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研究是思想政治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古今中外賢哲們的環境教育思想為我們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提供了知識鋪墊和理論借鑒。馬克思主義環境觀是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的根本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環境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豐富發展了適應我國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歷史沿革
[中圖分類號]G40—05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4—0036—02
教育與環境的關系問題一直是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現代社會,環境與人、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關系又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長期存在著重視直接的理論教育,忽視間接的環境影響。因此,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狀況,必須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與環境發展的互動關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深化與創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的提出及現狀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研究是思想政治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問題。80年代中后期開始,環境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引起關注,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進入系統建設階段以來,有關專家、學者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探索不斷深化,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公方彬1988年撰寫了《簡論環境因素的教育作用》一文,認為注重用環境因素教育人是一個歷史性的思想,注重用環境教育人也是實踐證明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全力塑造良好的環境。以提高教育效果。張耀燦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率先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作為一章寫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材,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四體結構論”,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四個要素之一提出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一種突破,引起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視。陸慶壬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權威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首次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作為教材的第七章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論述。彭慶紅,陳成文《論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一文就思想政治教育與環境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該文認為,一方面,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制約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對環境又有強大的能動作用,它通過對環境的建設和優化,通過對人的思想意識,政治覺悟,道德品質的確立而對環境產生能動的影響。張耀燦、鄭永廷等合著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對思想政治工作環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戴鋼書編著的《德育環境研究》一書,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在對環境、中介、人的思想品德進行綜合考察的基礎上,構建了三維理論框架,對德育環境理論研究有重要突破。此外,還有相當多的學術文章,以“在市場經濟(或知識經濟、互聯網、全球化等)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為思維框架。探討了現代環境變化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分析了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的知識借鑒和理論基礎
(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的知識借鑒
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是中國古代和西方教育家關注的重要問題,并留下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與環境關系的思想。研究和探討古今中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思想,對于科學把握和推進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1.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
在我國豐富的傳統教育思想中,儒家倫理思想最為系統論述了環境與教育的關系,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思想??鬃邮种匾暯逃c環境的作用,他說:“性相近、習相遠也。”認為人只有好學求教。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將道德品質的形成同社會環境聯系起來,重視人際關系的建設,主張交益友,向周圍的人學習。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教育環境論,一方面重視客觀環境在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影響和作用,另一方面又否定客觀環境的作用。孟子在提出內發的先驗教育觀的同時,也肯定了環境的作用。孟子提倡“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即主張建立親睦友好的環境,發揚德行,相互幫助。荀子非常重視主觀思想與客觀環境的關系,他改變了僅從客觀環境的單一角度認識環境與教育的關系,開始注意到人主觀認識的作用。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偕黑。認為環境是起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是人們自主選擇的結果,客觀環境中包含著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化消極為積極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理論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國古代思想家對教育環境的思考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天人關系方面,突出強調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突出了人與環境互動關系。
2.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根據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是依賴于環境還是個體的內發,大體上分為思想道德素質外鑠論、內發論和外鑠內發統一論。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就提出天賦的美德需要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作用把它引導出來的思想。主張“請人們把貪欲的、欺騙的、狡猾的、不道德的偶像拋出城邦”。強調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強調與好的環境接觸。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認為教育要為兒童提供優良的環境,使兒童的潛能能夠充分實現,而教師的任務就是仔細研究兒童的天性、優缺點和發展的可能性,認真考慮如何創造環境以便使其能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天性。他在《愛彌兒》中設計了一個理想的環境,強調不斷發展變化是社會與環境的共同特征,教育要具有預見性,要不斷建設具有動態特性的社會環境。美國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認為人的“理智”的形成有如有機體進化一樣,每一階段都要與環境接觸,特別是要學習控制客體環境,指出“我們的結論不是要離開環境進行教育,而是要提供一種環境,使兒童的天賦能力得到更好的利用?!惫沤裰型赓t哲們的環境教育思想影響著今天的教育,同時,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提供了知識鋪墊和理論借鑒。
(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根本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主義環境觀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根本的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環境論認為:環境創造人,人創造環境,二者統一于社會實踐。第一,環境創造人,人創造環境。一方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是社會中的人,社會環境決定人的發展,決定人的道德觀念和思想政治素質;另一方面,人在也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改變環境。人在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的同時能動地創造環境,對社會、對人自身進行改造。第二,環境創造人與人創造環境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這種“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所以,環境創造人與人創造環境二者可以統一于社會實踐。人的社會實踐在改變客觀環境的
同時改變著自身。馬克思多次強調了兩者統一的關系,并且強調了兩種改變的同時性。第三,在環境與教育、環境與人的關系上,以改變環境為主。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舊唯物主義的環境決定論、教育決定論中,強調要發揮人的能動作用,在依據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加強對環境的改造。從歷史發展來看,人類正是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去逐步改變舊環境和創造新環境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環境理論的重要論述,對于指導我們正確認識人和環境的關系、積極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論指導意義。
三、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
毛澤東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批判地吸取了中外德育環境理論的成果,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毛澤東首先從哲學高度對德育環境的地位作用做出了科學概括,提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的論斷;把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于“革命實踐”的觀點具體化、民族化,提出了在三大革命運動中的具體實踐路線;在德育環境諸要素中,毛澤東比較注重政治思想輿論環境的作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由于物質條件極端缺乏,所以他特別強調政治思想輿論環境的地位作用,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他提出了政治建軍、思想領先、宣傳鼓動、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口號,造成群眾運動的聲勢。
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在對“人創造環境理論”的認識和實踐上也提出了富有時代特征的觀點。鄧小平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經濟體制要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觀點,表明人創造環境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強調要維護穩定的政治環境,將黨風建設、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作為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實踐觀上,在堅持“尊重實踐、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的前提下,以建設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人民群眾切合實際地實踐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在實踐中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
江澤民立足世紀之交的歷史轉折關頭,站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信息網絡化的時代制高點上,結合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階段和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從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高度來闡發德育環境問題。江澤民不僅強調新的國際環境對人們思想的影響,而且強調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對環境的改造和導向作用。強調把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對德育環境的改造、塑造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黨的偉大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江澤民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生動體現,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環境理論的新發展。
21世紀初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是我們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社會實踐的重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重要升華。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是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偉大變革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規律,特別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實現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隨著中國實踐的變化而變化,豐富發展了適應我國實際情況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
[參考文獻]
[1]論語·陽貨[Z]
[2]孟子·滕文公上[Z]
[3]荀子·勸學[z]
[4]戴鋼書,德育環境論C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
[5]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0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
[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4
[8]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李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