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畢業綜合實踐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其關鍵環節要與培養應崗應職專業能力相呼應,而最終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則有賴于是否以崗位技能為中心開展課題任務選取、頂崗實習以及畢業設計(應用論文)等各個環節的教學。
關鍵詞:高職院校;畢業綜合實踐; 頂崗實習; 崗位技能
高職院校畢業綜合實踐的目的是以就業為導向,提高畢業生的應崗應職能力。高職院校的畢業綜合實踐,就是在導師指導下,以崗位技能為中心,畢業生根據某職業崗位或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的要求,進行頂崗實習,運用所學知識、技術等解決崗位實際問題,并從中提升、擴展、豐富原有的知識和技術應用能力,最終形成應崗應職專業能力的一系列實踐過程。
課題任務的選擇必須圍繞崗位技能要求
選取正確的合適的畢業綜合實踐課題是開展畢業綜合實踐教學的前提。要實現高職院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具體崗位的“零距離”對接,畢業綜合實踐課題就必須緊密結合企業現實崗位或者崗位群的實際要求,緊密結合企業或者行業的行規要求等,因而畢業綜合實踐的課題就必須從用人單位或者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中篩選。在課題任務選擇上,筆者認為,關鍵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雙師型”的校內指導教師是課題選取的人才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畢業綜合實踐的質量取決于專業師資的水平。作為指導高職院校畢業綜合實踐的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了解企業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對做從業人員應職應崗能力的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結合現實崗位來組織和篩選課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相應的專業教育背景,還要有相關企業的職業經歷。總之,只有指導教師自己掌握了相應的應崗應職能力,并勝任企業的技術應用性工作,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甚至成為對口企業某方面的技術專家,才有可能指導學生獲得相應的應崗應職能力,選取適合的畢業綜合實踐課題。
二是聘請有豐富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和專家作為畢業綜合實踐的校外指導教師,與校內指導教師緊密配合,共同完成課題確定。在我校畢業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畢業生實施“雙導師”制,即校內指導教師和校外指導教師(一般聘請學生實習所在單位的技術或業務專家擔任),而選題最終由兩位導師共同確認,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學生畢業實踐選題“假、大、空”的現象。
三是面向具體的職業崗位,體現職業崗位的最新要求,這是畢業綜合實踐選題的根本要求。作為畢業綜合實踐工作的指導教師,應該明確以下問題:一是所在專業畢業生適合的崗位群;二是這些崗位群的一般任務要求;三是相對應的職業能力要求;最后還要了解崗位群對于任務要求和職業能力要求的最新變化。在此基礎上,才能提煉出適合于高職畢業生的面向崗位的畢業綜合實踐選題。
頂崗實習是畢業綜合實踐教學成功的關鍵環節
高職院校畢業綜合實踐教學的目標是根據職業崗位或者崗位群的應崗應職能力要求來確定的,因此,畢業綜合實踐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也是由學生頂崗實習的效果決定的。總體而言,學生頂崗實習應該達到兩個目標:一是提高畢業生在就業崗位上的實踐操作能力,即具備頂崗操作的能力;二是通過頂崗實習,獲得技術應用設計與技術應用論文撰寫的第一手資料,較好的頂崗實習效果取決于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多途徑拓展頂崗實習基地,拓展校外頂崗實習崗位。學生校外頂崗實習崗位選擇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頂崗實習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最終效果。拓展頂崗實習的途徑,一是“走出去”,即學校和單個企業合作,以及學校與地方商會、協會等合作,形成了“成片開發”實習基地群的良好局面。二是“請進來”,即以場地引資源,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頂崗實訓基地。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實現學生頂崗實習的途徑之一,是校外頂崗實習基地不足的重要補充。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人員,共同組建了多個生產與實訓一體化的實訓基地,在校內學生真正實現頂崗實習。這種“以場地引資源” 的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做法,打破了部門、行業的界限,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可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生產和實訓一體化的作用。
二是重視頂崗實習前的教育和學習。頂崗實習要求學生必須盡快適應崗位,做好從單一學生角色向“學生+員工”雙重身份的轉變。為了盡快縮短頂崗實習的不適應期,筆者認為,十分有必要結合實習生的工作崗位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細致的頂崗實習前教育和培訓學習,提高學生對企業和崗位的認識。我校在加強頂崗實習前教育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教育:一是實習目的教育;二是實習內容教育;三是實習方法指導;四是安全和自我約束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學校特別強調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所具有的雙重身份,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的準員工或稱實習員工。為此,必須接受企業與學校的雙重管理,并要求學生學習相關企業管理制度及勞動法等有關知識,對實習企業和自己的工作崗位有較清醒的認識,縮短不適應期。
三是加強頂崗實習的組織與管理。作為畢業綜合實踐課程的核心內容,頂崗實習由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參與,具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分散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點。為保證高職生頂崗實習順利、有序地進行,保障工學結合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加強頂崗實習過程的組織與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為此,必須構建規范的頂崗實習管理體系、制定及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不斷改進頂崗實習管理方法。只有從頂崗實習指導到學生實習成績評定等各個環節,都由校企共同組織實施,才能保障頂崗實習工作的有序、有效地完成。
四是嚴格頂崗實習階段的評價與考核,這種考核的評價主體應該是校企雙方,只有雙方共同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共同參與評價過程的實施,才能保證評價與考核的科學性,達到通過頂崗實習提高學生技能及綜合素質的目的。我校將頂崗實習的考核成績作為學生獲取相應學分和畢業證書的必要條件,規定頂崗實習成績考核由校企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各分院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畢業綜合實踐頂崗實習階段由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給出的實習成績評價表,考核成績最后取決于學生工作表現、技能考核和實習報告三部分。同時,在各分院自查的基礎上,教務處組織相關人員對頂崗實習的學生及相關實習基地進行調查,對考核評價進行了完善。最后,各分院畢業綜合實踐小組還要負責對每一位校內指導教師進行打分,評價其在畢業實習指導過程中的表現。
畢業設計(應用論文)必須體現崗位操作的現實問題
高職生的畢業設計(應用論文),是高職生在校完成所規定課程學習后必須進行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訓練,不僅是一次專業技能的實踐,更是一次對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和能力的綜合性檢驗。畢業設計(應用論文)是高職生畢業前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與本科生、研究生不同的,高職生的畢業設計(應用論文)要體現以下特征:
一是畢業設計(應用論文)的內容要以解決職業崗位的現實應用問題為主,應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而不是以反映學術水平為主要目的。
二是畢業設計(應用論文)的寫作應該與畢業綜合實踐課題,與頂崗實習的崗位操作緊密相聯,應該圍繞著頂崗實習操作中所遇到問題的最優化解決來展開,以體現設計(論文)的崗位針對性和貼近度。指導教師應該結合工作崗位的操作要求,從畢業論文寫作的主題、思路、資料來源和對策等各個環節把握,論文不再是東拼西湊做出來的,而是立足于解決現實問題,從而在根本上杜絕以往畢業論文寫作中“假、大、空”的現象,較好地體現畢業綜合實踐的成果。
參考文獻:
[1]譚輝平,等.做實高職頂崗實習,有效推進工學結合[J].中國高教研究,2008,(1).
[2]陳麗能,徐挺,孫慧平,樓土明.畢業綜合實踐導引[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7.
[3]萬平.提高高職頂崗實習質量的策略[J].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5).
作者簡介:
朱正浩(1972—),男,浙江余姚人,工商管理碩士,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市場營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