學習單元,以項目、任務、案例、產品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的教學理念,與英語任務型教學的構想非常相符,比較適用于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
英語教學中關于任務型教學的研究,已開展多年。20世紀80年代,國外外語教學中就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設計,90年代任務型教學途徑成為英語教育的國際主流。2001年,中國制定了以任務型教學為主導教學方法的《英語課程標準》,任務型教學方式開始在中小學推廣運用,在高校英語教學中也產生了很大影響。高職英語是高等教育中特殊層次的教學,需要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職業能力需求,精心設計學習情境,以任務型方式實施教學,并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加快學生的進步。將表現性評價方式用于任務型的英語教學當中,可以有效測評學生英語能力的進步和發展,揭示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供可靠依據,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三、表現性評價的實施
(一)確定學習任務
表現性評價是以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具體行為表現為依據進行評價,需要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比較有意義的任務,從而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評價。因此,在設計學習任務時必須非常嚴謹,既要符合真實情境,能夠有效展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也要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強化和發展,并且要便于進行表現性評價。教師可以自己設計任務,也可以從教材中進行選擇,但一定要綜合考慮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
1.任務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任務應有明確的目的性。運用任務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要重視提高與職業相關的英語實踐能力。(2)任務應具有真實意義。設計任務時要盡量從生活或工作的真實情境中取材,通過真實情境的展現來引導學生進行真實的交際,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3)任務要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用英語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是提出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一系列的認知和交際活動,如對信息的接收、處理、協商和傳遞等,可以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更清楚地認識英語學習和實際運用之間的聯系,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靈活使用英語的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其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的發展。因此,任務的設計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目標”“以過程為重點”“以合作為途徑”“在應用中學習”等教育原則和教學策略,既要有利于培養實用人才,又要有利于教師的自我發展。
2.英語教學的任務類型
適合于表現性評價的學習任務有許多類型,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不同來設計。英語教學中的任務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結構性表現任務:指教師精心設計并相對比較簡單的英語技能訓練任務,通過對學生完成任務時的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分析,可以判斷學生對某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狀況。(2)口頭表述任務:要求學生以獨白或對話的形式來完成訓練任務,如英語演講、討論、辯論等。通過對學生口頭表述的評價,可以了解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3)情境模擬任務:指局部或全部模擬真實情境而設立的表現性任務,學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外賓接待、會展、會議、產品介紹、撰寫求職信件、閱讀產品說明書、招聘面談等活動,能夠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較好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英語口語能力、與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4)創作作品任務:這類任務可以要求學生用英語創作一首短詩、寫一篇文章、或制作一件物品(如海報、名片)等。也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項目開展研究,運用恰當的研究方法完成某個特定的研究項目,可以考察學生的英語知識和技能以及其它方面的能力及素質。
(二)設計教學情境
選擇和設計情境時,需要考慮任務的特點和表現性評價結果的用途。如果某項任務在教室中難以進行,那么教師就要特別創設一種情境,增加這項任務的自然情境,以便于觀察評價。此外,還要注意實施任務的條件,即時間、地點或需要使用的設備用具等。在英語學習情境中,學生的學習任務主要為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各種技能的運用,可以是口語實踐,也可以是書面交際。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的真實情境時,要考慮任務的內容和特點、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設備條件的限制。
(三)制定評價標準
制定合理的表現性評價標準,是成功實施表現性評價的關鍵。因此,必須事先確定評價的內容,并將它分解為可觀察的具體行為,以便制定評價標準。為方便觀察和判斷,評分標準的項目不宜太多,一般限制在5~15項之間。對評價標準要進行描述,盡可能為每一個標準提供一個具體的、容易操作的分數量表,用可觀察、可測量和可量化的學生行為或成果特點予以評定,避免用含糊不清的字眼來描述。可以采用檢核表(checklists)、表現清單(Performance Lists)、量表評定(rating scale)等。
評分方式可分為整體評分和分項評分兩種類型。整體評分就是在所有評分標準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個總分;分項評分則是根據評分標準逐項評分。整體評分法的優點是評分速度快,缺點是交流評價結果時難以說清學生的不足在哪里;而分項評分法能夠提供精確的評分和有針對性的反饋。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共同設定評分的內容和評分標準。學生的參與有助于他們了解任務的具體內容和學習要求,使他們明確努力的方向,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
(四)發揮評價作用
通過真實性評價,可以測知學生運用英語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發展狀況,從而為教師確定下一步的教學安排提供依據,起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同時,也要注意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產生成就感,從而建立信心,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讓學習潛力得到充分發揮。表現性評價的結果可以是評語、等級或分數,也可以是幾種形式的結合。評價結果主要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可以采取交流、討論、反思等方式來總結經驗和教訓,以便把下一次任務完成的更好。同時也要注意通過評價過程和結果的分析和討論來促進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交際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評價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不斷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以便得到不斷的改進。
四、結語
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選擇有利于學生發展、適合于教學需要的表現性評價,能夠了解學生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給予客觀評價,既可以測評學生在真實情境下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也可以測評學生在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度、科學的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情況。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也有利于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完善,值得在高職教學中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Popham,W. James.Classroom Assessment: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促進教學的課堂評價)[M]. 譯叢主編:董奇.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
[2]姜大源.職業教育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3]羅少茜. 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4).
[4]張詠梅,孟慶茂.表現性評定及其相關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7).
[5]盛湘君.高職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估的研究和實踐[J].學術論壇,2005(5).
[6]王篤勤.真實性評價——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1).
[7]夏紀梅.任務教學法在高職英語的應用.[ppt].www.cflo.edu.cn/download/2005/08-24/4.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