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勇
摘要:高職學生缺乏自信心是個較普遍的現象,如何幫助他們尋找自信心。樹立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高職教育不是次等教育,幫助弱勢學生尋找難得的機會表現自己,幫助有個性特長的學生肯定自己,幫助問題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幫助樸實無華的學生全面看待自己,幫助自傲的學生客觀評價自己。有了自信心就會以一個成功的心態進入社會,就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和希望。
關鍵詞:學生;缺乏自信;培養
自信心是做事成功、做人成才、學生順利畢業的基本條件,自信的心理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逐步培養起來的。高職學生是高校群體中較為特殊的一個分支,他們高考總分大都在300分以內,尤其是家庭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的學生,自認為:沒見過世面,經濟條件和基礎文化知識先天不足;高職院校的成人教育性質很濃,高職生比普通大學生低一個檔次,是“次等教育“;社會對職業教育和畢業生就業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視。上高職學校是因為沒有退路、是最后的也是最差的無奈選擇等。尤其是在新生中,存在上述消極情緒的現象較普遍,這導致了他們一入學就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使后來的學習過程十分艱難,學習效果差,結果很不理想。作為每天和學生接觸的教師,我們對他們自信心的激發和培養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專業教師應該多層次、多角度、因人而異地幫助學生盡快樹立自信心,幫助他們尋找自信的支點。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的支點,是很難自信起來的。這里所說的“支點“就是指學生自己突出的長處和與專業相結合的優勢,而且這個突出的長處和優勢主要不是和他人相比,而是和自己比,在所有的背景和自身條件各項指標中,自己認為最優秀的方面,能夠應用到專業學習上,并能通過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展示給大家,得到眾人認可的,這樣的長處和優勢才是自信的支點。教師面對心態各異、性格差別大的學生應該如何發現、發展他們的長處和優勢,并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呢?針對地質類高職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側重于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宣傳“高職教育不是次等教育”
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職業教育在我國一直處于次等教育的位置,直到現在很多家長和學生也是將其視為考不上大學的無奈選擇。有教育專家指出,由于大量被認為是“學業失敗者”的學生進入職業教育,導致職業教育被看作是次等教育。
其實,在歐美發達國家,其成熟的職業教育體系往往被明確定義為就業教育,學生進入職業教育學校學習后并與就業形成掛鉤。例如在德國,每年高中畢業生考入研究型大學的比例一般只有50%左右,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是通過選擇職業教育落實了就業。
職業教育不入流,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主要是一個意識的問題,特別是在某些國有企業中表現比較突出,但隨著國家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入,各行各業競爭的加劇以及民營經濟的活躍,那種只看重學歷不重視動手能力的落后觀念必將被淘汰。我國未來的發展定位是成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其中最關鍵的是培養合格的職業化人才,只有職業教育才能擔當這個重任。
職業教育天生具備的“就業屬性”,使得其正成為廣大求學者認可的求職砝碼之一。而在一些新興的產業領域中,如IT教育培訓市場等,職業教育更是已形成了完善的運作體系。前段時間國家公布的大學初次就業率的數據中,高職類學生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是職業教育贏得就業市場認可的證明之一。
2 幫助“弱勢”學生表現自己
弱勢學生類似于我們通常所說的弱勢群體,他們主要來自貧困山區農村,與城市學生相比他們有很大的經濟、家底和社會背景劣勢,在班級這個小環境中不敢出頭露面,雖然很想把各方面的事情做好,想追求上進,但總感覺自己卑微,沒有號召力、缺乏公眾認可,不如城市學生有主見和能力,不相信自己會做成某一件事。這種現象在新生中較普遍,他們從不自信過渡到正常自信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其實造成學生這種狀況,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有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大環境等方面的原因。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了解學生、分析學生、研究學生,掌握學生詳實、全面、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包括學生的性格、家庭基本情況以及在高中的表現等,這樣才能做到人在講臺上心在講臺下,心中有學生,不失時機地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并予以鼓勵。其次,在教學中如果教學內容涉及到相關的一些典型學生時,教師要針對不同的人,創造機會,讓這些一直藏在角落里的學生表現自己。再次,教師要善于尋找機會、捕捉機會、抓住機會,用適合的方式鼓勵學生、表揚學生。例如,當發現某個學生有了點滴進步或一點點成績時,教師要在第一時間里把這個信息公開地傳達給所有學生,使他感覺到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別人會做的自己也會做,從而增強他的自信心。
3 幫助有個性特長的學生肯定自己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每個學生都與眾不同,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書本理論學習成績平平,甚至有的學科成績不及格,但在野外實習和動手能力訓練方面卻有很高的天賦。也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很強,但觀察描述地質現象能力很差。還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很強,記憶和表達能力很弱。有的文科生高考數學只有幾分甚至零分,但文科成績不錯,能寫會畫。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首先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珍視學生個性特長,然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尋找自信,建立自信心。其次,我們要充分分析學生還沒有充分發揮的內在潛力,努力調動學生的內在力量,以優勢帶動劣勢,讓學生自己和自己“打架”,在“打架”中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創立自信,創造一個全新的自我。
4 幫助樸實無華的學生全面看待自己
一般來說,教師總是無意識地把學生大致分為上、中、下三等。“上”是優秀生,教師喜歡他們,學生尊重他們;“下”是調皮搗蛋,惹是生非的學生,對于他們,老師提防著,學生們小心著;而“中”則是樸實無華、默默無聞、成績平平的學生,他們既不優秀,也不調皮搗蛋,最容易被老師忽略,但他們是多數,對學校和班集體起著非常重要的穩定作用,不可替代。讓他們全面地看待自己,就是既要善于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又要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和短處,但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到揚長避短。信心不足的人,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和劣勢,帶著有色眼鏡看自己,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好,自己打敗了自己。專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結合教材,研究教法,幫助學生尋找自信,一是讓這個“中”層的同學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并且感受到這些優勢和長處在班集體中是大家公認的,是值得自己驕傲和自豪的。二是引導、鼓勵他們全面地看待自己,認識自身價值。三是讓這些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逐漸地學會用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來鼓勵自己、激發自己、鞭策自己,在鼓勵與激發中尋找自信,增強自信心。
5 幫助自傲的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
驕傲自負的人,往往把自己擺到了一個不適當的位置,錯誤地高估自己,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聽不進別人的任何批評和忠告,終因不能正確認識形勢,不能正確評價自己,不能正確評價他人,不能采納他人的正確意見,因而導致錯誤的產生,甚至可能失去他人的信任。
當然,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支點,樹立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我們長期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培養和訓練。如果能夠正確引導,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耕耘的土壤,尋找到自信,那么畢業以后他們都會以一個成熟的心態進入社會。都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和希望。這也正是高職教育的目的所在。
作者簡介:賈勇(1967,08-),男,畢業院校:四川南充市黨校(大專),職稱:初級政工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