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坤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市場化用人體制的建立,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難以有過多精力來培養或超前儲備企業在生產或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技師型人才。社會進步已經表明,工業化社會中,院校是培養技師型人才的主渠道。因此,通過院校培養出高質量的技師是值得各院校深入探索的課題。
一、院校培養技師的教學模式
1.“校企合作式”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可以充分發揮院校教學和企業生產兩“課堂”的作用。學生在企業期間,其身份是企業的員工,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學生在校期間,要以學生的標準要求自己,遵守學校的校紀校規。技師學院的學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生,而是集學生與員工兩種身份為一身,要能夠用“職業人”的意識來思考問題和要求自己。這種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以往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適應期長、所學非所用的弊端,大大提高了人力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
2.“產學一體化”教學模式
技師學院要走“依托專業辦企業,辦好企業促專業”的產教結合之路。學校里有工廠,工廠里有課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邊學、邊做、邊體驗,完成某一教學任務。老師可通過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測評學生,如工作地點觀察,項目考核等?!爱a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依據職業活動要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整合一體,形成若干單元,根據教學單元要求,工學交替,并配備應用性、仿真性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和生產實訓車間,達到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同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目的。
3.“T+學分課程”模式
“T”指集中學習的時間。技師學院鼓勵學員按前一種模式在校集中完成中級或高級課程,就業后繼續學習技師學院彈性學制的高級或技師課程。技師學院不僅提供一次性的培訓,而且提供連續性課程,滿足學員長期發展的需求。學院通過學分管理課程把教師的教學場所和學生的學習場所由學校延伸到企業,使企業和學校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學生在企業既是技術的學習者,也是技術技能的應用者,從而拓展了學校的教學空間?!癟+學分課程”模式既能有針對性地滿足學員“技術升級”、終身學習的需求,又能適應不同學習基礎、發展需求的學員。
二、院校培養技師的教學體系
技師學生的來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高級技?;蚓哂邢喈斮Y歷的畢業生中具有高級職業資格者;另一種是直接通過初中畢業生源六年一貫制技師班和中職畢業生生源的四年一貫制技師班的篩選形式獲得。學習形式也可以有全日制和業余進修兩種。
技師段的教學模式采用專題研修形式,以高級職業資格的知識與技能為基礎,以實用型的綜合課題為主線,側重高新技術與創新能力的訓練,以培養學員解決生產實際中典型技術問題為目標展開教學。
在教學中,根據技師能力標準,設置一系列研修專題,包括高新技術專題、典型技術專題、綜合技能專題和技術攻關專題等。各專題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課堂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學員以研修的方式進行學習,并實行導師制和小班化教學,著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養成強烈的敬業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院校培訓技師的戰略探索
1.重點依托“拳頭專業”
職業技術院校往往都有一些實力較強的專業。這類專業由于辦學時間較長,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從理論教學到實習教學都有扎實的基礎。職業技術院??梢岳眠@些得天獨厚的優勢專業,打開突破口,擴大戰果。這樣,在不同領域內施展各自優勢,真正辦出各自的特色,扎扎實實地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上走出技師培養的路子。
2.選準突破專業,注重生源質量
職業技術院校直接培養技師,首先要選準突破口專業,而后在具體實施操作中還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養技師的“原材料”關。在專業的選取上,要根據目前企業人才需求的專業結構,選取目前的緊缺專業作為突破口。有了好的專業,為了培養出合格的技師,還要注重選取生源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層次。
3.協調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由于職業技術院校各自的差異,實習也存在較大的不同,條件較好的院??梢詽M足實習的要求,但有些院校可能會出現個別實習科目達不到教學要求的情況。因此,除了多方籌集資金,投入一定財力、物力不斷滿足教學要求外,采取校企聯合也是一條可行之路,以此來緩解和彌補在某些課題上實習力量不足的問題,并借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廣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技術學院)