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麗 徐 冉 李風亭 周 琪
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仍處于試驗階段,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筆者結合當前高校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認為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應當著重從雙語課程的教學模式、教材選用和教學效果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雙語課程的教學標準
目前國內高校開設的雙語課程中存在多種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書面英語教學模式——即采用原版英文專業教材,但是課程講述中采用中文;口頭英語教學模式——即采用英文或中文專業教材,課程講述中采用英文與學生溝通。在當前的語言教育政策下,絕大部分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同時接受英語的學習,一直到大學階段。上述教學方式究竟哪一種更為有效,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重新從雙語教學的定義進行思考。
根據王懷德等人的調查研究,[1]雙語教學指的是用兩種語言(對我國來說,即漢語和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通過學習學科知識來達到掌握英語溝通交流的目的。雙語教學主要從聽說讀寫上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用正確流利的英語對專業知識進行講解。筆者建議在雙語教學中英語授課的課時數應該達到總課時數的50%以上。但雙語教學不能簡單地理解成用英語上課,為了避免語言轉換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對于學生無法理解的或關鍵性內容可以輔助以漢語講解,或者采用其他非語言行為,直觀、形象地提示和理解教學內容,以降低學生在英語理解上的難度,最終在交際、工作和學習中能熟練運用漢語和英語。同時,課堂教學中應強調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使 學生能夠同時使用漢語和英語進行思維,熟練運用專業英語詞匯,根據工作環境的需要自由切換。
二、雙語課程的教材選擇
雙語課程應當在學生具備一定專業水平的基礎上開設。張希穎[2]通過問卷的方式調查了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生關注的問題,發現教材對雙語教學的影響較大,學生對于雙語教學中教材的選擇和使用十分關心。85.9%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的教材應當選用原版教材;75.4%的學生認為選用的教材中應當盡量采用國外的案例,希望能夠選用與國際同步的原版教材。因此,雙語教學中所選用的教材應當與國際同步,時代感強,語言上難易適中。好的教材可以使學生接觸到真正的純粹的英語專業詞匯,更好的了解專業發展趨勢。由于原版英文教材的價格不菲,雙語教師也可以在原版中文課本的基礎上,選擇一些合適的課題來編寫中英對照教材,然后用英語講授。
三、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應當從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聽課效果兩個方面進行評估。
1.教師的教學效果。顧永琦等人認為,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前提條件是高水平的英語師資,否則不能保證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3]當前教師的英語水平普遍較高,課堂教學中能用英語板書、專業講授者可以達到80%以上,但是能與學生互動者僅有20%。多數教師在課堂上缺乏與學生互動,不能臨場發揮,從而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可以在授課教師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組織專家組對課堂教學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評估,對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教學過程中的雙向互動進行評估,如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和問答式學習,鼓勵學生用英文發言、提問,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用漢語和英語進行思考的雙向思維。同時,雙語教師也應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讓其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雙語思考水平。
2.學生的聽課效果。雙語教師對學生日常學習的評價,可以通過課堂表現、課后作業或課程項目方面進行考察,也可以通過檢閱學生的口試和筆試(開卷、閉卷)成績綜合評判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建議雙語教師在作業和試卷考核中設置英語內容,鼓勵學生用英語作答。在教師對學生聽課效果評價的基礎上,評估專家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討論、座談以及問卷方式來調查、判斷學生的聽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懷德,李民權.目前實施本科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4(4):81-83.
[2]張希穎.雙語教學中學生關注的問題的調查和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5,5(1):103-105.
[3]顧永琦,董連忠.香港雙語教學嘗試的經驗教訓及啟示[J].現代外語,2005,28(1):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