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祥
摘 要:從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角度介紹了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的概念,從建筑施工的過程和特點出發,分析了“綠色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材料管理,提出了污染種類及防治管理措施,得出了只有通過施工全過程的控制,改革生產工藝,合理利用資源,開展清潔生產,盡量減少廢物和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促進現場施工與環境相協調,才能為城市營造綠色建筑的結論。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管理措施
1 引言
隨著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理念的提出,人類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重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學發展觀是我國21世紀社會發展的兩大基本戰略,而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日新月異的發展,對能源供應、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造成巨大壓力,給可持續發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綠色建筑”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
綠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選址,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過程中,以最節約能源,最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環境負荷情況下最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達到人及建筑與環境共生共榮、永續發展。綠色建筑,又稱為生態建筑。綠色建筑的核心價值在于最低限度能源、資源消耗,對環境無污染,并擁有優良的室內環境質量。
在建筑業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除應重視建設項目投資決策、規劃設計階段的可持續技術的應用外,建筑施工管理階段也是應重視的一個階段。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長,資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廢棄物產生多等特點。因此,提倡以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為基本宗旨的“清潔生產”,這對于減少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意義重大,講“綠色建筑”,尤其要注重施工期間的“綠色”,即綠色施工。綠色施工管理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體現,是綠色施工管理技術的綜合應用。綠色施工管理技術并不是獨立于傳統施工管理技術的全新技術,而是用 “可持續”的眼光對傳統施工管理技術的重新審視,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工管理技術。根據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的內容,綠色施工管理可以定義為通過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減少施工管理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資源與能源的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施工管理技術。
2 綠色建筑施工管理
建筑活動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環境影響最大的活動之一。面對世界人口的急劇增加,自然資源的日漸枯竭等人類生存危機,“綠色建筑”也就應運而生。綠色建筑概括起來就是“資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1)減少建筑材料、各種資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2)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3)設置廢物回收系統,利用回收材料;(4)在結構允許的條件下重新使用舊材料;(5)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綠色建筑也是融合保護環境、親和自然、舒適、健康、安全于一體的建筑。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建筑施工的能源管理
從“清潔生產”角度來看,施工現場的能源管理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節約能源,二是減少污染,具體要求和措施如下:
在進行工藝和設備選型時,優先采用成熟、能源消耗低的工藝設備。對設備進行定期維修、保養、保證設備運轉正常,降低能源消耗。在可能時,對現有的能耗大的工藝及設備逐步替代、淘汰。在施工機械及工地辦公室的電器等閑置時及時關掉電源。以清潔能源代替污染大的能源等。
2.2 建筑施工的材料、水等資源管理
對水資源和材料進行管理有助于改善環境行為,減少浪費,提高效益。施工現場可從以下方面對原材料、水等資源進行管理:使用含有可再生成分的材料;在施工現場建立廢棄物的回收系統,對廢棄材料進行分類收集、貯存和回收利用;安裝節水型小流量的設備和器具,減少施工期間的用水量;在現場設置雨水、污水收集、沉淀處理池,經過處理的雨、污水用于沖洗車輛、降塵、灌溉等;有效利用基礎施工階段的地下降水;現場安裝水表、監視水的消耗量等。
2.3 建筑施工的污染防治
施工過程中的污染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施工泥漿的控制。泥漿污染主要來自基礎和土方工程。污染防治一是通過具體工藝避免,其次,可通過人工措施及時固結泥漿,以避免泥漿流出場外,污染道路和市政工程。由于城市環境衛生的要求,對進出現場車輛,為防止攜帶泥漿上路,應在場地出口設立沖洗處,以維護市容。
施工揚塵的控制。揚塵是施工現場較易發生的問題,尤其在干旱和大風的日子。施工現場的主要揚塵源包括:拆遷;土方施工揚塵;現場攪拌站;裸露場地;易散落、易飛揚的細顆粒散體材料運輸、存放;建筑垃圾的存放、運輸;鍋爐、茶爐、廚灶。針對上述揚塵,現場可采用設置圍檔,實施淋水降塵,場內道路硬化,垃圾封閉,使用清潔燃料等措施進行控制。另外在場地內要做好水泥、石灰、細砂等散裝材料的保管,合理安排堆放位置,以避免風吹塵揚污染環境又造成浪費。
光污染的控治。消除和減少電器焊等發出的亮光,可以靠施工時的圍護來解決。比如在工作區周邊做圍護,以攔截光線,或選擇在白天陽光下工作等。
水污染的控治。施工現場產生的污水主要包括雨水,污水(又分生活和施工污水)兩類。下面簡單介紹施工現場的三種污水簡單處理辦法:a工地廁所的污水應配置三級無害化化糞池,接政府的污水處理設施;或使用移動廁所,由相關公司處理。b工地廚房的污水有大量的動植物油,動植物油必須先除去才可排放,否則將使水體中的生化需氧量增加,從而使水體發生富營養化作用,這對水生物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而動植物油凝固并混合其他固體污物更會對公共排水系統造成阻塞及破壞。c建筑工程污水含有大量泥砂和懸浮物,一般可采用三級沉降池進行自然沉降,污水自然排放,大量淤泥由人工清除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施工噪聲的控制。建筑施工噪聲主要來源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機械和運輸車輛,建筑施工噪聲發生在施工期間,其特點是時間集中,位置多變。另外,建筑設備陳舊,安裝不當,且缺少必要降噪手段,造成施工工地的附近居民生活受不同程度的干擾。有的施工單位為了趕工程進度進行夜間施工,這也是建筑施工擾民的一個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包括:加強環境宣傳,擴大公眾影響;從嚴審批夜間施工;選用低噪音設備和機械,對噪音進行監測等。
固體廢物的管理。實際上,建筑垃圾中有很大部分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對建筑垃圾的處理應以回收重復利用為主要途徑。要做好這些工作,最好的方法是分類,利用的進行回收,而不可利用的集中處理。另外,現場應對固體廢棄物的產生、排放、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的全過程進行統籌規劃,不僅應著眼于對已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處置,更強調不產生、少產生固體廢棄物和對已產生的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以實現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3 結論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尤其是建筑行業發展更加迅速。發展過程中,我國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資源,環境與生態問題,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大力推行綠色技術,尤其是在我國現階段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過綠色建筑施工管理過程的控制,改革生產工藝,合理利用資源,開展清潔生產,盡量減少廢物和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促進現場施工與環境相協調,才能為城市營造綠色建筑,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的環保事業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黃魯寧.施工管理與綠色環保建筑[J].建筑安全,2008,(08).
[2]田淑芬.綠色建筑與建筑業可持續發展[J].建筑經濟,2005,(12).
[3]邱煥龍.21世紀建筑發展的方向——綠色建筑[J].科技咨詢導報,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